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岭北记忆
0.00     定价 ¥ 80.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3952372
  • 作      者:
    马伯成主编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内容介绍
  《岭北记忆》按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大岭隋怀》集中收集了体现家国情怀、反映岭北精神的主旋律文章,第二章《灵峰岳立》收集的是反映在某一领域做出突出成绩且有较大知名度的岭北人物的文章,第三章《大山深处》收集的是以叙写岭北人文掌故、反映岭北民俗为主的文章,第四章《苦乐年华》收集的是反映人生酸甜苦辣的散文,第五章《行走岭北》收集的是非岭北籍作家感受岭北、叙写岭北的精美散文,第六章《岭北味道》收集的是“岭北美食”散文。
展开
精彩书摘
  《岭北记忆》:
  横岭村有丰富优质的瓷矿资源,这是早就知道的。开一条机耕路出山,也不需要特别的想象力。可是,几十户人家,投资几十万元,在云雾山中劈开一条十几华里长的机耕路,这对一个连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的横岭村来说,办得到么?
  其实,修通机耕路,开发瓷矿资源,这也是岭北乡历届党委、政府议了无数次的话题。终因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不得不一次次束之高阁。
  决不能再等了!岭北乡党委书记周田法等一班人,斩钉截铁,下定决心,开山凿道!
  现在,这个做了多少年的梦终于将变为现实,山民们怎能不激动兴奋呢?
  横岭村的党员干部,代表全体山民向乡党委、乡政府发出了铮铮誓言:山里人说话说了算,为了修通机耕路,打虎随你上高山,擒龙跟你下大海,天大的困难我们也不怕!
  七月酷暑,骄阳似火,灌木丛中不时袭来阵阵令人窒息的热浪。山民们哪顾得了这些,一头钻进灌木丛,披荆斩棘,测路踏标。七十多岁的党员陈顺其,这位曾在诸义东抗战组织坚勇大队出生入死的老战士,不顾家人的劝阻,抱着病体,拄起一根拐杖就上山测路了。“枪林弹雨都过来了,这又算得了什么!”他不无自豪地这样说。
  一条机耕路的雏形很快就踏勘出来了,憋足了劲的横岭人没等乡里落实好各家的任务,就男女老少,倾村出动,向大山开战了!
  与此同时,由乡里组织的另一支筑路大军,也在延绵十几里长的危岩沟壑间拉开了战场。
  铁锤铿锵,钢钎铮铮,人声喧哗。沉寂了千百年的深山老林天翻地覆了!
  壮歌
  陈荣林,这个大山的儿子,是横岭村最早外出闯江湖谋生的人之一。无奈命运对于他来说,显得有些过于残酷了:养了七八年的蜂,不但没挣到一分钱,反而倒欠了三千多元债。199O年,他被父老乡亲推上了村主任岗位。从此,他就立下了改变横岭村贫穷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
  他至今仍一字不漏地记得,两年前在自己阴暗潮湿的家里,市委副书记杨胜对他说的那番语重心长的话:“战争年代的干部不怕死,80年代的干部不怕苦,90年代的干部要不怕吃亏。有了这个精神,什么事情都能办成,你们这条路也一定会做好。”
  为了践行这句话,为了修通这条路,几年来,他几乎把什么都豁出去了。他出门想着路,吃饭想着路,睡觉想着路,就是累垮了倒在床上还是想着路。他至今还背负着三千多元债,可是,几年来为这条路而奔波的二百多个误工,还有村里规定的每年少得可怜的二十五元干部补贴‘,他从没有拿过一分……
  还有他的妻子,一个贤惠善良的农家妇女。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几年来,不但默默无闻地承担了里里外外的全部家务,在筑路的紧张繁忙日子里,还经常给参加工地劳动的乡干部做饭送饭。
  清晨,千山初醒,朝云出岫,青青苍苍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太阳还没有出山,筑路大军早已挥锄酣战了。大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春节前把机耕路通到瓷矿。
  为了不耽误时间,有的一早到工地就烧好了一天的饭。有的干脆带上一袋干粮,饿了,啃上几个番薯玉米饼;渴了,喝上几口山涧水。家中没有劳力的,请来了亲戚朋友,有的甚至借着月光干到深夜……
  村副主任周轮进,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代价。他分到的路段,下面是一丘田,挖掘出来的土石方,要先倒在田上,再转运到溪沟里。同样的路,他所花的功夫要比别人多出好几倍。他是一个聪明人,落实任务时,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然而他没吭一声。“自己是一个村干部,理应比别人多承担义务。”一回家,他就像个出征的战士,卷起被铺,背上大米,带上工具,全副武装来到离家八里路的凉亭里安了家,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多月。妻子心疼了,劝他回家住几天,他不听。一个七十多岁的亲戚知道了,远道赶来帮忙,却不幸旧病发作,一头栽倒在工地上,就再也没有起来……
  青山垂泪,林涛呜咽。山民们的苦干精神,牺牲精神,令天地为之动容。
  年近六十的单身汉周荣其,体单力薄,赢弱不堪,连走路也是摇摇晃晃。为了筑路,他学村干部周轮进的样,裹起一床破棉絮,背上家中仅有的几斤杂粮。从称之为家的凉亭,迁住到了工地边的凉亭。他说:“我自己的任务,再困难也要完成。”乡村干部为他送来了大米,买来了烟,老人激动了:“我一定按时完成任务,决不拖大家的后腿。”望着自己日日夜夜一锄一锄开凿出来的那段路,周荣其欣慰地笑了。是的,在老人平淡无奇、穷困潦倒的一生中,也许这是他最伟大的壮举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大岭情怀
我要为故乡代言
岭北的山岭(外一篇)
千年深山黄钟大吕
讲东阳话的诸暨人
柴乡的辛酸岁月
岭北·人·故乡
岭北散记

第二章 灵峰岳立
标清岳立独步书坛——访新魏体创始人周华金先生
山乡师魂——追忆陈士相老师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恩师周东山
硬气书记周田法
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记浙商女杰周晓光
叶荣武老师逸事
岭北“梅兰芳”
岭北之子——访新锐作家周如钢

第三章 大山深处
岭北地名的由来
岭北周人文古迹的记忆
岭北周山水纪胜
岭北剧团史话
竹生公名画毁灭记
岁月如歌时光静好
艰难时世
说说高台门
火与灯的变迁
山乡灶台忆春秋
家乡的独轮车
未曾忘却的茶乡
吹起“艾角”去抢“青”
岭北周板凳龙
划拳

第四章 苦乐年华
千古之谜——斤丝龙潭
岁月无声世事沧桑
父母金婚的回忆
割蒙花
玉米饼情怀
群山深处寺基坪
我的小学时代
我的初中时光
我的高中年华
番薯伴我走童年
秋天道地抽“螺陀”
岭北的夜
铜匠养武
流浪者雨生
癫佬“小”
我和金山湖
故乡的春
最美的地,最美的人

第五章 行走岭北
桐花若雪闹古道
岭北:造物主的一张书桌
岭北的味道
灵岩山的古道
记忆中的岭北
岭北:从纺织小镇到运动小镇的转身
骑行船山
走近岭北
岭北,想把你忘记不容易
岭北的两棵桐子树
岭北掠影
登灵岩山

第六章 岭北味道
常记岭北美食
岭北的年味(一)
岭北的年味(二)
岭北的年味(三)
去岭北,吃盐炯鸡
童瓢鸡子
家乡的“糯米肠”
喜宴“杨梅”
端午“麦镬”香
鸡蛋索面
烤豆腐炖笕竹笋
家乡的芋艿
岭北美食之“上卢馄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