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时代的寓言诗作家,将伊索寓言整理、翻译成通行的拉丁文版本。
希腊的民主政治/丰富的历史文化/生动的众生形象/人民的智慧语言。
130则寓言,164条注解/还原一个真实的伊索寓言!
古希腊作家伊索创作的伊索寓言故事原文已经散佚,目前世人所能见到的故事原貌只保留在两位后世作家的作品里,其中之一就是古罗马奥古斯都时代的被释奴及作家菲德鲁斯用拉丁语写成的《寓言故事》(Fabulae)。此书目前完整传世五卷,另有三十二篇(根据Loeb版丛书)补遗。伊索寓言的特点是故事大部分都以动物的形式演绎,故事结局往往点出一个为人处世之道,且大部分都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其中一些故事在西方是脍炙人口的,譬如:《狼和羊》、《叼肉涉水的狗》。目前市场上的伊索寓言故事大多是经后人改编,失去了其本来短小意深的诗歌体裁的形式,而这本《罗马人的伊索寓言》,则还原伊索寓言本来的面貌,同时辅以理查德•海格威的经典插图,给读者图文并茂的诗意化的阅读感受。
第一卷
开场白
作家伊索创作了这些素材,
而我则把它们变成了诗行。
这本小书伴随有双份的厚礼:它能给读者带来欢笑,
亦能为生活示以明智的指引。
可是,假如有谁想要说它坏话,
正所谓除了野兽连树木也开口出声了, 那么请他别忘了,
鄙人是在拿这些编造出来的故事取悦众人呢。
1狼和羔羊
因为口渴,狼和羔羊来到同一条河边。
狼在上游,
羔羊远远地站在下游。接着,
想要找东西吃的狼无事生非地制造出事端;
“你为什么,”它说道,“在我喝水的时候
把水弄浑?”羔羊面对它感到害怕,
“我说狼啊,我怎么能做出让你抱怨的事呢?
我喝的水是从你那里流下来的。”
面对事实无言以对的狼另外找了借口:
“就在六个月前,你曾诅咒过我。”
羔羊回答道:“那时候我都还没出生呢。”
“那就是你的老爸,”狼说,“它曾诅咒过我。”
于是它就用爪子平白无辜地杀死了羔羊。
这则寓言写了出来是出于那些人,
他们想方设法,打压无辜之人。
2青蛙寻王
在雅典,即使人们曾以平等的律法让城邦昌盛,
可不受束缚的自由仍搅乱了城邦,
放任不羁挣脱了早先的约束。
就在这时,一些人策动了政治阴谋,
僭主庇希特拉图 占领了城市。
那时,令人伤心的阿提卡人 为自己沦为奴隶而哭号,
这并非出于僭主 的残暴,而是因为对那些不习惯负重的人来说,
压在身上的一切负担都是沉重的,于是它们开始抱怨,
接着,伊索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畅行于无边草丛间的青蛙们,
大声呼号着要求朱庇特赐予它们一位国王,
以求他能用权力维护已遭破坏的传统。
众神之父笑着,随后给了它们
一小块木头,木头被迅速扔进了浅滩,
激起的波动和响声惊吓到了青蛙们。
它们没入泥浆很长时间,
直到一只青蛙勇敢地悄悄从水潭探出脑袋,
它将国王打量一番后将青蛙全都唤了出来。
它们不再恐惧,而是争先恐后地游了过来,
随后那只青蛙跳了上去,在木块上兴奋地玩耍。
青蛙们竭尽所能侮辱这片木块,
就在这情况下,它们来到朱庇特面前,要求换一位国王,
因为它们现在得到的这位毫无用处。
于是,朱庇特把一条水蛇派给了它们,这条蛇开始
用锋利的牙齿逐一猎捕青蛙。面对死亡,
它们奔逃无路,恐惧让它们欲言又止。
于是,它们偷偷通过墨丘利 向朱庇特传达消息,
渴望众神之父能拯救它们于险境。那时,朱庇特以雷鸣作答,
‘由于汝等不以善物为愿,’他说,
‘那就不如与恶物为伴吧。’这如同你们一样,哦,公民们,”伊索讲道,
“为了防止来个更坏的,就忍耐一下这个坏蛋吧。”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寓言家的祖宗伊索在当时希腊人眼中,并不算是伟大的诗人或者作家,而只是一位有才能的寓言家,但是后来,伊索的名几与荷马相弗,所有寓言的篇什都托名于伊索了。
——方璧 (茅盾)《西洋文学史》
伊索寓言是我国*早介绍的古希腊文学作品。数百年来,伊索寓言*为我国人民喜爱,在伊索的名下传下的“伊索寓言”,广泛流传于古代的奴隶和劳动人民中间。
——罗念生
《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
——钱钟书
读惯先秦寓言的中国人,初次读到《伊索寓言》是要惊讶的,因为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先秦寓言冷峻而酷刻,《伊索寓言》热烈而宽厚;先秦寓言是老于世故的,《伊索寓言》是极富童趣的。《伊索寓言》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欧洲童话及其表现形式,而先秦寓言却没有催生反而抑制了中国童话的萌芽——中国没有童话。
——著名作家 张远山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龟兔赛跑”、“狼来了”,等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也是世界上流传*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世界文学史》
伊索自身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奴隶出身的人,凭着自己的智慧戏弄主人,一步一步往上爬*后终于翻身的故事。不仅在底层平民中受欢迎,上层识字的公民、有钱有势有家底的、当官的、贵族去也都喜欢读这个故事。因为在【层级分明】的社会里,贵族之上还有贵族,官员之上还有高官,每个人都是觉得自己是下层、弱势,于是就都能认同弱势之*伊索的故事。
同样的文本,在不同时代和背景读者的眼中,会有不同的解读。《伊索寓言》里看似有许多鼓吹奴隶道德的篇章,里面的动物顺从暴力、强权与专制,但实际上当时的希腊人们的想法是将人与动物区分开的。“人是【理性的动物】”,推导到“人是政治的动物”。
如果人与动物区分开的点,在政治,那么这政治恰恰不是动物遵循的强权和暴力,而是公正的社会,人们追求的是以理服人。人在读寓言里顺从的动物、依仗暴力的动物时,会提醒自己,人和动物是不一样的,是讲理性的,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
我们时常记得中学、大学的老师,却不会记得幼儿园的老师,他们的影响是意识*初*【底层而深远】的。《伊索寓言》作为儿童经典,也有同样的意义。但它同时是希腊经典,对成年人也有寓意。
——一千零一夜·梁文道·《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