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马克思主义研究文丛”,按照相同主题不同观点、不同主题相互激荡的对话原则,精心挑选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老、中、青三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专家、团队的代表性作品,不仅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中国纪念,而且是改革开放50年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同时是学术梳理、理论创新、科学实践的重要参考。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论稿/当代马克思主义论丛》分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科学世界观形成的逻辑进程、 对马克思为创立新哲学理论探索的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新哲学和政治实践活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探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结合的方法论问题五章,重点以《资本论》中的哲学问题为核心,比较马克思不同时期思想演变轨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批判的、改革的哲学,并在此前提下,通过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实践乃至科技新成就,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论稿/当代马克思主义论丛》:
我们认为,当时,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对“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理解以及他们使用这些命题的思想目的是不相同的。马克思在黑格尔的理性原则和精神自我运动的思想原则影响下,在批判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使用这些命题是为了说明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处于德国现存制度下不被当作人看待的状况;其目的是用以证明推翻德国现存社会制度是合乎人性的,是符合人的本质的要求的。因此,马克思指出,在德国进行“人的高度革命”,首要任务是要制定出能够掌握群众,为群众所信服的彻底的理论,即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的理论。“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他说:“德国理论的彻底性从而其实践能力的明证就是:德国理论是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这里表明,马克思并不是在人本主义的意义上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而是从规定人的社会关系的角度讲这些话的。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人来说,首先是能够生活在不受奴役、不受压迫、不被歧视和污辱而被当作人对待的国家、社会中,可是,生活在德国现存制度下的劳动者,是不被当作人对待的,劳动者丧失了他作为人的本质。因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以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因此,马克思认为,新理论的彻底性,就在于它主张:要恢复人的本质,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的本质自我异化的一切关系,就必须在德国进行彻底消灭私有制的革命。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和论述,是为人本主义的原则所不能容的。它不仅突破了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的狭隘圈子,而且摒弃了抽象人的观点。费尔巴哈却相反,他在人本主义的思想原则指导下,从批判宗教中得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结论。他认为,上帝是人的本质异化,人的最高本质不是异化出来的上帝,人的最高本质就是人本身。因此,他要求废除神的权威,确立人的权威,把人从宗教的奴役下彻底解放出来。至此为止,费尔巴哈根本未涉及现实的社会政治领域。所以说,认为1844年初出版《德法年鉴》到当年秋写作《手稿》期间,马克思的人学观属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阶段的看法,是不能成立的。
有的人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以及以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来论证共产主义的说明,完全是属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影响。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至少是把问题简单化了。我们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异化表现为异化劳动,以及对异化劳动所作的规定和分析,还有贯彻其中的分析和说明的方法论原则,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影响是根本的和深刻的。可以说黑格尔哲学既影响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内容的揭示;又为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原则。马克思写道:“黑格尔的《现象学》(即《精神现象学》——引者注)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①这表明,由于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他能够唯物主义地理解黑格尔的哲学。他首先既肯定和吸取了黑格尔“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的思想,同时也指出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的片面性,和“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②这种局限性。但是,黑格尔称颂劳动思想是非常可贵的,它具有导向接近现实、接近唯物主义的意义。其次,马克思揭示出了“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就在于它要求“在人的自我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把握人的本质”,即所谓“现实的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可以说,这些思想是马克思在《手稿》中,以真正的人的劳动去批判非人的异化劳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应为全世界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奴役和压迫,建立起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和谐社会的人士,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因为,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应积极学习马克思为追求真理和创造真理的坚定理论信念和伟大共产主义精神,特别是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特点,是深入学习的着重点。
、没有哲学就不能前进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说他是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马克思从事研究和创造理论的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即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啃书本”。但不是死啃书本。即不是为研究而研究,也不是为著述而著述,而是为寻求人类解放的真理。马克思的始终不渝的目标,就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必然为新的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性。所以,“啃书本”,对马克思来说,则意味着要知道一切,从书海里去汲取尚未知晓的一点一滴真理;“啃书本”,对马克思来说,则意味着在认识过程中进行创造;“啃书本”,对马克思来说,还意味着是他繁重的“两班”工作日的暂时停顿,在“为了休息而读书”的书页中间找到避难所。同时,“啃书本”,对马克思来说,意味着能解除各种痛苦。他把图书称为自己的奴隶,但他本身又是被它们征服的奴隶。图书对他的医治胜过一切医生。马克思曾说:“在这一段完全不能工作的时期里,我读了卡本特尔的《生理学》、洛德的《生理学》、克利克尔的《组织学》、施普尔茨海姆的《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学》以及施旺和施莱登关于细胞的著作……”这里表明:马克思如饥似渴地阅读、研究、著述的坚定信念和伟大目标,就是寻求最大限度地造福全人类的道路和方法。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在读大学时,是专修法律学的,但他始终把研究哲学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哲学可以解决现实世界和应有世界之间的矛盾。他指出,当时流行的一些法哲学都是虚假的,“在实体的私法结尾部分,我看到了全部体系的虚假,体系的纲目近似康德的纲目,而执行起来却完全不是那样。这一次使我明白了,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时表明,马克思已经意识到哲学应该解决现实的矛盾,而且相信哲学是能够积极影响现实世界的一股力量。因此,他在准备博士论文的《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指出,哲学“象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天火之后开始在地上盖屋安家那样,哲学把握了整个世界以后就起来反对现象世界”。
第一章 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科学世界观形成的逻辑进程
一、青年马克思初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开端和重要转折点
三、青年马克思世界观向唯物主义的彻底转变
四、青年恩格斯初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五、青年恩格斯初始世界观向唯物主义转变
六、青年恩格斯的世界观彻底转变为唯物主义世界观
第二章 对马克思为创立新哲学理论探索的阐释
一、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的简释
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认识论问题探释
三、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的入学观的形成
四、青年马克思以时代的高度审视和批判社会现实——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新哲学和政治实践活动
一、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中提出物质和意识的基本理论
二、《神圣家族》中对唯物史观的某些原理的初步论证
三、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批判
四、唯物史观的确立及其公之于世
五、新哲学在运用于政治实践中接受检验
六、马克思、恩格斯在欧洲两次革命时期(1848-1871)的理论活动
第四章 《资本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探微
一、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的经典表述
二、经济的社会形态和自然史过程理论
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四、恩格斯与《资本论》的创作与出版
五、《资本论》是列宁毕生活动的宝典
六、《资本论》中协作理论的辩证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及其意义
七、《资本论》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结合的方法论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二、简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一致
三、批判制造“马克思哲学思想恩格斯化”谬论
四、论“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之要义
附录
“有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朱传棨《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明海英
索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