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分工与组织的关系,帮助企业完成思考,学会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商业理论 包政 30年研究经验首次集中分享
本书既有包政老师对互联网时代诸多热点、关键事件的深入思考,也有其对互联网时代产业社会发展核心命题的本源剖析。本书具有以下3个特点:
从现实问题和历史的逻辑出发,根据事情的自然演变来探究互联网问题的根源,然后寻求解决方案。
构建了一套强大的概念体系,比如分工和组织、供应链和需求链、劳动互换和利益互换、营销和销售等。
包政老师将抽象的理论,通过案例场景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带你洞悉互联网转型和创新的底层逻辑。
本书的案例包括福特和通用汽车、宜家、小米、滴滴等。尤其是滴滴的案例,通过一个案例使我们清晰地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架构,什么是互联网应用,以及这两种互联网思维的不同点是什么。
前言:互联网为何而来
1 工业社会的麻烦 / 1
2 化解麻烦的实践经验 / 6
3 被忽略的产业组织形态 / 9
4 连接消费者或用户 / 12
5 走进顾客的价值链 / 15
6 争夺“关系”的重要性 / 18
7 构建用户社区 / 23
8 工商竞争格局的改变 / 28
9 工业企业陷入的困境 / 36
10 控制存货的简单方式 / 44
11 日薄西山的新型商家 / 50
12 BAT的玩法 / 57
13 资本市场的玩法 / 65
14 传统大叔的选择 / 71
15 互联网创新的实践 / 79
16 互联网的本质特征 / 84
17 互联网工具化思维 / 91
18 小米的C to B / 97
19 社区的力量 / 107
20 社区的构建 / 111
21 社区与商务社区的关系 / 118
22 产业社会的逻辑缺陷 / 125
23 产业社会应有的逻辑 / 131
24 分工理论的假设有误 / 142
25 互联网时代的分工与组织原则 / 147
26 尚未确立的分工与组织原则 / 154
27 社区商务是我们的选择 / 163
28 滴滴出行的难与不难 / 168
29 互联网究竟共享什么 / 173
30 互联网在农业的应用 / 180
31 物联网的抓手在哪里 / 185
后记 / 191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