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诗境浅说
0.00     定价 ¥ 39.8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214226532
  • 作      者:
    俞陛云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俞陛云出身于著名的浙江德清俞家,这是一个有着百年文化传承的大家族。其祖父俞樾是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俞陛云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第三名探花及第。1912年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1914年被聘为清史馆协修,移居北京。
          《诗境浅说》即是俞陛云特意为家中儿孙学习诗歌而选编的启蒙读物,专论唐朝律诗和绝句,并对每首诗的声调、格律、意义等作出分析。本书包括正编和续编两大部分,正编部分讲律诗,续编则专论绝句。
          本书收编了四百余首唐诗,并将诗名、作者整理在目录页内,可作工具书使用,便于翻阅、查找。


展开
作者简介

俞陛云(1868—1950)
          字阶青,别号乐静、乐静居士,晚号乐静老人、存影老人等。浙江德清人,近代知名学者、诗人,并精通书法。俞陛云是清末闻名中外的经学大师俞樾之孙,现代著名文学家俞平伯之父。著有《诗境浅说》《诗境浅说续编》《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小竹里馆吟草》《蜀輶诗记》《乐青词》《清代闺秀诗话》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诗境浅说》是一本专论唐朝律诗和绝句作法的书籍。全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编和两个续编,分别讲解了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乙编和丁编还专门将一些唐诗中的经典句子摘抄下来,加以详细品评。书中收录了王勃、骆宾王、杜审言、常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数百篇名诗,侧重于分析其声调、格律、意义、句法、字法,探讨“诗境之妙”,其观点独特,品评精到,是了解和学习唐诗的基础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句言所居之地,次言送友所往之处。先将本题叙明。以下六句,皆送友之词,一气贯注,如娓娓清谈,极行云流水之妙。大凡作律诗,忌支节横断。唐人律诗,无不气脉流通,此诗尤显,作七律亦然。后半首言得一知己,则千里同心,何须伤别。推进一层,不作寻常离别语。故三四句言送别而况同是宦游,极堪伤感,正以反逼下文,乃开合顿挫之法也。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起句言狱中闻蝉,题之本位也。三四句由蝉说到己身,层次井然。而玄鬓白头,于句法流转中兼工琢句。五句言蝉因露重而沾翅难飞,犹己之以谗深而含冤莫白。六句言蝉因风多而响易沉,犹己之以毁积而辞不达。末二句慨然说明借蝉喻己之意。此诗取譬最为明切。大凡咏物诗,或见物兴感,或借物自况,或借物寓意,方有题外之味,不拘拘迹相,《诗经》兴赋比三体中之比体也。咏物用典能贴切固佳,能用典切题而兼有意则尤佳。昔人诗《过贾谊宅》云“寒林空见日斜时”,用庚子鹏鸟事。《隋宫》云“终古垂杨有暮鸦”,用隋堤栽柳事,《桃花》云“怪他去后花如许,记得来时路也无”,用崔护重来事及《桃花源记》,雅切而又活泼。咏物数典者,可以此类推。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首二句言与友皆在客中逢春,非在故乡,故因物候而惊心也。中四句赋“早春游望”四字。云霞句写早之景,梅柳句写春之景。五六句,一写在陆而闻者,因春至而时鸟变声;一写在水而见者,因春至而渚出水。一年容易,又值春光,正乡心撩乱之际,况闻陆丞之歌诗,声音感人,不觉归思沾巾矣。此诗为游览之体,实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渡”字、“催”字、“转”字,用字之妙,可谓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用“渡”字尤精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此为游破山寺后院而作。为寺中深静处,故首二句点题外,以下六句,愈转愈静。三四句在诗律亦可不作对语。由幽径至禅房深处,惟有鸟声潭影耳。鸟多山栖,而写鸟性用一
      “悦”字;水令人远,而写人心用一“空”字。名句遂传千古。末句惟闻钟磬,所谓静中之动,弥见其静也。破山寺即常熟兴福寺,米襄阳所书诗碣,尚在禅堂,“照高林”作“明高林”。此诗“悦”字、“空”字,其平仄不用谐律,则作“明”字为佳。余两游此寺,在空心亭凭阑小憩,山容鸟语,不异当年。洵千载名蓝也。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太白天才超绝,用笔若风樯阵马,一片神行。姑取三首为读者告,亦窥豹一斑也。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惟收句见送别本意,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昔人诗文,每有此格。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
      荆门最切。四句虽江行皆见之景,而壮健与上句相埒。后顾则群山渐远,前望则一片混茫也。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近人凌霄诗“离情从此如春水,随着扁舟日夜生”,意境与此略同,但李诗以简括出之,凌诗虽蕴藉多姿,而较弱矣。
   
    听蜀僧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此诗前半首,质言之,惟蜀僧为弹琴一语耳。学作诗者,仅此一语,欲化作四句好诗,几不知从何下笔。试观其起句,言蜀僧抱古琴,自峨眉而下,已有“入门下马气如虹”之概。紧接三四句,如河出龙门,一泻千里。以松涛喻琴声之清越,以万壑松喻琴声之宏远,句法动荡有势。五句言琴之高妙,闻者如流水洗心,乃赋听琴之正面。六句以霜钟喻琴,同此清回,不以俗物为譬,乃赋听琴之尾声。收句听琴心醉,不觉山暮云深,如闻韶忘肉味矣。
   
    牛渚夜泊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太白旷世高怀,于此诗可见。纤云四卷,素月当空,正秋江绝妙之景。独客停桡,提笔四顾,寂寥谁可语者?心仪追慕,惟有谢公。犹登岘首而怀叔子,涉湘水而吊灵均也。四五句言余亦登高能赋,不让古贤。而九原不作,欲诉无人,何必长此流连。乃清晓扬帆而去,但见枫叶乱飞,江山摇落,益增忉怛耳。诵此诗如诵姜白石词,扣舷长啸,万象皆为宾客也。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起笔即写出春望伤乱大意。时经安史之变,州郡残破,惟剩水残山,依然在目。次句言春到城中,人事萧条,而草木无知,依然欣欣向荣。烟户寥落,益见草木深茂也。三四句言春望所见闻:春日好花悦目,而感时者见之,翻为溅泪;鸣鸟悦耳,而恨别者听之,只觉惊心。五六句更从远望,则烽火连绵,经三月而未息。家书句尤脍炙人口,望而不至,难得等于万金。在极无聊赖之时,搔首踌躇,顿觉萧疏短发,几不胜簪。于怀人伤乱之余,更嗟衰老,愈足悲矣。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言兵后荒凉之夜,中野无人,戍鼓沉沉而外,惟闻长空一雁哀鸣耳。三句言空园白露,今夕又入新秋,身在他方,但有举头月色,与故乡共此光明。后四句可分数层之意:有弟而分散,一也;诸弟而皆分散,二也;分散而皆无家,三也;生死皆不可问,四也;欲探消息,惟有寄书,五也;奈书长不达,六也。结句言何况干戈未息,则音书断绝,而生死愈不可知,将心曲折写出,而行间字里,仍浩气流行也。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与李白之《夜泊牛渚》,同一临江书感。一则写高旷之意,一则写身世之感,皆气象干云,所谓李杜文章,光焰万丈也。首叙江上旅夜,先言泊舟之地,次及泊舟之人,而寥寂之景,已可想见。三四言江干远眺,句极雄挺,与李白之“山随平野尽”二句,大致相似,而状以“垂”、“涌”二字,则意境全换。盖野阔则天幕四低,用一“垂”字,见繁星之直垂天尽处,用一“涌”字,见高浪驾空,挟月光而起伏。炼字精警无匹。以下皆书怀之句,言虽善文章,名不加显,况兼老病,官且应休。则声誉功名,两无所得。飘泊一身,直与江上沙鸥相等,宜怀抱难堪矣。沙鸥句兼有超旷之意,言身在天地间,如沙鸥飘然,一无系恋。吴梅村诗“放怀天地本浮鸥”,即用此意也。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题宏大,读者试思如何起笔。少陵即从本题直说,昔闻洞庭之名,今登楼亲见之,开门见山。用对句起,雄厚有力。三句言洞庭为东南大泽,湖以南为楚地,北接大江,东下皆吴境,吴楚由此坼分。四句言巨浸接天,周环八百里。登楼四顾,似天地皆为浮动。二句包举洞庭气概。“坼”、“浮”二字,精炼而确。五六句写登临之感,乱离身世。亲朋片札难通,而己则江湖孤棹,老病侵寻。况关山北望,戎马生郊,但有凭阑雪涕耳。


展开
目录

诗境浅说甲编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王 勃 1
    在狱咏蝉 …骆宾王 2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3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3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4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5
    牛渚夜泊 …李 白 6
    春望 …杜 甫 6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7
    旅夜书怀 …杜 甫 8
    登岳阳楼 …杜 甫 9
    过香积寺 …王 维 9
    酬张少甫 …王 维 10
    终南别业 …王 维 11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12
    过故人庄 …孟浩然 12
    留别王维 …孟浩然 13
    早寒有怀 …孟浩然 14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 …刘长卿 14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15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16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17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18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19
    阙题 …刘虚 20
    送李端 …卢 纶 21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21
    没蕃故人 …张 籍 22
    草 …白居易 23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 浑 24
    蝉 …李商隐 25
    送人东游 …温庭筠 25
    楚江怀古 …马 戴 27
    灞上秋居 …马 戴 27
    书边事 …张 乔 28
    孤雁 …崔 涂 29
    春宫怨 …杜荀鹤 29
    章台夜思 …韦 庄 30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31
    诗境浅说乙编——五言摘句
    诗境浅说丙编
    黄鹤楼 …崔 颢 53
    古意 …沈期 55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 维 55
    赐百官樱桃 …王 维 56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王 维 57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58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 谓 58
    九日宴蓝田崔氏庄 …杜 甫 59
    曲江对雨 …杜 甫 60
    南邻 …杜 甫 60
    宾至 …杜 甫 61
    登高 …杜 甫 62
    明妃村 …杜 甫 63
    诸将 …杜 甫 63
    古城 …刘长卿 64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寄友 …韦应物 65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66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寄从弟 …李嘉 67
    晚次鄂州 …卢 纶 68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68
    寻隐者韦九 …朱 湾 69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70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71
    长安晓望 …司空曙 72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72
    始闻秋风 …刘禹锡 74
    酬乐天席上见赠 …刘禹锡 75
    与元八卜邻 …白居易 76
    马嵬 …李商隐 77
    重过圣女祠 …李商隐 77
    隋宫 …李商隐 78
    重有感 …李商隐 79
    赠别前蔚州契宓使君 …李商隐 80
    井络 …李商隐 81
    泪 …李商隐 82
    过陈琳墓 …温庭筠 82
    和友溪居别业 …温庭筠 83
    赠知音 …温庭筠 84
    卧病 …许 浑 85
    和友人鸳鸯之什 …崔 珏 85
    鹧鸪 …郑 谷 86
    春尽 …韩  87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88
    伤昔 …韦 庄 89
    陪府相中堂夜宴 …韦 庄 90
    贫女 …秦韬玉 91
    过老将林亭 …张  92
    诗境浅说丁编——七言摘句
    诗境浅说续编一——五言绝句
    寒夜思( 三首) …王 勃 109
    别人 …王 勃 110
    曲江花 …卢照邻 110
    易水 …骆宾王 111
    洛堤晓行 …上官仪 111
    南行别弟 …韦承庆 112
    送杜审言 …宋之问 112
    子夜春歌 …郭元振 113
    汾上惊秋 …苏  113
    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114
    江上梅 …王 适 114
    王昭君 …东方虬 115
    南楼望 …卢  115
    鸟鸣涧 …王 维 115
    萍池 …王 维 116
    鸬鹚堰 …王 维 116
    孟城坳 …王 维 117
    鹿柴 …王 维 117
    南垞 …王 维 118
    栾家濑 …王 维 118
    辛夷坞 …王 维 118
    竹里馆 …王 维 119
    山中送别 …王 维 119
    左掖梨花 …王 维 120
    相思子 …王 维 120
    杂诗 …王 维 121
    宫槐陌 …裴 迪 121
    送崔九 …裴 迪 122
    玉阶怨 …李 白 122
    静夜思 …李 白 123
    敬亭独坐 …李 白 123
    八阵图 …杜 甫 124
    送朱大 …孟浩然 124
    望终南残雪 …祖 咏 125
    铜雀台 …崔国辅 125
    采莲曲 …崔国辅 126
    怨词 …崔国辅 126
    少年行 …崔国辅 126
    长干曲( 三首) …崔 颢 127
    题僧房 …王昌龄 128
    朝来曲 …王昌龄 128
    咏史 …高 适 129
    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129
    登鹳雀楼 …王之涣 130
    江南曲 …储光羲 130
    别辋川 …王 缙 131
    左掖梨花 …邱 为 131
    奉寄彭城公 …李 华 132
    雨中送客 …崔 曙 132
    项羽 …于季子 133
    吴声子夜歌 …薛奇童 133
    宿永阳寄璨师 …韦应物 134
    闻雁 …韦应物 134
    春草宫怀古 …刘长卿 135
    弹琴 …刘长卿 135
    送上人 …刘长卿 136
    送灵澈 …刘长卿 136
    平蕃曲 …刘长卿 137
    江行无题(二首) …钱 起 137
    采莲曲 …刘方平 138
    京兆眉 …刘方平 138
    感怀 …张 继 139
    忆旧游 …顾 况 139
    江南曲 …李 益 140
    鹧鸪词 …李 益 140
    洛桥 …李 益 141
    塞下曲(四首) …卢 纶 141
    婕妤怨(二首) …皇甫冉 143
    金陵怀古 …司空曙 143
    送卢秦卿 …司空曙 144
    汉宫曲 …韩  144
    江行 …柳中庸 145
    题三闾大夫庙 …戴叔伦 145
    关山月 …戴叔伦 146
    送人往金华 …严 维 146
    题竹林寺 …朱 放 147
    长沙驿 …柳宗元 147
    江雪 …柳宗元 148
    罢和州游建康 …刘禹锡 148
    淮阴行 …刘禹锡 149
    秋风引 …刘禹锡 149
    玉台体 …权德舆 150
    古别离 …孟 郊 150
    远别离 …令狐楚 151
    思君恩 …令狐楚 151
    从军行(二首) …张 籍 152
    闺人赠远 …王 涯 152
    春闺思 …张仲素 153
    南浦别 …白居易 153
    勤政楼西柳 …白居易 154
    问刘十九 …白居易 154
    西还 …白居易 155
    玉树后庭花 …张 祜 155
    江南逢故人 …张 祜 156
    春情 …张 起 156
    小院 …唐彦谦 157
    题水西寺 …杜 牧 158
    寄远 …杜 牧 158
    江楼 …杜 牧 159
    登乐游原 …李商隐 159
    滞雨 …李商隐 160
    散关遇雪 …李商隐 160
    碧涧驿晓思 …温庭筠 161
    夕阳 …陆龟蒙 161
    乐府 …皮日休 16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