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妈妈的意义:孩子如何改变你的一生:how children change your life
0.00     定价 ¥ 55.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1610786
  • 作      者:
    (美) 哈丽特·勒纳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女性自我成长书系,孩子不仅会促使你成长,还是你人生*深刻的精神课程的*好老师。美国备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30余年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作品销量逾300万册,被译为30多种语言。中国知名心理学家张海音、施琪嘉、李孟潮、张沛超联袂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哈丽特·勒纳博士(Harriet Lerner,PhD),美国备受尊敬的关系专家和女性心理学家,她以女性心理与家庭关系方面的研究见长,拥有梅宁格诊所30余年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
  勒纳博士著有十几部畅销书,作品累计销量逾300万册,并被译成30多种语言,其中包括畅销30余年的经典著作《愤怒之舞》。她帮助数百万的读者找到自我,赋予女性重塑生活的建设性力量。
  哈丽特·勒纳经典作品:
  《愤怒之舞:亲密关系中情绪表达的艺术》
  《沟通之舞:亲密关系中的语言艺术》
  《关系之舞:既亲密叉独立的相处艺术》
  《真相之舞: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
  《妈妈的意义:孩子如何改变你的一生》
  《你为什么不道歉》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一名女性,你是否思考过以下问题:

你是否真的想要孩子?你想生二胎吗?或者只是在面对社会压力时做出反应?

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成为母亲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何做个好母亲?完美的母亲真的存在吗?

“事业型女性”和“居家妈妈”是对立的吗?

母亲这个身份对我们有何影响?身为人母的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

美国备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哈丽特?勒纳博士在这本书中探讨了母亲这个角色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亲密关系。她从作为心理学家和母亲的双重视角,为我们讲述了深刻的为人母的经历,从滑稽到令人心痛的故事,从孩子的出生到父母的空巢,从“过分苛责”到随遇而安,让女性理智、清醒地认识到:

孩子不仅会促使你成长,还是你人生*深刻的精神课程的*好老师。也就是说,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改变和无常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我们并没有真正掌控一切;如果我们不能找到成熟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就会一直不快乐,因为我们的生活和孩子不是我们能期望或是计划的,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不是,孩子也不是。

这本书真实感人,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你在读的过程中或许会认同、惊奇和感激,抑或读到会心处会忍俊不禁。


展开
精彩书评

  ★勒纳博士拥有梅宁格诊所30多年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的经验,能够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痛苦的亲密关系冲突入手,揭示了我们对内心脆弱的防御方式有时候会无意中阻碍我们走向发展的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作者敏感细腻的感受所触动,被深刻洞察的思索所启迪,被温暖有力的支持所鼓舞。
  ——张海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
  
  ★亲密关系的四本书让我们见识了勒纳在母亲、治疗师以及讲演家的不同角色间自如地转换。在母亲角色中,她与儿子一起直面孩子因对父母意外死亡的幻想导致的焦虑:在治疗师角色中,她就女性羞耻感部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讲演家角色中,她描述了几次几乎失败的演讲经历,却因真实而受到大家认可。该系列适合女性阅读,当然也适合想了解女性话题的所有人阅读。
  ——施琪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
  
  ★勒纳博士的四本书,探索了亲密关系中的四个侧面。《妈妈的意义》直指亲密关系的核心支柱在于母性的传递;母性树立之后,女性能够克制攻击性,这是《你为什么不道歉》探索的内容;能够接纳谎言与真相,这是《真相之舞》讨论的;最后我们能够拥抱《生命中的不速之客》,超出焦虑、恐惧和羞耻感,活出圆满自在人生。
  ——李孟潮,精神科医师。
  
  ★哈丽特·勒纳博士的著作内容兼顾专业性和可读性,既不同于板起脸来的学术著作,也区别于倒卖焦虑、提供浅薄建议的“心灵鸡汤”。作者引用了很多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心路历程,内容平和近人又发人深省。
  ——张沛超,哲学博士、心理咨询师
  
  ★无论是作为一名40多年从事妇女儿童家庭事业的老妇联干部,还是作为一名完整经历了做母亲的全过程的女性,都让我对勒纳博士亲密关系系列的图书内容感同身受,尤其是《妈妈的意义》这本书。关于育儿核心的问题——“为母之道”方面的内容,国内作者们似乎都集体噤声了,极少有作者提到或者写到为人母的经历,以及母亲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是如何被“母亲”这个身份所改变的。从这个意义来说,这本书的写法及所写的内容在国内同类书籍中算得上是少之叉少,甚至是几乎没有的。
  ——邱兰,全国妇联中国妇女报社社长助理、主编
  
  ★从焦虑到羞耻,从防御到边界,从人际关系到成为母亲。哈丽特·勒纳女士将女性心理与家庭关系的关键议题,都呈现在这四部著作中。正如《真相之舞》中引用的一句话“生活在沉默中的女性一无所获”,这套书是女性心理学家为女性群体发声的代表作,是当代读者探索自我、给自己赋权的难得之作。
  ——糖心理创始团队,“我们想让世界读懂心理学”
  
  ★在人际交往的课题中,亲密关系往往为我们看重,也头疼,因为它直接关系我们内心柔软的地方。哈丽特·勒纳博士是美国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之一,这套书收录了她与亲密关系话题相关的四本著作:如何做母亲,如何做真实的自己,如何恐惧、焦虑和羞耻感,如何运用好道歉的力量。相信它们会在重新看待自己和亲密关系方面给你启发。
  ——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

展开
精彩书摘
  《妈妈的意义:孩子如何改变你的一生》:
  马修一直计划要孩子,确切地说是两个。“我深深地感到,生孩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前几天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想在35岁时成为父亲,在做“根本性的转变”之前,即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之前,他有十三年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追求。马修一直对小孩子们都很好,也对出生的奇迹感到敬畏。他是从他父亲那里得到这个的。
  “看来你没孩子的话,你真的会很失望。”我说道,想着我认识的许多夫妻都为不能生育苦恼。
  “我会领养,”他想都没想就说,“我想这是件好事。”
  “作为父母,你最担心什么?”我问。
  “我会像你们一样。”他坦率地说。
  “真的吗?”我说。
  “当然。没有人愿意和他们父母一样。”
  “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接着问。
  “像你们一样,”他说,“你们是好父母。”
  本暂时决定不生孩子。在他高中最后一年,他好几次宣布他绝对不要孩子。永远不。“这太冒险了,”他说,“这会毁了你一辈子。”他告诉我和他一起长大的孩子,他们现在遇到一些麻烦或是长大后变得不太好。有肿瘤、致命事故、毒品等。本看到很多坏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而不仅仅是在电视上。他也倾向于通过他活跃的大脑思考最坏的情况。他从他母亲那里得到这个。
  我知道本的意思。成为父母,要担心的事太多,暴露的弱点超出你的想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正如马拉和乔恩·卡巴一金所说:“要孩子就是自找麻烦。”面对逆境,你可以追求一种禅宗的超然,但你的孩子是你的一部分。他们拉着你,让你心碎。
  “有孩子是你最重要的经历之一,”我告诉本,“等着瞧。你会改变主意的。你会是一个好父亲。”
  “这太麻烦了。”他说。
  “这当然是麻烦,”我回答,“但生活本身就是个麻烦。你想躲避生活吗?”
  我听出来我们的对话在两个层面上。表面上,本在分享他目前对为人父母危害的思考。在更深层面,他在问我,他和马修是否值得冒这个险,无论未来会有什么不幸。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幸福不是唯一追求
  我和我的一个朋友正在讨论一份杂志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孩子的夫妻生活更幸福。“为什么要报告这么明显的事?”我朋友说,“当然是没有孩子的夫妻更幸福。在他们的感情生活中有一层,他们是永远不会触及的。无知是福。”
  我有不同的观点。“没人能衡量幸福,”我说,“另外,对‘幸福’的关注忽视了这一点。”
  宪法赋予美国人追求幸福的权利,但这种保障一直让我
  如果你还没做好准备,千万别轻易当妈。闭上眼,捏住鼻子,跳!这绝不是一个好主意!如果你真的打算要孩子,很多事情要预先考虑,除了要考虑“生孩子是你人生计划的一部分吗?”“你是否已准备好抚养孩子?”还有无数的问题要思考,例如,“你的短期和长期工作和事业目标是什么?…‘你最想在哪些方面投资你的时间、才干、精力和金钱?”“如果你结婚了,那么你的婚姻状况如何?你是否能得到全方位的支援?”“生孩子后,你认为你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你打算承担多少责任?”“你和你的伴侣各打算花多少时间在孩子身上?”“如果你的孩子有严重的情感缺陷或生理缺陷,你有心理准备吗?”问题可以一直列下去。
  但是即使所有问题都考虑过了(或根本没考虑过),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信仰的飞跃。世界充满未知变量。未知和不可知的事物同样影响我们人生的很多其他抉择,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你的丈夫,如果你有丈夫的话,一定也时刻让你感到惊喜,但是别忘了,他也是你精心挑选的,也许还是在求婚之后,你利用充分的时间获取各方资料之后做的抉择。同理,只要是你生的孩子,你都要心甘情愿地抚养。你不能因为这小人儿不符合你的要求,试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要了。你是在面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决定,并且你没法为之后的事做任何准备。
  而且,无论你考虑得有多周到,对这个决定你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一个女人,可能会因为各种非理性或无意识的原因去生一两个孩子。她可能只想遗传她的基因,或者为了获得永生,或者只是为了愉悦她的母亲,要么就是为了达成完美家庭的形象。她也许只是为了填补人生的空白,或者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又不想去职场试水。也有可能她只是想弥补过往失去的什么,或者超越她的姐姐,治愈她的孤独,甚至只是以此来拴住她的丈夫,让他更恋家。
  ……
展开
目录

致谢
前言
一位母亲眼中的“为母之道”
第一部分 人生初体验
怀孩子这种事,即便在一切指标正常的情况下,你也一生都难以忘记那种失控的体验。如果你是那种极度想把控事物的人,我劝你千万不要生小孩。
第1章 怀孕和生产:敏感气质速成 / 002
第2章 你真的准备好当妈了吗 / 013
第3章 将新生命带回家及为人父母的种种危险 / 030
第4章 人生的岔路口:孩子的新生抑或你的新生 / 055
第二部分 穿越火线
千万别忘了,做父母做到差不多好就行了,这是我们很多时候追求的最佳境界。
第5章 感谢你让我有了满满的愧疚 / 082
第6章 你的孩子会成为“连环杀手”吗 / 097
第7章 耳洞风波及其他权力之争 / 116
第8章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 147
第三部分 成长的路上,挑战升级
最重要的是,不要期望孩子会接受你的价值观,重蹈你的覆辙。
第9章 食与性:挥之不去的烦恼 / 174
第10章 女儿在观察你 / 200
第11章 要培养一个妈宝?大胆去爱吧 / 218
第12章 手足之情:苦恼与荣耀并存 / 231
第13章 愿兄弟之情,二十年如一日 / 244
第四部分 母亲不会说的秘密
无论我们的个人环境如何,几乎每个母亲都会对母亲应有的感受产生幻想。因为“好母亲”的神话否定了现实中爱恨的矛盾心理,母亲们羞于承认她们“无法接受的感觉”和自己的局限性。
第14章 虎毒不食子 / 264
第15章 继母继续了什么 / 278
第16章 家庭的意义 / 294
第17章 为空巢欢呼? / 309
后记 孩子是人生最值的冒险 / 330
参考文献 / 33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