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设计私生活
0.00     定价 ¥ 49.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8061874
  • 作      者:
    欧阳应霁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相信旅行,钟情漫画,

关注设计,沉迷杂志,

狂恋影音,爱恨美食……

一路放肆贪玩,自然跨界破例。

自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获取荣誉学士及哲学硕士以来,

长期对现代家居生活、建筑设计潮流以及饮食文化趋势观察研究,

大量撰写相关评论推介文章,

发表于海峡两岸暨香港报章杂志,

出版生活写作系列,旁涉漫画创作。

近年积极参与饮食文化视频的拍摄制作,

创办“味道图书馆”及“半饱厨房”,

策划艺术主题餐宴活动,

活跃于自媒体平台,

进一步实践理想生活的全方位体验分享,

继续以“贪威识食,练精学懒”为原则宗旨。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有着大量的家居日用好物,更有着众多的设计师友人,他以其浪漫、洒脱的笔调在描述自己的游历同时介绍了西方设计师名家及他们的家居日用设计,由此传达出自己对于设计与生活的态度——跨界融合以及任情任性,这种态度非常吸引年轻人。尤其开篇对切•格瓦拉的推崇,使作者的这种态度更为明显,因此论书中所涉西方家居日用设计名家名品之众多,本书可以说是20世纪家居设计前沿名家的集中介绍。论流于作者笔端的对艺术对生活的思考,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启示和哲思。无论如何,它是有益的。书稿由163篇短文组成,并配以大量插图,艺术感十足。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切

 

关于切,我知道多少?

 

是泰国周日市场某个成衣地摊上堆积如山的 T 恤图案?棉质、红底、粗糙的丝印上那个从一幅 1960 年旧照片绘移过来的木刻一般的头像:头戴别有五角星的游击扁帽,鬈曲长发,满脸络腮胡子,神情严肃——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其中一幅头像,很多人穿了这件简单又时髦的头像红 T 恤去逛街去看电影去听音乐会,但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或者也只念得出 T 恤上印着的三个字母:CHE。

 

Ernesto“Che”Guevara,拉丁美洲人亲切地直呼为“Che”,也就是“大兄”的意思。这位大兄的头像在1967年,他被玻利维亚军队和美国中央情报局逮捕并暗杀后,成了古巴大街小巷机关里家庭中奉为烈士和英雄的圣像,成为拉美甚至是世界各地游击队革命军的信仰标志,成为 1968 年以至日后各地大学生、工人、群众上街抗议游行,比如种种反资本主义、反殖民主义、反全球化、反政府活动的精神肖像符号,成为高举的横额挥舞的旗帜。当然你也会在流行摇滚音乐会大型电子显示屏幕中看到他,在德国、意大利和阿根廷一些国际著名的足球队旗上看到他,数十本关于他的传记、他的亲笔日记、他的演讲录音、他的摄影画册、他的卡通漫画,封面上这个简单的红黑头像就是畅销热卖的保证。以他为名为号召的网页不下十数个,而且都是资料详尽、制作认真,至于把他的头像发展为蒙娜丽莎版、少女版,甚至猿人版,开了小小一个投机商品的玩笑,切的女儿阿蕾达在稍有不满的同时也觉得,这应该有某种青年男女相信的东西在里面,这是件好事。

 

地位超然有若诚品书店在台湾的季风书店在上海陕西南路地铁站内的旗舰店,推荐书专柜上有北京出版社 1998 年版翻译自阿根廷编著者 F.D.Garcia 和 O.Sola 的大型照片集,简单直接就叫《切·格瓦拉》。难得海峡两岸都用统一的译名,这本厚厚二百二十四页的黑白图文精印,是继 1997年大块文化出版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切·格瓦拉的拉美手记》中译之后,一本叫人一步一步走近认识了解这个传奇革命英雄的专著。

 

不容否认,有人亲近他崇拜他迷恋他,是因为他英俊。他那裸着上身、穿着宽大军裤、侧身半躺半坐在铺着雪白而凌乱的床单的睡床上、懒懒地喝着巴拉圭马黛茶的照片,叫他成为最性感的革命英雄。英雄当然可以性感,但革命毕竟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做文章,革命是一个阶级与另一个阶级的激烈斗争,会颠沛流离会妻离子散会流血,会牺牲。

 

革命,于我们这群只乐于精于在市场地摊杀价讨便宜多买两件 T 恤的新人类而言,究竟是什么?在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推翻一个还未能确认的对象之前,可能首先要尝试推翻自己,也就是说,要革自己的命。

 

1928 年出生于阿根廷一个开明富裕家庭的切·格瓦拉,童年生活优裕,继承了身为名医的父亲的志向,本身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习医。他自身的第一场小革命,就是向从小缠身的严重哮喘病挑战,自组球队去从事激烈的美式足球运动,带着气喘药上场,向自己的命运抗争。他也像同代的嬉皮,告别女友骑上摩托,在 1951 年到 1952年间漫游拉美,“所到之处,我们尽情地呼吸着那里的更为轻松的空气。那些遥远的国家、那里的英雄业绩、那里的美丽姑娘,都永留我们的脑海中……”他出发,是要在未知里寻求真相和答案,而当他一次又一次地面对途中各地惨遭资本主义霸权大国无良剥削的贫苦大众时,他感同身受,开始意识到解决问题只能靠行动,这个行动就是革命,一场能够真正动员起民众,了解并且参与的自下而上的革命。推翻的不仅是依附外国金钱和政治势力、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腐败政权,更是那种为富不仁的剥削制度、那种甘被践踏的无知奴性。他在往后的革命日子里,置生死于度外,漂流所到处,点燃正义之火。他相信自己,也更相信人民。能够把平民百姓从危苦中解脱出来,是他最原始最基本的革命目标,也因为这样,他无私,他奉献,他漂亮。

 

把切的头像画片夹在自家的日记本里,把印有他头像的 T 恤穿在身上,我们企图提醒自己,三十多年前有人为一个纯真的浪漫的崇高的理念而死——其实在这场从未止息的革命中,捐躯牺牲的又何止切·格瓦拉一人,风云际遇,历史成就了一个传奇。他在生前从来就反对个人主义,即使在古巴时期是位高权重的领导人,他也经常出现在码头卸货、农地砍甘蔗,没有人怀疑他在作秀,因为他永远像小孩一样率真磊落。在那摄影专辑里数百张他的珍贵照片中,我们看到一

个永远穿着军服的永远革命的切,看到一个与菲德尔·卡斯特罗、赫鲁晓夫、毛泽东在握手在交谈的切,也看到更多他与各地民众、游击队战士,与母亲与妻子与孩子在一起的情景。巴黎清晨 3 点,他与萨特和西蒙·波伏娃谈的是什么?把招牌胡子剃掉装扮成像马龙·白兰度教父造型为了掩人耳目潜逃国外的他,衔着雪茄又在想什么?8岁时候与一群童年友好在高尔夫球场的旧照,10 岁时在野外装扮成印第安人与母亲和弟妹的合照,以至那震撼世人的遇害以后尸体在洗衣房被一众军官向国际媒体展示的遗像,叫人不得不想起基督蒙难的画像,正如南方朔先生论述:“他的努力终究产生了一种超级大国不再敢于对中南美洲任意欺凌剥削的新历史情势。他并不是全然的悲剧英雄,而是一个典范,一尊现代的‘被钉十字架的神人偶像’。”在风起云涌的当下,我们好奇切,崇拜切;我们阅读革命,想象革命。我们可能透过商品认识他,但我们知道他不只是一件 T 恤、一本书或一张唱片,他有血有肉,他上下探索,他关怀,他人性,他做梦,他是革命。

 

展开
目录

修订版总序  好奇再出发

序  设计自己

 

关于切

从下而上

忘掉忘不掉

一减再减

如何生活是好?

调羹的启示

男孩不哭

叫我“杂种”

回到街头

早起的虫儿

我爱厨师

眼看他楼塌了

闲得要命

活到老

离开之后到达之前

北京乎

非常买卖

上海,第一回

从有到无

出卖越南?

睡,在路上

情迷白 T 恤

我有我椅梦

玩出个未来

收拾心情

活在墙纸中

生存制服

今夜有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