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出来的成长》:
昨日我和同学们应电视台一前辈之邀约参加了一个活动,获得了难得的专业充电良机,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更大收获。
因为在现场亦有幸结实了本次活动嘉宾之一,她是台湾著名文创大师李欣频的师姐,当天活动之余我有幸获得了继续向她求教的机会。
她告诉我,现在的电视节目早就进入了文产时代,特别台湾因为成本、时间、大众口味等要求,越来越同质化,但她始终认为作为电视节目必须是文创的。既然是文创的,还是必须在文学与文化的意涵中去创造,让文学与文化关心到人、落点到人、根植于人,挖掘着人本体中复杂的世界。这样的创造结果可能一下子不会猎奇大众的心理,但久而久之她自信会因为关心人心而渐渐提高大众的品位而备受认可。
正所谓,文化市场已经这样,不如让市场因你而不同。
她倾囊相授,我获益匪浅。返校后正好有老师布置了一个以校园及校园中的一切,或以都市及都市里的一切为素材创作剧本的作业。我立刻有种实践新知的感觉,遂于图书馆内笔走龙蛇,写下了如下文字,主角是第二人称的“你”。
文如下:
17岁那年,你第一次和男孩约会。之前一天,你就紧张得睡不着觉,心中慌慌的,有如一只小鹿在跳,不知道穿什么衣服他会喜欢,不知道说什么话他会爱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唇彩他会心动。总之,这时候的你对自己极不自信,既期待又担心因犯傻而减分。
约会地点是在学校旁边的小公园里,高中生只能如此,小说、电视和电影里一开始都是在这种地方,然后才是咖啡厅吧……你跟父母说,学校要补课,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你可以正大光明地有足够的时光去赴约。可是当两个人在飘荡着玉兰花瓣与香气的树下见面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也是如此,只一句“你来了,好啊”,就再也没有下文。他低着头,你也低头扯着衣角,你期待他再说点什么,可是他非但没说,还红彤彤着脸蛋一扭头就撒丫子跑了。你恨恨地跺脚,慢慢转回身,发现班主任和班长正神兵天降般站在你身后,看样子是他们的出现让他慌不迭地逃了。你遂气短,心中的那些小浪漫也逃到爪哇国了……
25岁那年,大学毕业又工作后些许,可能是周围的人们造就的氛围、闺蜜们渐次地沦陷、父母无尽地絮叨,不过,是不是自己本也心中早埋着爱种呢?那年圣诞前夕,你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尽管此前,你已经告诉父母自己是认真绝非敷衍,同时跟父母做过种种交代,不准难为人家。父母明明答应得好好的,谁知中途变了卦,不仅像查户口似的问了祖宗三代,还另外预备了一大堆刁钻古怪的问题。
父亲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一副拜码头大爷的派头。人家可是老实孩子,哪见过这阵势?再说了,刚见家长的男孩儿无论怎样英雄豪杰都是必然的怂蛋。你父亲还不放心地推了推眼镜问他:“你这工作有发展前景吗?年薪会加吗?你有职业发展规划吗?你预备将房子买在什么地段?结婚以后和我家囡囡吵架了谁先认错?你的父母将来要不要和你们一起住?你打算将来多久回来看我们一次?你有没有家族遗传病……”
蓄谋已久的连珠炮问题汇聚成三座大山迅速把他压趴下了,他低着脑袋,原本傻傻的笑容慢慢地僵硬在脸上。午饭吃得很纠结,一筷子菜未夹,一碗汤未喝,一碗白米仅进几粒他终于忍不住撂下碗就跑了。你急了,打电话叫他回来,他忍不住哭了:“我也是独生子女啊,我也有尊严啊!!!你们家哪里是在选女婿啊?简直就是在招驸马嘛!我可以不要吗?”
28岁,你已结婚三年,可惜不是他,陪你进殿堂,但你选择了他,他选择了你,这是你们都骄傲的选择。唉,都说“三年之疼,七年之痒”,所以你日夜看似安然实则如坐针毡如芒刺在背,女人可能就是这样随着年岁渐渐神经衰弱又这病那病的,你尽你所能尽可能地做到防患于未然,可是偏偏事与愿违,问题还是出现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