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
0.00     定价 ¥ 49.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21707205
  • 作      者:
    章瑾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章瑾

有为图书馆创始人&理事长,公益江湖名“章二妹”,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哲学硕士。从小爱看书,喜欢书本的墨香,路过书店门就迈不动腿。

在香港、北京从事金融业多年后,章二妹回到自己的家乡——小城三门,找到一群本地年轻人,合力建起浙江省**民间公益图书馆——有为图书馆,一个能玩、能沟通、能讲故事的闹腾的图书馆。

目前她是全职公益人及新手妈妈。


展开
内容介绍

2011年秋天,在飞机起飞前的几个小时里,章二妹脑海中突然闪现了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的念头。从小对阅读有着无比热忱的她,希望通过这座图书馆,给小城带去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念头一起,竟然再也挥之不去,这样,用“三年内将自己嫁出去”为条件,与妈妈换来一个仓库,从此,一座民间公益图书馆就这样在浙江省三门县海游镇诞生了。

从选址到募捐,从义工招募到专职员工培训,从阅读到教育项目开展,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它为这里的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也为这里的人们找到了一个诗意的栖居之所。

和你我一样,他们也是一群普通人;和你我不同,这群敢于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人,在筑梦的过程中,渐渐找到更好的自己,找到大时代的心安之处。

有为图书馆是一个能玩、能唱、能讲故事的闹腾的图书馆,除了阅读推广之外,还为小城带来多种创新教育课程,传递前沿的公益理念,为有学习成长需求的小镇人提供终身学习产品与社群联动平台。

目前,近5%的当地居民是有为图书馆的读者,逾千名志愿者支持着图书馆的日常运作。

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也让一座小城重焕新生……


展开
精彩书评

梁文道  香港文化人,传媒人

 

有为图书馆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学校的图书馆,不是很大的一个地方,但对孩子来说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有为的服务对象不仅限于小学生,还包括整个城市的居民,它是一个市民的空间。有这么一群热心的人快乐地做着这样一件事,这真的是很单纯地从阅读而来的乐趣,希望大家像我一样,我支持有为,加入我们吧!

 

李一诺   一土学校创始人,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麦肯锡前全球合伙人,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

 

真正的改变,说到底,来自文化的改变。书,图书馆,其实核心是社区文化的空间,承载文化,也创造文化。想改变家乡,不妨回家建一座图书馆。

 

蔡朝阳  教育学者,独立撰稿人,阅读推广人,2010年《时代周报》影响中国社会进程100人

 

章瑾通过建设图书馆这样一件事,把更好的阅读体验带给家乡人民,也把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期许带给家乡人民。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公益行为,更是把一种崭新的社群关系带入一个小县城,从而建立了一种基于阅读的、朝向整个世界的精神氛围。


展开
精彩书摘

开馆啦!

2012 年6 月16 日晚,已经试营业一个多月的图书馆,窗明几净。

开馆仪式的椅子已经摆得整整齐齐,第一排是邀请来的李老师、外地嘉宾、本地领导、校长、老师的专属位子,其他就是散座。一共80 个位子,用完了图书馆所有的存量。桌椅与所有的书架都是在福建的好事达公司捐赠的。捐赠者是家具公司的股东,他从微博上得知我筹备公益图书馆的消息,就充满信任地捐赠了所有书架与桌椅。

细心的义工们还在活动展示墙上披露了建馆以来所有的财务收支,小到一支笔,大到一台空调,每分每毫都不放过。这些数据在微博、网站上也进行披露。公信力,是从第一天就开始建立的。另外,我们也聪明地贴上了许多彩色小纸条,告知明天来参加开馆仪式的人,我们可能还需要什么捐助。

到了晚上九点钟,我已经演练了三遍演讲。

在这个几百平方米的房间里,对着嘉宾说出自己的初心,为什么我们要做一件看上去很“二”的事情,为什么我们需要大家的帮助……这似乎比对着几百位分析师侃侃而谈还要令人紧张,还要难。

刚刚拖过地的图书馆有点潮湿。6 月16 日的晚上9 点半,我们满意地看着一切,似乎都准备好了。

“我们来读一段书吧!”不知是谁的提议。

有人读里尔克:

寂寞地生存是好的,因为寂寞是艰难的;只要是艰难的事,就使我们更有理由为它工作。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予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所以一切正在开始的青年们还不能爱;他们必须学习。他们必须用他们整个的生命、用一切的力量,集聚

他们寂寞、痛苦和向上激动的心去学习爱。

 

有人读北岛: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路,怎么从脚下延伸

滑进瞳孔里的一盏盏路灯

滚出来的,并不是星星

我不想安慰你,在颤抖的枫叶上

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来自热带的太阳鸟

并没有落在我们的树上,而背后的森林之火

不过是尘土飞扬的黄昏,如果大地早已冰封

……

 

我读的是甘地,简短的语句: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 你想要这世界怎么改变,你就自己先变成那个样子。

2012年6月17日,有雨。人来得很多,大部分义工都得站着。我走上台,拿起话筒:

 

一年前遇到几位刚刚结束高考的学生。成绩超一本分数线不少。填报高考志愿的那本指南很厚,孩子很迷茫,家长有点主意但不确定,我虽不太懂却希望可以帮上忙。我问:“你想读什么专业?”回答是:“不知道。”“你想去哪座城市?”回答是:“不知道。”“有什么感兴趣的专业吗?”回答是:“不知道,我爸妈说了算。”

几年后,同样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

在三门,我们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也不会吝惜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然而事实是:学生不被鼓励去思考,学生只需要听话。世界名著,我们都有;参考书,我们也不是没钱买。我们所缺少的,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世界这样大,有那么多书没有听过更从来没有读过。那么多经济学的术语,仿佛从来与我们无关,只属于“外面的世界”,我们一直以为学生与社会是脱节的。

我以前是个彻底的差生,自尊心爆发才能考上大学,自以为已经完成了“为父母读书”的任务,刚到大学时非常迷茫。后来很快就被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参加广播台、合唱团、科技协会、学生会、吉他社。大二时我开始思考,决定读第二学位金融学,同时准备出国考试。六年内我读了两个学士和两个硕士,2005 年在剑桥毕业后就在香港和北京做空中飞人。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可以早点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活,树立方向,那么生活会不会更不一样一点呢?如果可以给三门的青少年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知道大学不只为了混文凭,教育更不只是谋生的敲门砖,那他们即使走着同样的求学道路,兴趣和劲头恐怕也会不一样吧?因为,学习不是为了家长,是为了自己。上大学,是为了可以与更好的人、更好的事物相遇。

我们希望立光图书馆成为这样一扇窗。


展开
目录

序 有为,漆黑寒夜里的一束光

三个我——章瑾、Cynthia以及章二妹

建什么样的图书馆?——去蕲春学习经验

我们是同一群人吗?——先人后事,得有本地团队的支持

开馆啦!

温情、浪漫和数据——与全职公益人初接触

图书管理员的一天——全职馆员的工作日常

馆里来了女王大人——一个本地全职公益人的入坑之路

周末去图书馆听故事 ——亲子绘本阅读是调动社区力量的抓手

有为铁三角——稳定高效的全职团队终于形成了

招揽小粉丝,“套路”何其多——小义工社团的组建

图书管理员的正经研究——图书馆借阅数据分析

漂流书,漂啊漂——在小城营造阅读氛围

我们不再有时间了吗?——事情多了,感情怎么维系?

一次事先不张扬的分享会——梁文道来访

做一个有趣的小城女人!——女性读者的自我提升需求

一群初中生,能为我们生活的社区做点什么?——与毅恒挚友合作社区探索活动

有为在精英化吗?——从扶贫到专业做教育公益

小小图书管理员——在学校的阅读推广尝试

大人和小孩,有什么梦想——与真爱梦想合作社区素养课程

一片空白,宝岛学艺 ——学习型组织的学习之路

公益机构的KPI与有为的价值观——理事长的学习与总结

搬家与年会——从草创期的草根组织到一个专业的社会组织

雪中送炭者——有为背后的男人与女人

人多,力量大?——对专业公益从业者的一些想法与期待

众筹一场中日两国大师同台的演出——在小城的初次公益众筹

糟了,发不出工资了(上)——早期募资

糟了,发不出工资了(下)——网络募资与本地动员

走出三门,你得大声说出来!——公益领导者的必修课

回到三门,深入乡村——学校阅读推广

像一层浪推动另一层浪——学习型自组织伙伴

王店畅想——再建一个有为

附 录

概述 有为部分项目介绍

附录1 有为大事记

附录2 有为数据备忘录(2012—2018)

附录3 一个社区图书馆也是一个文化中心

附录4 人事篇——公益人的来来往往

附录5 以合作类项目看有为的社群调动

附录6 如何在小城镇推广绘本阅读

附录7 有为初中生冬/夏令营

致谢名单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