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传/安徽省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少年曹操的成长时期正处大汉帝国的日薄西山之际:天灾不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最高统治层内部争权夺利进入白热化。汉桓帝刘志在位二十一年,前十三年基本是一个傀儡皇帝,名义上是梁太后临朝听政,实际上是梁冀把持朝政。尽管梁太后曾经在和平元年(150年)下诏归政,但梁冀专横不听。桓帝靠梁冀才得以登上帝位,所以他对梁冀不得不暂时恭顺。于是,梁冀在桓帝即位后,权力达到极致。李固、杜乔始终是梁冀的眼中钉,于是梁冀让梁太后先是罢免太尉杜乔,继而又罗织罪名诛杀了李固和杜乔。
桓帝也对梁冀委以朝中大权,规定他可以行使特权,“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又增封其食邑为四县,赏赐金钱、奴婢、彩帛、车马无数。梁冀一家先先后后有封侯七人,皇后三人,贵人六人,大将军两人,其他官至卿、将、尹、校的共有五十七人。梁冀的儿子梁胤年十六,形貌丑陋,无德无才,梁冀却让人推荐梁胤为河南尹。梁胤经常衣冠不整,官袍、官帽都穿戴不好,看见的人无不窃笑。梁冀妻子孙寿,史书记载她“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愁眉”,是指眉毛化成眉尖上翘,眉梢下撇,带有愁苦之状;“啼妆”,就是在眼睑下化淡淡泪痕,看起来就像刚刚哭过的样子;“堕马髻”,是有意把发髻偏斜,总感觉好像要坠落的样子;“龋齿笑”,就是笑起来像牙疼,龇牙咧嘴地笑;而“折腰步”,就是走路时使劲摆动腰肢,似乎要折断的样子。可是,这种化妆竟然引起当时女性纷纷模仿,时人见之认为有“亡国之相”。梁冀专横残暴,朝中政事全由他决定;百官任免,都必须先到梁冀那里去谢恩,然后才能办理手续;各郡县贡品,也要先送给梁府,然后再献给皇帝。梁冀“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物壮则老,梁冀鼎盛至极也就意味着梁冀家族灭亡的到来。
年幼的桓帝长大后,要从外戚手中夺回自己的权力,大臣基本是太后掌控的人,当然不可靠,他周围能依赖的人只有宦官。延熹二年(159年),曹操五岁,梁太后去世,桓帝解脱了梁太后的掣肘,他不再隐忍,决定对梁冀动手,策划如何诛灭梁氏。一次桓帝如厕,单独叫来宦官唐衡,问他宦官中有谁和梁冀不和,唐衡回答说有单超、左倌、徐璜和具瑗四人。桓帝于是与他们五人歃血为盟,决定诛杀梁冀:让尚书令尹勋持节率兵守卫宫廷,令黄门令具瑗与司隶校尉张彪一起带兵逮捕梁冀。桓帝精心策划,整个行动进展顺利,最终梁冀发现大势已去,当日与夫人孙寿一起自杀,梁、孙家族其他成员全被诛杀。因梁冀受牵连者的公卿大臣几十人,依附梁冀的官吏被罢免者有三百多人,朝堂为之几乎一空。梁冀死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庆。
在桓帝诛灭梁冀的过程中,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人因为有功,同一天被封侯,世称“五侯”,其中单超功劳最大,故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位同三公。可是,宦官一旦掌权,除贪污和弄权外,表现比外戚还要恶劣,五侯“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东汉由外戚乱政进入宦官乱政时代。宦官胡乱非为,使得朝廷“中外服从,上下屏气”,以至于当时民谚说:“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