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米尔顿·科特勒传:奋斗或死亡:tales of a life of wonder and good cheer
0.00     定价 ¥ 79.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1632641
  • 作      者:
    (美) 米尔顿·科特勒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内容介绍
  这是一幅美国五代人生活的真实画像: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战争、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变迁、八九十年代的停滞、21世纪初的科技繁荣和全球化。
  这是一位世界战略营销实战大师的商业冒险:几段职业生涯,数次人生起伏,经历了合伙人分道扬镳、商业欺骗,也遇到好的商业伙伴,他坚守战略营销领域,年过花甲却在中国开启了新商业。
  这是一段西方遇见东方的奇妙之旅:一位来中国130多次的犹太裔美国人,在与中国政府官员、国有企业管理者、新兴的民营企业家的交往中的奇闻轶事,以及他对“关系、忠诚、社交、文化”差异的深度解读。
  年轻人可以从这位耄耋老人的身上看到,一切都是变化的,变化的力量超出了任何个人的控制能力,人生的使命就是不断寻求新的出路,以开放的心态为变化的时代增添价值,否则,另一种选择就是死亡。
展开
精彩书摘
  《米尔顿·科特勒传:奋斗或死亡》:
  我坐在那里看着莱菲尔德打诺顿,为善良的堂兄挨打感到难堪和难过。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说:“莱菲尔德老师,别再打诺顿了,他正在尽最大努力。”“还不够努力,”莱菲尔德反驳道,说完就过来打我,“我叫你傲慢。”最终,戴维叔叔把诺顿从犹太儿童宗教学校接走了,拉比莱菲尔德对我和以前一样,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犹太儿童宗教学校在举办一些特别的活动(比如毕业典礼、学校的报告或者节日庆祝活动)时,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拉比才不把我们看作饥饿的小野兽。珍贵的食物是留给家长的,只有家长才能吃肉,我们只能吃白干酪和土豆,这些“饲料”对于我们快速诵读的大脑来说已经足够了,只要能让我们的大脑维持运转就行了,身体是不重要的。
  在一年一度的校庆晚宴上,我们小孩子要背诵长篇祷告词,家长们下午6:00到学校,我们正常的课程在下午5:00结束。这中间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坐在教室的小课桌前,要排练祷告词还得抓紧时间吃点儿东西,为汇报演出补充点儿能量。
  这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年终成就和奖励、纪念仪式,以及劝诫家长支持犹太教会堂和学校的神圣工作。我们这些工蚁难道就不该吃一顿像样的饭吗?不该!老师们把奶酪舀出来分给我们,说道:“吃你们的奶酪吧!”我们皱起眉,拖着长音附和道:“松软干酪……肉呢?”“牛胸肉是给你们的父母准备的,不是浪费在你们身上的。吃你的奶酪吧,吃饱了,没坏处。”“那家长来了我们能吃肉吗?”我们恳求道。“这辈子都别想!不能跟父母要牛肉吃,告诉他们你们吃过晚饭了,吃得很好,再吃就演不了节目了,否则我就会揍扁你。”所以我们只能吃奶酪,我们演出时,家长们吃肉。父母问我:“米奇,想吃点牛肉吗?”我忍住,拒绝了:“不,谢谢,我不饿。我们演出前吃了很多东西。”
  我们的犹太儿童宗教学校不像公立学校那么大,也不像遍布在我们社区的那些天主教教会学校那么大,它是在我们犹太教堂旁加盖的一座两层小楼,教室在一层,学生们从没去过二楼,也许二楼就是拉比们睡觉的地方。犹太儿童宗教学校有两种形式,一种像我后来就读的竞技场犹太学校一样,不和教堂在一起;还有一种是和教堂在一起的,像意大利加利西亚犹太教堂那样。这个犹太教会堂在洪堡公园对面,现在成了一个黑人浸信会教堂。
  让我们从犹太教会堂开始吧,按照过去的标准,这是一个巨大而雄伟的建筑,如果不算上附近天主教大教堂的装饰,那么它们的规模是一样的。它的柱子和信仰的门廊,鹤立鸡群般高耸在周围房子和小公寓楼群之中。会堂庄严的人口前,有一条宽阔的人行道,马路对面是洪堡公园。祷告者和他们穿着裘皮大衣的妻子,在盛大节日祈祷仪式之间,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穿过人行道去公园散散步,抽一根烟,再回去接着完成接下来的仪式。
  进大门后,是一个存放衣帽的门厅,墙上挂着画,画中有美丽而贫瘠的耶路撒冷、犹大的狮子和它护卫着的戒律。穿过一扇门,男人们就到了圣所(Sanctuary),这里有许多彩色玻璃窗,窗上绘着迦南和朱迪亚的国王们以及他们的战争;女人们则沿着楼梯走到阳台上。圣所是巨大而华丽的,在一个正统的犹太教会堂中,讲经台在教堂的中心,周围是一条条长凳。
  ……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01 1943年的家庭饮食
02 犹太儿童宗教学校的日子
03 小学
04 高中(1948~1951年)
05 大学(1951~1963年)
06 政策研究所的日子(1963~1976年)
07 商业新生活(1976~1999年)
08 为什么去中国:一个美国人的商业冒险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