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洪太太
0.00     定价 ¥ 49.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32171255
  • 作      者:
    程乃珊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程乃珊(1946-2013),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祖籍浙江桐乡,生于上海,逝于上海。
  1979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妈妈教唱的歌》,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主要代表作:小说《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均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另着有长篇小说《山水有相逢》,中短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丁香别墅》、《签证》等,影响深远。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其书写老上海风花雪月、刻画上海世态人情和弄堂生活的纪实性散文,如:《海上萨克斯风》《上海探戈》《你好,帕克》《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TASTE》《上海素描》等,拥有广泛读者。
展开
内容介绍
  传奇的上海孕育出传奇的女性。程乃珊——上海的女儿,她精心培育出一座文学花园,百花盛开,流芳至今。
  作为一位曾经豪门的后裔,程乃珊凭借一支妙笔,记录上海历史烟云,刻绘上海滩世态人情与弄堂生活,“眷怀洋场氤氲、咀嚼海上风华”……婉转心曲,动人心魄。
  程乃珊,活在她的文字里。
  程乃珊小说系列(精装典藏),以“上海题材”为着眼点,囊括程乃珊长、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全方位书写老上海风花雪月、风云变幻,描绘上海滩的世态人情与弄堂生活,细腻笔墨耐人寻味。
  作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程乃珊虽已过世,但其影响力和传承性仍在。
  本次出版,是以打造典藏的方式,以延续程乃珊在小说创作上一缕心香。
  程乃珊短篇写得也是气韵盎然,别具风味。上海的人间风味,在她笔下显示出有血有肉的独特气质。
  如果将中国比作一个大舞池,大概只有上海这座城市才能跳出耐人寻味的探戈神韵。而用文字来捕捉、描绘并解读这样的韵味,程乃珊可谓高手……
  ——《光明日报》
  上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是一段历史,程乃珊笔下的上海又是一段。程乃珊贡献的不仅是另一种历史教材,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样本。
  ——作家 王周生
  程乃珊的笔下,无论是写老洋房前世今生的《蓝屋》,写金融圈故事的《金融家》,还是写弄堂普通百姓生活的《穷街》,都引起很多人共鸣。
  ——作家 王小鹰

展开
精彩书摘
  “欢乐女神”的故事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住在香港。
  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爸妈总是骄傲地把我往客人面前一推:“在‘圣心’书院念书哩!”其实不用介绍,光凭我这身港地独一无二的华丽的校服——深蓝色嵌金线的背心裙,左胸口绣着一个金“S”,腰间垂着一排金流苏,人们就会认出我是“圣心”的。我也很以做“圣心”的学生而自豪,因为这是港地“最高级”的学校之一。跨进“圣心”的大门,我以为那就成了幸福天堂里的一员了,就像《圣经》上讲的那样,“这里的世界洁白美丽,没有邪恶、虚伪、痛苦……”
  五年级时我班来了个插班生阿琏,她外貌很引人注目,虽然穿着和大家一样的制服,但不知是因为她浓密的头发上别着一只红玻璃发夹呢,还是因为她比别的女孩子更沉静老成的神态,使我们很容易一眼就把她从人丛中认出来。她脸上常常带着甜甜的笑容,让人一看就愿意和她交朋友。不过,即使在她微笑时,脸上也总带着那么一股淡淡的忧郁的神情,这令她更惹人爱怜了。
  她和我同桌,我们的关系自然比别的同学更密切了。
  她学习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每周做礼拜也是这样。一次,我看她那么全神贯注地祈祷的模样,忍不住要逗逗她。我才不相信上帝呢,要不,地球上已发射了宇宙火箭,难道就不会触到上帝的脚底板吗?我悄悄用肘子碰碰她说:“瞧你一本正经的样子,上帝也听不见。”她却惊恐地瞪大双眼阻止我说下去。她那双黑宝石般的眼睛里仿佛还充满了泪水。我不敢再开玩笑了。下面开始唱赞美诗了,她放开嗓子,热烈、虔诚地唱起来。她的声音甜甜的,就像蜂蜜一样,整个脸充满感人的光彩,就像圣像上画的安琪儿安琪儿:“天使”的意思。一样。
  令人奇怪的是,她的赞美诗唱得再动听,祷告做得再虔诚,我们的训育主任李嬷嬷还是十分讨厌她。她常常要找阿琏的岔子,不是说她皮鞋擦得不亮,就是说她的袖口和领子没有浆过。她甚至还怪罪到阿琏头上的那只红玻璃发夹。这天她又厉声问阿琏:“谁让你别上这么个俗气的东西!”其实,这个闪光的发夹别在阿琏乌黑的发丛中,可真漂亮哩!
  “我妈给的。”阿琏嘟起了嘴巴。
  “拿下!”李嬷嬷命令着,“改不了的江湖脾气!”她轻蔑地撇撇嘴,转身走了。
  阿琏慢慢地除下发夹,伤心地哭了。我们都面面相觑,不敢作声。一只发夹碍着李嬷嬷什么了,她干嘛发这么大的火?!
  夏天来了,这正是看马戏的好季节。我可喜欢看马戏了,往那大帐篷里一钻,手里再捧着一包喷香的“巴康”“巴康”:爆玉米花。,边看边吃,那美劲就别提了。我从小特别喜欢“空中飞人”这个节目,看演员就像仙人在半空中飞来飞去,可开心啦。这次马戏团大篷恰巧就搭在我家附近,妈妈同意我去看了。我高高兴兴地去买了两张马戏票,一张自然是给阿琏的。我兴奋地逗着阿琏:“这次马戏团的节目有新花样,特别是‘空中飞人’,不佩保险带,还蒙着双眼呢!”
  “真的?”她惊恐地睁着双眼问我。
  “还不信,海报上写着呢。”我说。
  “别讲了,我怕,怕极了!”她显得那么紧张。真是胆小鬼,又不是让她自个儿飞。得了,她不去,我只能自个儿去了。
  大篷里真热闹,挤得满满的。我捧着“巴康”坐下。今晚的“巴康”一点也不香,小丑的表演也是那么硬梆梆的不逗人,连座位也不舒服,当然了,这全怪阿琏,要是她也来,我俩边吃“巴康”边聊节目,多带劲!忽地人丛中闪过一只红发夹,阿琏!她到底来了。她干吗手里拿着一只电筒,也没穿“圣心”的校服。噢,她在领票呢!我忽地想起李嬷嬷轻蔑地斥责她“改不了的江湖脾气”的那副神情;她与马戏团有什么关系吗?我轻轻地走到她身
  后,一把蒙住她的眼睛。一听出我的声音,她忙把电筒往口袋里一藏,满脸涨得绯红。“我帮你一块领座,完了我们一块看节目,好吗?”我要让她放心,尽管看到了她领票,我们依然是好朋友。
  “不行,你穿着校服呢,待会儿我来找你。”她说着又忙开了。
  “空中飞人”开始了,全场紧张起来。阿琏在我身旁坐下。
  ……
展开
目录
“欢乐女神”的故事
天鹅之死
阿瑞“安蒂”
圣诞老人的自述
寒天情思
哦,我亲爱的“糖”姑姑
妈妈教唱的歌

呼唤
尴尬年华
父母心
小松鼠
黄丝带
调音
“在我心有空处为你……”
洪太太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
山青青水粼粼
茫茫人海
不足挂齿的故事
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有一个姑娘……
后记/严尔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