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苏东坡诗文选集
0.00     定价 ¥ 32.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70204175
  • 作      者:
    (宋) 苏轼著
  • 出 版 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兆鹏,词学大家唐圭璋弟子,博士生导师,教授。在宋词研究领域影响颇大,声誉颇盛。
李之亮,宋史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所著《宋代职官制度表》获国家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学经典丛书第二辑》推出了20余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版过的优秀版本,由国内**专家郁贤皓、杨义、王兆鹏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优秀读本。
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诗、词、文、画皆精。该书精选了东坡先生经典代表作,分诗、词、文三辑,每辑以编年体顺序时行编排。每篇诗词文辅以精当的注释和解析。
展开
精彩书摘
前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于仁宗景祐三年(1036)十二月,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享年六十六岁。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是后人反复研究和欣赏的对象;他因书法被尊为北宋四大名家之一。他对儒学经典、诸子百家、前朝历史、中医中药、佛教道教、音乐舞蹈、饮食养生、天文博物、自然物理方面都有深湛的研究,他以容纳整个山川宇宙的阔大胸怀,感动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后人。

苏轼的祖父叫苏序,有苏澹、苏涣和苏洵三个儿子。苏澹和苏涣都考中了进士,唯独苏洵“不喜学”,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六年而大究六经百家之书”。苏洵有三个儿子,老大苏景先早逝。老二苏轼、老三苏辙,都聪颖异常。苏轼八岁入小学,十九岁娶了青神王方之女王弗为妻,二十岁时,以诸生身份拜见成都知府张方平,张方平一见,便以国士待之。其后苏轼与苏洵、苏辙能噪声于士大夫间,与张方平的极力揄扬是分不开的。

嘉祐元年(1056),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取得了乡贡资格,旋即赴汴京参加嘉祐二年正月的礼部会试。本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大主考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同考官梅尧臣阅罢苏轼答卷后,深感其文气势雄浑,于是推荐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罢大为叹赏,本想把他置于第一,又疑此文可能是弟子曾巩所为,为了避嫌,将他置于第二。事后得知写此文者乃苏轼,感叹道:“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欧阳修为什么对苏轼的文章如此欣赏呢?原来直到仁宗嘉祐之前,文坛上一直弥漫着华而不实、崇尚字雕句琢的浮靡风气,力主文以载道的欧阳修对此深恶痛绝,而苏轼的雄文恰恰符合了欧阳修的主张,故而得到欧阳修深深的嘉赏。不过此举也得罪了很多人,有一次欧阳修回府的路上,竟遭到了被他黜落的举子们的合力围攻。《宋史·欧阳修传》说:“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就在苏轼顺利通过殿试取得乙科及第时,不幸的事发生了,这年四月,母亲程氏因病去世,尚未得官的苏轼只得离开京城回到眉山,去尽三年之孝。直到嘉祐四年(1059)年底除丧,才侍奉父亲苏洵再次回到京师。

嘉祐五年(1060),苏轼被授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一年后赶上朝廷举行制科考试。不甘下僚的苏轼参加了这次考试,获入第三等,于是再授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兼府学教授。苏轼带上妻子王弗赶到凤翔府,公务之余,他继续诗文的创作,这期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喜雨亭记》《凌虚台记》等篇章,以及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未必都是名篇,但从他创作的激情和数量来看,的确为他以后成为诗文名家奠定了基础。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三年任满的苏轼离开凤翔回到京师,授判登闻鼓院之职。召试秘阁,又获得了第三等的上佳成绩,改官直史馆。眼看着仕进之门向他层层打开时,不幸的事又接连发生,这年五月,夫人王弗病逝。治平三年(1066)四月,父亲苏洵病故,苏轼不得不护送着苏洵和王弗的灵柩再次回到眉山。这期间,苏轼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神宗熙宁二年(1069)回京后,朝廷委任他为主管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算是很像样的朝廷官员了。此时正当王安石变法如火如荼之际,王安石打算变更科举旧制,神宗拿不定主意,召集两制三馆官员集体讨论。不知轻重的苏轼直言不讳地提出质疑,受到王安石的排挤,被下放到开封府担任推官。正赶上神宗为孝敬太皇太后曹氏和皇太后高氏,下旨在开封府购买浙灯四千余盏,合同签订后,朝廷又压低购价。苏轼认为此举很不妥,当即上了一封《谏买浙灯状》,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立刻招来不少官员的弹劾。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自请出京,担任了杭州通判。这是他仕途上第一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带着情绪”离开汴京的,这种情绪一直没有消减,延续到熙宁七年(1074)任密州知州、熙宁十年(1077)调任徐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调任湖州知州这些年中。
展开
目录
目录

苏轼词精选

瑞鹧鸪(观潮)·003
卜算子(感旧)·005
江神子(猎词)·00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008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009
望江南(超然台作)·011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012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013
江神子(恨别)·014
西江月(平山堂)·016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017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019
菩萨蛮(新月)·020
菩萨蛮(七夕)·021
浣溪沙(新秋)·022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024
满庭芳(蜗角虚名)·025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027
念奴娇(赤壁怀古)·028
定风波(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031
哨遍(为米折腰)·033
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036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039
念奴娇(中秋)·040
满江红(忧喜相寻)·042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045
十拍子(暮秋)·046
浣溪沙(自适)·048
阮郎归(初夏)·050
南歌子(见说东园好)·051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053
南乡子(宿州上元)·054
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056
蝶恋花(述怀)·057
如梦令(春思)·059
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060
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061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063
浣溪沙(送叶淳老)·065
浣溪沙(扬州赏芍药樱桃)·067
行香子(述怀)·068
浣溪沙(罗袜空飞洛浦尘)·069
殢人娇(或云赠朝云)·071
蝶恋花(春景)·073
浣溪沙(渔父)·075
南歌子(暮春)·076

苏轼诗精选

王维吴道子画·081
和子由苦寒见寄·084
游金山寺·086
戏子由·08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091
新城道中二首·092
饮湖上初晴后雨·094
於潜女·095
有美堂暴雨·097
临安三绝·将军树·098
临安三绝·锦溪·100
临安三绝·石镜·101
春宵·102
祭常山回小猎·104
司马君实独乐园·105
百步洪二首之一·109
狱中寄子由二首·111
鱼蛮子·113
醉翁引·琅然·115
正月三日点灯会客·118
洗儿·120
养老篇·121
渔父(渔父醉)·122
渔父(渔父醒)·123
题西林壁·124
惠崇春江晓景·125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126
绝句·128
赠刘景文·129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130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132
荔支叹·134
雨后行菜圃·137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
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138
和陶《停云》四首之一·141
纵笔三首·142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43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145

苏轼文精选

刑赏忠厚之至论·149
留侯论·152
教战守策·156
喜雨亭记·162
凌虚台记·165
亡妻王氏墓志铭·168
谏买浙灯状·170
文与可字说·175
醉白堂记·178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182
放鹤亭记·185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88
三槐堂铭·192
游沙湖·196
方山子传·197
东坡羹颂·200
前赤壁赋·202
后赤壁赋·206
记承天寺夜游·208
荐鸡疏·209
石菖蒲赞·211
石钟山记·213
范文正公文集叙·216
六一泉铭·222
潮州韩文公庙碑·224
游白水书付过·230
朝云墓志铭·232
惠州祭枯骨文·233
答谢民师书·23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