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不决定谁对谁错,只决定谁留下了。
游乐场里面的三维立体针雕游戏大家可以去玩一下,这是一个强大的“复印机”,可以克隆出的造型更是千姿百态,玩法很简单,效果很惊艳。扑进去以后背面就可以“复制”一个克隆后的自己,这种三维立体针雕游戏可以营造一种奇幻动感的交互体验。通过身体动作与设备进行互动,可以产生各种生动的图形。
通过观察三维立体针雕,我们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关联性在这个游戏中的作用。结论是很明显的,就是施力点与被克隆出来的图形之间具有直接的关联。在这个游戏中,如果我们将每一根针都推到尽头,背面就不会出现任何图形,如果想要背面出图形就必须差异化地向施力点施加不同的力道,使得每一针与其他针出现反差,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图案,如图3-1-1。这就是针雕效应,针雕效应指的是在同一系统中的各体的改变使得与其他各体存在差异,当这种差异相互关联形成新形态的效应。因此,可以说差异化关联是针雕效应形成的灵魂。
图3-1-1
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将上面这个游戏里面的哲理和思想引申到神经系统中来。我们试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输入信息与大脑中的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联系,那么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所有的输入信息都一样,就像在三维立体针雕这个游戏中,如果我们将每一根针都推到尽头,背面就不会出现任何图形一样,信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没有差异,也就失去了留存的意义。相反,如果不同的输入信息刺激不同的神经细胞产生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在不同的突触连接处留下不同的印迹,突出差异化关联的特性,那么信息存储就会特别明显而有意义。这就是针雕效应在记忆活动中起到的基础作用。
记忆是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保存,它是人类思维的基础。记忆塑造着我们的留存印迹、与世界的关系、行为、梦想、情感、知识,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记忆就没有思维。
人类思维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这个信息包括输入信息和既存信息。如果没有记忆,任何输入信息就会变成一个流动的存在,而无法进行持续地加工和处理,我们将无法维持正常的行动,寸步难行会让我们失去对现实的把握,我们也记不起自己是谁。在神经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记忆是最基础的部分,是和思维、情绪、执行等其他心理活动联系最密切的功能。输入信息我们知道来自外界的输入,那么既存信息存在哪里?如何存储?如何读取?这就是我们这一章要解决的问题。
在前面一章我们已经讲过了,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表征只有两个,一个是生物电波,一个是神经递质。因为记忆就是信息在神经系统的停留,由此我们可以推论,记忆在神经系统中的表现形式也只有两个,一个是生物电波,一个是神经递质,那么记忆也只可能有两种,那就是电波和粒子记忆。由于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生物电波无法长期保存,只能是维持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但是它可以表征一个连续的事务;而神经递质是微小的粒子,它可以长期保存,但是它不能表征一个连续的事务,它可以通过神经网络的连接,利用差异化留存来表征一个整体的事务。所以,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熟记过的信息,就会发现短期的瞬时记忆可以是一段连续的信息,而长期记忆并不是一段持续连续的信息,而只能是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的信息。
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身体是流动的存在。每半年左右,血液中的细胞就会彻底地更换一轮,皮肤细胞每个月都在更新。大概只需要7年左右,人体内的所有原子可能被其他原子替代,这些都是科学结论,大家无须怀疑。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既然人体内的所有原子都可能被替换,为什么记忆没有被磨灭呢?
答案可能让人难以置信——记忆会生长。
如果我们已经定义记忆在神经系统中的表现形式只有两个,一个是生物电波,一个是神经递质,显然生物电波不会生长,而只有神经递质却是活性物质,可以随着神经细胞的生长以及新递质的分泌而生长,其携带电荷的本性造就了信息的留存,所以我们才说粒子记忆是生长出来的。
在了解了神经系统和神经细胞的结构以及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方式以后,我们得知,参与处理信息的就是神经细胞,那么存储信息的空间有哪些呢?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存储信息主要有两个地方,一是神经细胞内部,一是神经细胞连接部(突触)。
先说生物电波的存储。首先,由于细胞质的存在,生物电波通过神经细胞时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时间;其次,神经细胞将生物电能转为化学能进行再次传递时也需要时间。这些时间虽然非常短,但还是有一个短暂的过程,所以神经细胞具有短期保存生物电波的功能。这种思维电波的存储只能是暂时性的,时间非常短,做不到长期保存。
我们再来说神经递质的存储,神经细胞的连接处——突触具有存储神经递质(带电荷的生物粒子)的功能。我们说意识的世界就是带电的世界,在探索记忆原理的道路上我们发现,记忆与生物电密切关联,神经系统正是利用了神经递质携带生物电荷的这个基本特征存储信息。
大家看过树葡萄吗?可以到网上去下载几张树葡萄的照片,看完以后大家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所说的突触。
我们先来说累积效应。在这里,累积效应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伴随着数量的增加,形成聚集效果,并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的模式。相同的生物电波反复刺激神经细胞,使得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这些被释放的神经递质很大一部分被下一神经细胞接收从而完成信息传输的任务。需要指出的并不是所有的神经递质都被下一神经细胞接收,每次传输可能都会有一小部分留在突触间隙内,这种留存随着时间和频率的增加会慢慢累积,导致累积效应显现,最后在突触间隙内形成比较牢固的依附。这种依附就像树葡萄一样,生长在神经细胞的连接处。因为这些留下的神经递质携带电荷,因此这些留存的神经递质也就成了信息的载体,保存在突触间隙内形成粒子记忆的一部分。大家都在溶洞里看过石钟乳吧,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不可思议,它竟然是滴水滴出来的。泉水向下滴的过程中,水都流走了,但是水里面的钙质会留存一点点,每次一点点,经过几万年的积累就形成了石钟乳,这就是累积效应的结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