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文明及其不满
0.00     定价 ¥ 39.8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33958268
  • 作      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的思想总结之作,揭开西方文明潜意识的学术经典
  融汇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概念,剖析负罪感、道德、家庭、战争、文明现象的来龙去脉
  随书收录弗洛伊德代表作《一种幻想的未来》,以及弗洛伊德致爱因斯坦的书信一封,见证思想伟人对人类命运的讨论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之父",思想家,提出了"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和"自我""本我""超我"等重要概念,对西方现当代的心理学、哲学、文学和流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文明及其不满》
  译者
  严志军,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翻译教学与研究、西方文论、符号学。

  张沫,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2014年7月至12月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从事教学访问。曾获加拿大研究优秀学位论文奖。主要研究领域: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二十世纪初,在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家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文明人借助工业化成果,展开了极为原始的杀戮。目睹人间惨剧的弗洛伊德不禁反思:为什么会有战争?这个世界会好吗?

  出于对人类命运的忧思,晚年弗洛伊德写下了《文明及其不满》这部经典作品。在这本书里,弗洛伊德冷峻地指出人类的永恒困境:人无法在文明世界之外生活,但受文明庇护的代价就是扭曲自己的欲望。文明越进步,对人性的压抑就越强烈,因而对文明秩序的不满,就越深地埋入潜意识中--直到某一天,人类对文明的不满将完全爆发……




展开
精彩书评

  
  在《文明及其不满》中,弗洛伊德把他思想体系中的主要轴线交织在一起,因此本书可被视为一部集其一生思想大成的著作。
  --彼得·盖耶(PeterGay),著名思想史家,《弗洛伊德传》作者

  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人的概念,既是对西方文明无可辩驳的控告,又是对它坚定不移的捍卫。
  --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当弗洛伊德指出,"文明及其不满",或者更字面意义上的"人在文明中的不适",他的言下之意是……并不存在某种正常的文明,所有文明都必须被阐释。
  --齐泽克(Slavoj?i?ek),欧洲当代著名哲学家、文化评论家



展开
精彩书摘

  
  文明的最后一个(当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特征,尚待我们讨论:那就是用来调节人际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关系的方式--这些关系影响到人们的角色:邻居、帮助的来源,他人的性对象,家庭成员和国家成员。这里,要避开特定的理想要求,去发现什么是普遍意义上的文明,就显得尤为困难。也许我们可以先从这种解释着手:当试图去调节这些社会关系时,文明因素就登场了。如果没有这种尝试,那么社会关系将会受到个人任意的支配:也就是说,体力上更强壮的人将基于自己的利益和本能冲动来决定社会关系。如果这个更强壮的人遇到了比自己还强壮的人,这种决定方式会同样起作用。人类的共同生活有可能存在的唯一原因是,多数人聚集在一起,比任何孤立的个体都要强壮,才能保持团结对付所有孤立的个体。这种群体力量被确认为正确的力量,相反,个体的力量被谴责为"野蛮的"。用群体的力量来取代个体的,这样做构成了文明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它的本质在于,群体成员限制了自己得到满足的可能性,而个体则没有这些限制。因此,文明的首要条件就是公正--也就是说,保证既定的法律不能因为袒护个体而遭到违反。这并不担保法律的任何伦理价值。文化发展的后续历程,似乎趋向于使法律不再代表少数群体的意愿--一个等级、一个人群阶层或者一个种族群体的意愿--这个少数群体反而像狂暴的个体一样对待其他人群,后者的人数可能更为众多。最终的结果便是法治,所有人--除了那些无法进入该群体的人--都通过牺牲自己的本能为法治作出贡献,而法治也不让任何人--除了上述的例外--受到野蛮力量的控制。
  个体自由不是文明的礼物。在任何文明出现以前,自由的程度最大,尽管实际上,那时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没什么价值,因为个体几乎无法保护自由。文明的发展对自由加上了限制,而公正则要求没人能逃避这些限制。在人类社会中,让人感到有自由渴望的东西,是人类对某些现存的不公正的反抗,因此,它可能最终有利于文明进一步发展;它可能继续与文明相容。但是,它也可能从初始个性的残余中生长出来,这种个性还没有被文明驯服,因此可能在他们中形成敌视文明的基础。因此,对自由的要求转向反对文明的特定形式和特定要求,或反对整个文明。似乎没什么影响能让人将自己的天性变成白蚁一般。毫无疑问,人将永远站在集体意志的对立面,维护个体的自由。人类斗争的大部分内容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任务,即在个体的要求和群体的文化要求之间寻找权宜之计--做到的话,将带来幸福;事关人类命运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权宜能否通过文明的某种特定形式被人获得,或者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冲突。
  通过让共同感觉的指引,我们指认出了人类生活中有哪些特征属于文明,这样也就对文明的大致图景有清晰印象。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新的结论。同时,我们也一直非常谨慎,防止落入一种偏见,即认为文明是完善的同义词,认为文明是人类命中注定的、通往完美境界的道路。但现在出现了一种可能导向不同方向的观点。在我们看来,文明发展是人类经历的一个特殊过程,其中某些内容是我们所熟知的。参照文明在人类常见的本能特性中引起的变化,我们可以揭示出这个过程的特征,而我们生命的经济利用的任务就是满足这些本能。一些本能已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些事物,我们将出现在个体身上的这些事物称为性格特征(character-trait)。最突出的过程,就是人类幼年时期的肛门欲(analerotism)。他们最初对排泄作用、排泄器官和排泄物的兴趣在发展过程中转变成一组性格,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小气、秩序感和清洁感--这些特征本身很有价值、受欢迎,但它们仍可能被强化,直至明显地取得支配地位,可以产生所谓的肛门性格。我们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但毫无疑问,这种发现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已经发现秩序和清洁是文明的重要要求,尽管它们关键的必要性并不显著,而且它们作为快乐的来源也不显著。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会诧异于文明发展过程与个体力比多发展之间的相似性。其他的本能被引入,用以移植其获得满足的条件,将它们引向其它途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过程与我们所熟知的(本能目的的)升华过程同时发生,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两者也可能有所区别。本能的升华是文化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的特点;正是它的出现,更高级的心理活动(科学、艺术、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才可能在文明生活中起重要作用。乍看起来,人们会认为,升华这种变化,是完全由文明强加给本能的。但是,更明智的还是要多想一步。第三点,即最后一点,似乎也是最重要的,即我们不能忽视,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消除本能才得以确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抑制、压抑或其它手段)必须以强烈的本能不满足为前提。这种"文化挫折"支配着人际社会关系中相当广泛的领域。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它导致了所有文明都必须反对的敌意。它也对我们的科学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此要作出更多解释。我们很难理解,这种"文化挫折"如何才能不让本能得到满足,也无法理解,如何怎么才能毫无危险地这样做。如果本能的损失没有对等补偿,那就可以肯定,严重的失序会随之产生。
  但如果我们想知道,把文明发展这一种特殊过程类比于个体的通常发育,这么做的价值何在,那就必须清楚地解决另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自问,文明发展的根源受到了什么影响,文明发展是如何开始的,它的发展道路又是由什么决定的。





展开
目录

  
  译序

  文明及其不满
  英文版编者导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一种幻想的未来
  英文版编者导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缘何而战?
  英文版编者导言
  缘何而战?(弗洛伊德致爱因斯坦)

  注释
  附录专业术语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