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中的一种,着眼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重要的价值取向,编选历代关于重家国情怀,尚天地正气,崇民族节概,好经世之用的文章,分“国家危难 匹夫有责”“天下平治 舍我其谁”“经邦济世 深谋远虑”“忠心许国 九死不悔”“爝火不灭 道存国存”五个板块,并作翔实的注释和解读。本丛书是了解中华传统价值观的优秀读物。
本书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五人墓碑记〔1〕
张 溥
〔解题〕天启间,魏忠贤奄党迫害东林正士,“六君子”“七君子”先后及难。东林被祸实关涉国家大故,民间风起云动。当杨涟被逮,舁棺就道,哭送者众,壮士剑客谋救于道中。及追赃令急,卖菜佣工争相持数钱输助(钱谦益《杨公墓志铭》)。锦衣卫官旗至桐城逮左光斗,县中父老子弟张檄示击缇骑(马其昶《左忠毅公年谱》卷下)。槛车出郭,壮士数百人潜行,欲伏阙讼冤(戴名世《左忠毅公传》)。李仲达就逮,郡中士民攘臂奋呼,险生变故。周顺昌被逮,激吴民之乱,其事尤烈。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以殴击官旗被杀。崇祯治奄祸,魏忠贤苏州生祠垂成而废,吴人即其下葬五人,巨碑屹立。张溥作《五人墓碑记》,“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此文为明文名篇,今不避肤熟,并选汪琬《周忠介公遗事》共传。天启七年,文震孟撰并书《募恤五人后碑》,五人葬虎丘当在是年冬,张溥作记亦在此际。颜佩韦等人被杀于何时,人多未详。计六奇《明季北略·周顺昌》:“至十月,公柩至阊门河下。马杰云:‘周吏部忠臣已死,速杀我等,去辅彼作厉鬼击贼!’颜佩韦云:‘上本是毛都堂,今本下,生杀在彼,我辈杀了,先去寻他。’毛闻之大怒,适报升兵侍,即委理刑斩五人于阊门吊桥。”其说可信,五人就义在天启六年冬,张溥所记“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当无误。崇祯元年,顺昌雪冤,诏赠太常寺卿,谥忠介,予特祠。张溥所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盖后来所增。张溥初字乾度,改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人。与同里张采并称“娄东二张”。崇祯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合南北诸大社为一,定名复社。屑小辈指为党人,讦“二张”乱天下。崇祯十四年卒,年四十。著有《七录斋集》十二卷、《四书纂注大全》三十七卷等集,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史》有传。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急于义而死焉者也〔2〕。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与?独五人之皦皦〔4〕,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6〕,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7〕。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阳阳,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8〕。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9〕,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10〕,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11〕。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12〕,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3〕?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14〕。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15〕。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16〕,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7〕。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18〕。
——明崇祯九年刻本《七录斋文集存稿》卷三
〔1〕五人墓:在虎丘山塘。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十九:“墓基即普惠生祠,毛一鹭所建以媚珰者。士大夫捐金敛葬于此,吴默题曰:‘五人之墓。’杨廷枢表,文震孟有募恤五人后碑,张溥记。国朝道光十年,吴云补书,嵌祠壁,韩崶记。”按《罪惟录·周顺昌传》,颜佩韦、马杰有殊力,杨念如故业鬻衣,沈扬为牙侩,周文元为顺昌舆夫。魏忠贤闻吴民之变,颇忌之,矫旨“周某逮到酌议,小民果即日解散,免究”。巡抚毛一鹭再三上言谓渐得首事姓名,佩韦等五人遂被杀。
〔2〕蓼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福州推官。擢吏部主事,迁员外郎,乞假归里。素与珰忤,魏大中被逮过吴,顺昌送别,以女许字其孙允柟。巡抚御史倪文焕诬顺昌贪横,矫旨削夺。苏杭织造太监李实继疏参之。天启六年三月,锦衣卫校尉至吴逮之。下诏狱,拷掠惨毒,六月毕命。见黄道周《周忠介公碑》。急于义:急义赴难。急义,犹赴义。
〔3〕郡之贤士大夫:郡谓苏州,贤士大夫即文末所书吴默、文震孟、姚希孟诸子。逆阉废祠:文秉《先拨志始》卷下:“七年二月,应天巡抚毛一鹭疏请为厂臣建祠虎丘。又,太监李实疏请照江西例,地方官春秋祭享。”自天启六年六月,浙江巡抚潘汝祯首疏请建魏忠贤生祠,媚珰者纷立生祠。毛一鹭建普惠生祠于虎丘山塘,未成而珰败。
〔4〕皦皦(jiǎo):犹皎皎,皎如日星。
〔5〕丁卯三月之望:天启七年三月十五日,当作“丙寅三月之望”。崇祯刊本《七录斋文集存稿》、抄本《张太史订正七录斋集》、崇祯刊本《媚幽阁文娱二集》、崇祯二年刊本《颂天胪笔》皆误。未详其为编校者之误,抑或手民之误。涵芬楼抄本《明文海》作“丙寅三月”。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