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冯延巳的词句,总能引发戳中内心的共鸣:因无名情绪引发的感伤,他的笔下是“泪眼问花花不语”;时光易逝,人却无法抵抗时间的力量,他会感慨“人非风月长依旧”;既享受独自的状态,又遗憾一个人的孤独,于是有了“独立小楼风满袖”……阅读这部词集,让一切莫名的感伤情绪有了诗意的抒发。
二.参考《历代诗馀》《花草粹编》等版本,严格校勘,在原词的基础上,添加了注释、译文和辑评,更加方便大众读者阅读、理解和品赏。
三.加入近代著名画家居廉等大师的传世画作,花鸟虫鱼,画风清新,与词作相映成趣,给人审美性与实用性的双重满足。
四.采用精致双封面设计,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外封选用草絮纸,兼顾对视觉、触觉双重质感的追求。米白底色加草絮凸起的手感,给人一种时光沉淀的质感和传统文学的传承感,让读者在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能体味到古典美学的魅力。封面图案的局部亮色为点睛之笔,再加上书名字体活泼的设计风格,中和了传统文学给人的惯有严肃印象。
内封采用白卡纸,大面积柔和彩色填充,在古典传承的意味之下又透露出清新独特的气息。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标记阅读时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就这样放慢脚步,在古香古色的诗情画意和车水马龙的现今人世交错间获得身与心的宁静。
《阳春集》作为冯延巳词作的集合,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既流露出“泪眼问花花不语”这样悲春伤秋、相思恨别的细腻情感,也时常发出“人非风月长依旧”这样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叹。由此劝君珍惜年少时光,不负人生。
《阳春集》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有评:“正中词为五代之冠,高处入飞卿之室,却不相沿袭,时或过之。”
1. 鹊踏枝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注释】
笙歌:指合笙之歌。泛指歌舞。
容易:轻易。
征鸿:征:远行,远飞。远飞的大雁,古人常用此意象寄托自己的情怀。
一晌:片时。
鲛绡(jiāo xiāo):传说中一种非常特殊难得的丝织物,由南海鲛人所织造,入水不湿。泛指质量上乘的薄纱或者宫中舞女的舞衣。这里指的是手帕。
【译文】
梅树枝丫繁茂,片片梅瓣,飘落千万。落时的样子看似多情,学着雪花随风转动。昨夜笙歌容易散,正如花易落,酒醒又添无限愁思。
在楼上远眺春山,四面料峭寒冷,远飞的大雁过尽,暮色烟雾深深浅浅。一晌凭栏不见人,巾帕掩泪将他思量个遍。
【辑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有貌不深而意深者,韦端己《菩萨蛮》、冯正中《蝶恋花》(即 《鹊踏枝》)是也。
张尔田《曼陀罗寱词》:正中身仕偏朝,知时不可为,所为《踏鹊枝》诸阕,幽咽惝恍,如醉如迷,此皆贤人君子不得志发愤之所作也。
陈秋帆《阳春集笺》:愁苦哀伤之致动于中,蒿庵所谓“危苦烦乱,郁不自达,发于诗余”者。
2. 鹊踏枝二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释】
闲情:闲散的心情,此处指爱情。
病酒:饮酒过量身体生病。
敢辞:不避,不怕。
朱颜:红润的脸色。
青芜:杂草,青草丛生。
平林:平坦地带的树林。
新月:阴历每月新出的弯月。
【译文】
谁说爱情被遗忘了太久。每到春天到来的时候,惆怅的心情还是依旧。天天在花前痛饮大醉而病,不怕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容颜消瘦。
河边芳草丛生,柳树成荫。为何年年都会添新愁。独立在小楼上,清风吹拂着衣袖。远处平原上的树林中一轮新月映照,寂寥人定之后了。
【辑评】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独立”二语,仙境?凡境?断非凡笔。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末两句,只写一美境,而愁自寓焉。
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二:温、韦之精艳,所以不如正中者,意境有深浅也。
梁启超《阳春集笺》引: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
3. 鹊踏枝三
秋入蛮蕉风半裂,狼藉池塘,雨打疏荷折。绕砌蛩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
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注释】
蛮蕉:芭蕉。
狼藉:非常凌乱。
砌:台阶。
丁香结:丁香的花骨朵,此处比喻人的愁绪。
塞管:塞外胡人乐器。用芦管和竹管做成,吹奏声悲切忧伤。
关山:泛指关隘和山岳。
【译文】
萧瑟无情的秋风吹裂了芭蕉叶,池塘凌乱不堪,秋雨打在稀稀疏疏的荷枝上,纷纷折断了枝叶。台阶角落处传来蟋蟀的鸣叫,芳草枯黄衰败,愁苦的心情也模仿丁香花的花苞,欲开不开,令人不爽。
夜晚来临,抬头看那晚月,孤雁南归,塞管声声悠远。以前欢聚的时候历历在目无处诉说,那重重叠叠的关山,什么时候才能没有离别呢。
【辑评】
陈秋帆《阳春集笺》:玩味其意,多凭吊凄怆之慨。
4. 鹊踏枝四
花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檐际高桐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晌关情,忆遍江南路。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注释】
寒鸡:在寒冷天气啼叫的鸡声。
香印成灰:把香料碾研磨成细末,印成回文图案,然后点燃。指香印已燃烧成灰烬。唐宋时用以计时辰。“香印成灰”表明香已燃尽,天将破晓。
宿雾:即夜雾,指夜晚时生成的雾气。
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梦魂:古人认为人在睡觉的时候,灵魂会脱离肉身,称为梦魂。
谩语:胡乱说话。
【译文】
花外寒鸡鸣叫,天就要亮了,香印燃烧成了灰烬。起身坐起没有任何好心情,房屋旁高大的梧桐树上凝结了夜晚的雾气,卷起帘幕却惊飞了一对喜鹊。
罗衣挂在屏风上,懒得去拈针绣缕,一会儿就动了情,忆遍了江南的路。每夜做梦都说些胡言乱语的梦话,已经知道以前的事再也寻不见了。
【辑评】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卷帘”句)写天明光景,笔意跳脱。鹊本歇在梧桐树上,因帘卷而惊飞。
1. 鹊踏枝 001
2. 鹊踏枝二 003
3. 鹊踏枝三 006
4. 鹊踏枝四 009
5. 鹊踏枝五 012
6. 鹊踏枝六 014
7. 鹊踏枝七 018
8. 鹊踏枝八 020
9. 鹊踏枝九 022
10. 鹊踏枝十 024
11. 鹊踏枝十一 027
12. 鹊踏枝十二 029
13. 鹊踏枝十三 033
14. 鹊踏枝十四 035
15. 采桑子 038
16. 采桑子二 039
17. 采桑子三 040
18. 采桑子四 042
19. 采桑子五 044
20. 采桑子六 047
21. 采桑子七 048
22. 采桑子八 049
23. 采桑子九 052
24. 采桑子十 053
25. 采桑子十一 055
26. 采桑子十二 058
27. 采桑子十三 059
28. 采桑子十四 061
29. 酒泉子 063
30. 酒泉子二 064
31. 酒泉子三 065
32. 酒泉子四 066
33. 酒泉子五 067
34. 酒泉子六 068
35. 酒泉子七 070
36. 临江仙 072
37. 临江仙二 073
38. 临江仙三 074
39. 清平乐 075
40. 清平乐二 077
41. 清平乐三 078
42. 清平乐四 079
43. 醉花间 081
44. 醉花间二 082
45. 醉花间三 083
46. 醉花间四 084
47. 应天长 086
48. 应天长二 088
49. 应天长三 090
50. 应天长四 091
51. 应天长五 092
52. 应天长六 093
53. 应天长七 095
54. 谒金门 097
55. 谒金门二 098
56. 谒金门三 100
57. 谒金门四 102
58. 虞美人 106
59. 虞美人二 107
60. 虞美人三 109
61. 虞美人四 111
62. 虞美人五 114
63. 春光好 115
64. 舞春风 116
65. 归自谣 119
66. 归自谣二 120
67. 归自谣三 121
68. 归国遥 123
69. 南乡子 126
70. 南乡子二 128
71. 长命女 129
72. 喜迁莺 131
73. 芳草渡 133
74. 更漏子 135
75. 更漏子二 136
76. 更漏子三 137
77. 更漏子四 139
78. 更漏子五 140
79. 更漏子六 141
80. 抛球乐 142
81. 抛球乐二 143
82. 抛球乐三 145
83. 抛球乐四 146
84. 抛球乐五147
85. 抛球乐六 148
86. 抛球乐七 150
87. 抛球乐八 151
88. 莫思归 153
89. 鹤冲天 154
90. 醉桃源 157
91. 醉桃源二 159
92. 醉桃源三 161
93. 菩萨蛮 163
94. 菩萨蛮二 164
95. 菩萨蛮三 167
96. 菩萨蛮四 169
97. 菩萨蛮五 170
98. 菩萨蛮六 172
99. 菩萨蛮七 174
100. 菩萨蛮八 175
101. 菩萨蛮九 176
102. 浣溪沙 178
103. 浣溪沙二 179
104. 浣溪沙三 180
105. 浣溪沙四 181
106. 浣溪沙五 184
107. 相见欢 186
108. 相见欢二 187
109. 三台令 188
110. 三台令二 189
111. 三台令三 191
112. 点绛唇 192
113. 上行杯 193
114. 贺圣朝 195
115. 江城子 197
116. 江城子二 198
117. 忆仙姿 199
118. 忆秦娥 200
119. 忆江南 201
120. 忆江南二 204
121. 思越人 205
122. 长相思 206
123. 金错刀 207
124. 金错刀二 210
125. 玉楼春 211
126. 寿山曲 213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蒋勋诚挚评价:
“我希望冯延巳能够成为大家了解五代词的一个入口。”
“(《鹊踏枝二》)‘独立小桥风满袖’其实是个人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饱满,也是一种孤独。饱满和孤独看起来是两种无法并存的生命状态,此刻却同时存在,大概在你拥有蕞大的生命喜悦的同时,一定有蕞大的生命感伤。”
名家学者评价: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
——近代学者 王国维
“正中词为五代之冠,高处入飞卿之室,却不相沿袭,时或过之。”
——晚清著名词家 陈廷焯
“冯正中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清代文学家 刘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