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如何与孩子谈性:写给爸爸妈妈的儿童性教育指导手册
0.00     定价 ¥ 39.8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68274708
  • 作      者:
    (意)妮席娅·拉尼亚多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亲亲孩子谈谈性,赶紧给孩子补上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你嫌给孩子性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走出尴尬和误区,用爱与科学解读孩子的性,给孩子急需的指导!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也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孩子性教育实用宝典,被翻译成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五种语言,畅销欧洲10余年!

◆让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性活动,学会引导孩子建立健全而平稳的性意识,形成正确的性观念,获得一生幸福!

◆让孩子学到性知识,远离性侵害,不因为错误的性观念而受伤!


展开
作者简介

  妮席娅·拉尼亚多,意大利女作家、记者,从事哲学、心理学及家庭问题治疗研究多年,曾担任《女性与母亲》《一起》杂志的主编,撰写多部写给家长的作品,多数由雷德出版社出版发行,如《如何教孩子变得聪明》《顽皮的孩子和绝望的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孩子的智慧》《我的孩子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与孩子谈性》等,她的多部作品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杨苏华,出生于山东泰安。2014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15年入读意大利罗马智慧大学,201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出版、翻译与写作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荣获拉齐奥大区优秀论文奖。中文素养高,文字功底深厚,曾获冰心文学奖、创新作文大赛奖等文学比赛奖项。
  长期从事意大利语翻译工作,已出版多部翻译作品。现就职于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担任意大利语翻译职务。

展开
内容介绍

孩子的性教育,都涉及哪些方面、 包含哪些内容?

如何避免与孩子谈论性时陷入尴尬?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怎样告诉孩子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如何让孩子学会防范性侵害?

对于孩子来说,性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课,它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也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懂得保护自己。但是面对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有小鸡鸡吗”“为什么妈妈的胸比爸爸大”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回答。家长们感觉难以启齿,非常尴尬!但是如果孩子得不到需要的答案,他们就去从其他渠道获得,比如黄色网站等,从而形成错误的性观念。性教育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本书是一本写给爸爸妈妈的儿童性教育指导手册。它让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性活动,并且学会引导孩子建立健全而平稳的性意识:

了解孩子的性活动;

引导孩子建立健全而平稳的性意识;

与孩子谈性时何时说、如何说、说多少合适;

如何不尴尬地回答孩子问的问题;

让孩子学会防范性侵害.

阅读完本书,爸爸妈妈可以不尴尬地与孩子谈性,告诉孩子性知识,学会爱护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学会防范性侵害!

让我们走出性教育的尴尬和误区,给孩子补上这重要的一课!


展开
精彩书评

“你嫌给孩子性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嫌你孩子太小!”当这句话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及早给女儿进行性教育!

但是当她问我“为什么妈妈的胸比爸爸的大”“妈妈你为什么要用卫生巾”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她。看得出,女儿有了性意识,也对此有了好奇心。我知道,我要自己先补一些课,然后再教育女儿。

非常感谢遇到这本书,它通俗易懂,也非常有趣,让我了解了孩子的性活动,并且学会引导孩子建立健全而平稳的性意识!它也让我清楚地知道,对孩子何时说、如何说、说多少才是合适的。希望女儿学会了解自己的身体,也会学保护自己的身体,一生都活在幸福之中!

——本书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要谈性

从19世纪初开始,人们一直对性这个话题避而不谈,它像是一种沉重的禁忌,或者我们可以说得更诗意一点:羞耻感为它蒙上了贞洁的面纱;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迎来了这个话题的暴发。在这之前,父母在家庭中是不会谈论性的。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第一次知道这件事都是听小伙伴们讲的,而且讲述的方式往往非常粗野。

现如今,如果还想要避免谈论这个话题那真是太天真了。因为电视、电影、广告、杂志和网络每天都在展现关于这个话题的各种内容,而且不论是语言还是画面都非常直白。孩子难免会暴露在这些图像、广告和信息中,他们时时刻刻都被它们引诱着。

“孩子是生活中一个永恒的问题,因为他们永远都在向我们索要答案……”米兰心理理疗师玛利亚•丽塔•帕尔西写道,“如果在性的问题上父母保持沉默,孩子也会沉默,因为父母也是他们的老师,他们会迎合大人的价值观;然而孩子从大人的沉默中能感觉到‘性’这个词是个禁忌,因此虽然从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来看,他们沉默而顺从,但是在潜藏的层面,这种情形反而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诱导孩子违背理性的意愿去弄清楚这件事。”

1. 如何开口跟孩子聊性的话题

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谈论性,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谈,也不知道谈点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谈。我们就这样一直拖着,希望孩子的老师、牧师、朋友或什么其他人可以代替我们跟孩子谈这件事,虽然我们心里知道,他们未必会比我们讲得好,也未必能按照我们喜欢的方式跟孩子讲。

(安娜丽莎和菲利浦,4岁和6岁孩子的父母)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让很多人感到有些惊讶,因为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父母中,能借助类似带有插图的读物跟孩子谈论性的父母只占极少一部分。

其他父母虽然也都想跟孩子谈这个话题,他们很担心也很纠结,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选择了沉默。他们宁愿不去触碰这个棘手且尴尬的问题,直接把孩子性教育的任务丢给老师或相关专家。家长们逃避这个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

• 否定。“这都是些跟你无关的事情。”

• 无限期推迟。“等你长大的时候,我会告诉你的。”

• 把任务推给其他人。“这件事你去问牧师吧。”

• 使其变成禁忌。“你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东西啊?!”

• 激起孩子的负罪感。“你不害臊吗?”

• 寻找罪魁祸首。“是谁告诉你这些东西的?”

这些态度实际上来自两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一方面是对“性”的妖魔化,另一方面则是对儿童的“天使化”,儿童被视为纯洁无瑕的象征。

“在我们的古老传统和旧文化观念中,童年都被描绘成一个没有被玷污的纯洁岛屿,一个住着天使的天堂,而天使从定义上就跟性没有任何关系。”心理学家亚历桑德拉•葛拉西欧(Alessandra Graziottin)解释说,“我们会感觉跟儿童谈论性是对他们人格的不尊重,所以我们总想把这个任务丢给其他人去完成。”

2. 儿童是如何学会爱的    

儿童从家庭生活中学会如何爱自己和爱别人,如何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及如何理性而平静地对待性生活。爱人及被爱的方式,以及孩子成年以后处理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依附类型”(或“依恋类型”)。

我们往往会认为,孩子的依恋程度取决于跟父母共处的时间或者父母传达给了他们多少信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是我们与孩子的亲近程度、与孩子感情的亲密程度决定了孩子会形成什么样的依附类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一起回忆一下一个重要的实验,这个实验可能是最早的研究儿童的“科学”实验。

腓特烈二世的实验

根据1247年的一则匿名新闻记载,也就是7个多世纪前,德国南部施瓦本的统治者腓特烈二世(Federico Ⅱ,1194—1250)曾做过一个实验,想看看如果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跟他说话,也没有人疼爱他,那他会说什么语言。

当时大家认为所有人天生就会同一种语言,那么究竟哪种语言才是人类交流的语言之母?哲人们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大部分人认为是希伯来语,其他人则认为是希腊语或拉丁语。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皇帝下令找来了几个护士和一些刚出生的婴儿,命令护士们照顾这些婴儿长大,但决不能表现出对他们的疼爱,也不能跟他们说话。

但是皇帝的希望落空了,实验结果没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因为所有这些缺乏关爱和听不到任何爱的话语的婴儿,还没等到开口说话,就全部夭折了,人们最终也没听到他们说出所谓的“先天”语言。

这个实验非常残酷,但也非常有说服力。它告诉我们,孩子只有获得疼爱才能存活下来,他们需要语言、爱抚、亲吻、拥抱和温柔的“揉捏”。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要谈性/ 1

1. 如何开口跟孩子聊性的话题   /4

2. 儿童是如何学会爱的   /5

3. “儿童的性”是什么意思   /7

 

第二章

什么是性/ 11

1. 性的组成元素   /14

2.什么是“性教育”   /20

3.弗洛伊德的儿童性发展阶段理论   /26

 

 第三章      

“品尝”世界:口腔期/ 29

1.嘴巴是身体最敏感的部位   /32

2. 用嘴巴认识世界   /33

3. 重要的安慰剂:奶嘴和拇指   /35

4. 皮肤:人体中最大的、极其敏感的器官   /40

 

第四章

学会使用便盆:肛门期/ 45

1.“肛门性格”是什么意思   /48

2. 如何引导孩子主动使用便盆   /52

3. 如何应对孩子学习使用便盆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56

4. 孩子初步学会使用便盆以后   /59

 

第五章

生命开始萌芽:生殖器期/ 63

1. 对自己身体的初次探索   /68

2. 儿童有什么样的感觉   /70

3. 孩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73

4. 看到孩子摸自己的小鸡鸡,我们该怎么办   /73

5.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78

 

第六章

“我想跟爸爸一样!”/ 81

1. 孩子对父母的模仿分为哪些阶段   /84

2. 两性差异的根源:是大脑的问题还是激素的问题   /86

3. 大脑也分男女吗   /88

4. 在外界引导下形成的不同行为模式   /95

 

第七章

 “我想跟妈妈(或爸爸)结婚!”/ 101

1.“我是谁?”——发现自我和爱慕父母的年纪   /103

2. 男孩和女孩:不一样的情感发展方向   /106

3. 如何实现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   /109

4. 如何让孩子接受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   /113

5. 儿童在游戏中的角色   /121

6. 如何给孩子解释什么是同性恋   /122

7. 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表现   /124

8. 害怕自己“不正常”   /126

 

第八章

关于性和生育,孩子们最想了解什么 / 127

1. 孩子对性的最初印象是怎么形成的   /130

2. “出生前我在哪儿呢?”——针对这个问题,哪些做法是无效的   /133

3. 回答与性有关的问题需要遵守的原则   /136

4. 面对孩子怪诞的理论——如何纠正他们但又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愚蠢   /143

 

第九章

如果发生了性虐待/ 157

1. “性虐待”指的是什么   /161

2. 如何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162

3. 虚拟空间里的恋童癖者   /168

 

参考书目/ 17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