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人爱我
0.00     定价 ¥ 49.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020140923
  • 作      者:
    (英) D. H. 劳伦斯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7
收藏
编辑推荐
  “名家散文经典译丛”
  与伟大的写作者对话
  通过阅读经典理解当下
  较之于小说、戏剧等虚构类文体,散文是写作者言说心声、表达真我的绝好载体,也往往是揭示其虚构作品创作秘密的*佳注脚。“名家散文经典译丛”系列精选现代世界文学史上伟大作家的经典散文作品,邀请文洁若、李文俊、黑马等众多翻译名家参与,用优质译文呈现这些伟大写作者跨越时空、影响及于当下的观点、感悟与思想。本系列首批已推出八部作品,分别为普鲁斯特、卡夫卡、D.H.劳伦斯、弗吉尼亚·伍尔芙、海明威、福克纳、加缪和斯蒂芬·里柯克的散文集。
  二十世纪英国*独特和*富争议的作家D.H.劳伦斯,写给同时代及未来世代的心灵告白。
  中译本由劳伦斯研究专家黑马先生倾情迻译,新增注解,并还原旧版删除段落和字句。

展开
作者简介
  D.H.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英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画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爱恋中的女人》等十二部长篇小说,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随笔和评论——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多集中探讨同样的主题:性和性别角色。在其有生之年,D.H.劳伦斯被视为一个将过人才华浪费在情色题材上的争议作家,去世后,其文学地位开始稳步上升,他的同代人、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将其赞誉为“我们这一代*伟大的想象小说家”。
展开
内容介绍
  “真希望我们的文明教会我们如何使性吸引力适度微妙地释放,如何令爱之火燃得纯洁而勃发,以不同程度的力量和不同的传导方式溅起火花,闪着光芒,熊熊燃烧,那样的话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可以一生在恋爱中度过。”
  ——D.H.劳伦斯
  《无人爱我》共收录英国作家D.H.劳伦斯不同创作阶段、不同体裁的文章共二十九篇,其中既有《归乡愁思》这类纪实散文佳构,也有《小说之未来:为小说开刀或掷一颗炸弹》这类独具慧眼的“小说诊断”文字,此外还有D.H.劳伦斯对霍桑、惠特曼、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经典作家作品的精彩评论。对劳伦斯研究者、爱好者而言,本书收录的《爱》《无人爱我》《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辩》等文章将极大地增进他们对劳伦斯其人及其创作历程、创作思想的了解。

展开
精彩书评

劳伦斯那种清晰流畅、从容不迫、强劲有力的笔调,一语中的随即适可而止,表明他心智不凡、洞幽烛微。
——英国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

 

劳伦斯似乎知道同时代的人以及后来的人*敏感、*忧虑之所在,他的作品就集中描写那几个主题:性、性别角色、权力的行使。他凭直觉揭示出同代人的担忧及焦虑,尽管这么做肯定会让他不见容于那个时代,也许,(现在)不见容于我们的时代。
——英国劳伦斯学学者、劳伦斯传记作者 约翰`沃森


展开
精彩书摘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比我们这个时代更矫情,更缺乏真情实感,更夸大虚伪的感情。矫情与虚情变成了一种游戏,每个人都试图在这方面超过邻人。无线电和电影里总在一派虚情假意,时下的新闻出版和文学亦是一样。人们全都沉迷于虚情假义之中。他们怀揣着它,沉溺其中,依赖它过活,浑身洋溢着这种虚情。

 有时人们似乎很习惯与虚情共处,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崩溃、破碎。你可以自己欺骗自己的感情很久,但绝非永远,最终肉体会反击,无情地反击。

 至于别人,你可以用假情永远欺骗大多数人,可以欺骗所有的人很长时间,但绝不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一对年轻人陷进假的情网中,完完全全相互欺骗一通儿。哈,假的爱是美味的蛋糕却是烤坏的面包,它产生的是可怕的情感消化不良,于是有了现代婚姻和更现代的离婚。

 假情感造成的问题是,没有哪个人真切感到幸福、满足、宁静。人人在不断地逃避越变越糟的情感赝品,他们从彼德处逃到阿德林处,从玛格丽特处到弗吉尼亚处,从电影到无线电,从伊斯特本到布莱顿,不论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逃不出虚假的感情。

 今日首要的问题是,爱是一种感情赝品,年轻人会告诉你,这是现今最大的欺骗。没错,只要你认真对待这问题,是这么回事儿。如果你不把爱当成一回事,只当成一场游戏,也就罢了。可是,你若严肃对待它,结果只能是失望和崩溃。

 年轻的妇人们说了,世上没有真正的男人可以爱一爱。而小伙子们又说,找不到真正的女孩去恋一下。于是他们就只有同不真实的人相爱了。这就是说,如果你没有真实的感情,你就得用假的感情来填补空白,因为人总要有点感情,比如恋爱之类。仍然有些年轻人愿意有真的感情,可他们不能,为此他们惊恐万分。在爱情上更是如此。

 可今天,在爱情上只存在虚假情感。从父母到父母的上下辈,我们都被教会了在感情上不信任别人。对任何人也别动真情,这是今天的口号。你甚至在金钱方面可以信任别人,但绝不要动感情,他们注定是要践踏感情的。

 我相信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的时代这样人与人之间如此不信任,尽管社会表面上有着真切的信任。我的朋友中绝少有人会偷我的钱或让我坐会让我受伤的椅子。可事实上,我所有的朋友都会拿我的感情当笑料儿——他们无法不这样做,这是今日的精神。遭到同样下场的是爱和友情,因为这两者都意味着感情与同情。于是有了爱之赝品,让你无法摆脱。

 情感既是如此虚假,性怎么会有真的?性这东西,归根结底是骗不得的。感情上的行骗是顶恶劣的事了,一到性的问题上,感情欺骗就会崩溃。可在性问题上,感情欺骗却越来越甚。等你得手了,你也就崩溃了。

 性与虚假的感情是水火不相容的,与虚假的爱情势不两立。人们最仇恨的是不爱却装爱甚至自我幻想真爱,这也算得上我们时代的一种现象。这现象当然在任何时代都有,可今天却是普遍的了。有些人自以为很爱,很亲,一直这样多年,很美满,可突然会生出最深的仇恨出来。这仇恨若不出在年轻时,就会拖延起来,直到两口子到了知天命之年,性方面发生巨变时,届时会发生灾难的!

 没什么比这更让人惊奇了,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比男女相恨更让人痛心的了,可他们曾经“相爱”过。这爱破裂得也奇特。一旦你了解了他们,就会明白这是常理,无论对打杂女工还是其女主人,女公爵还是警察的老婆,这道理全一样。

要记住的是,无论男女,这意味着对虚假之爱的器官性逆反,忘了这一点是可怕的,今日的各种爱都是虚假的。这是一种老套子了,年轻人全知道爱的时候该怎么感受、该怎么做,于是他们便照此办理,其实这是假的。于是他们会遭到十倍的报复。男人和女人的性——性之有机体在多次受骗后会生出绝望的愤怒,尽管它自身献出的不过也是虚假的爱。虚假的成分最终会让性发疯并戕害了它,不过更为保险的说法是,它总会使内在的性发疯并最终扼杀了它。总有一个发疯的时期。奇怪的是,最坏的害人者在耍一通虚伪之爱的游戏后会成为最狂的疯子,那些在爱情上多少真诚点的人总是比较平和,尽管他们让人坑害得最苦。

 现在,真正的悲剧在于:我们不都是铁板一块,并非完全虚伪也并非完全爱得真切。在不少婚姻关系中,双方在虚伪时也会闪烁一星儿真的火花。悲剧在于,在一个对虚伪特别敏感、对情感特别是性情感的替身和欺骗特别敏感的时代,对虚伪的愤慨和怀疑就容易压倒甚至扼杀真正爱的交流之火,因为它太弱小。正因此,大多数“先进”作家只喋喋不休地大谈情感的虚伪和欺骗,这种做法是危险的。当然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抵消那些矫情的“甜蜜”作家更大的欺骗性。

或许,我应该谈点我对性的感受,为此我一直在被人无聊地攻击着。那天有个很“认真”的年轻人对我说:“我不信,性能让英国复活。”对此我只能说:“我相信,你不会信的。”他压根儿没有性,只是个自作聪明、拘束、自恋的和尚,很可怜的一个人儿。他不知道如果有性感受意味着什么。对他来说,人只有精神或没有精神,几乎多数人毫无精神可言,因此他们只能遭嘲笑。这人完全紧固地封闭在自我之中,东游西荡找着供他嘲笑的人或者寻找真理,他的努力纯属枉然。


展开
目录

鸟语啁啾

归乡愁思

我为何不爱在伦敦生活

诺丁汉矿乡杂记

性感            

与音乐做爱

无人爱我

恐惧状态

妇道模式

女人会改变吗?

女丈夫与雌男儿

唇齿相依论男女

实质             

道德与小说

小说与感情

关于小说

小说之未来

书谈

地之灵

纳撒尼尔?霍桑与《红字》

惠特曼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三色紫罗兰》自序

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辩

色情与淫秽   

艺术与道德

直觉与绘画

自画像一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