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津渡喝茶去
镇江的老码头西津渡,好有古意和诗意的名字。曾经的金戈铁马,如今早已风平浪静。而马副官的店,就是藏于此地间一个小小的雅致的茶馆。
四月的艳阳天,爬上北固山眺望过神州,又看过金山的古刹。再荡过百花洲的游船,已邻近黄昏。在西津渡老街上,踩着一块块古老的青石板路,瞟着两旁一个个古朴典雅的店铺,忍着口干舌燥,只想快一点到那个叫“马副官的店”去喝茶。迫不及待。
拐了几条弄堂,终于到了。这是一处幽静雅致的小天地。店堂分两处——前面是大厅,后面是小包厢,中间是天井。
大厅的色调是暖暖的金黄色调,一侧是茶叶茶具陈列以及冲泡茶的吧台,剩下的空间布置了几处藤椅沙发用来喝茶。一侧墙上几排书架,摆放着满满的整齐的书。
天井是个小院落,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具有古色古香的雅韵。木格窗,以及雕刻着花纹的高高的木门。中间一个巨大的白瓷金鱼缸,以及一株高扬着碧绿宽大叶子的芭蕉。角落里几盆菖蒲,暗自芬芳,不争风采。抬头望,是四角格格正正的天空。
后面的客厅不安排茶席。正前方有古代仕女挂图,端庄安闲。两边一幅中堂: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我辨认了很久。一把古筝安放其下。拨弄一下琴弦,叮咚悦耳的琴声流出。依旧是中式几案桌椅,每一处摆设,都值得细细打量,古意需要慢慢端详。
看过一圈,坐下喝茶。茶已泡好斟上,雨泰金毫。名字好美。此乃茶馆依托自家茶业公司精心制成,不在菜单之中,只待相熟的贵客。
再翻开锦缎菜单,被茶的名字打动。甘露丹眉、甘露脆螺、雨泰翠眉、三山香茗。地产茶名,都与镇江悠远的历史和豪迈的名山有关联。冻顶乌龙、古树滇红、宜兴红茶、安吉白茶、六安瓜片。各地名茶,各取所好。
茶真好。香气清逸,茶色是清亮的琥珀色。几盏喝下,解渴解乏,满口生津,正应了“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的喝茶意境。
一起喝茶的镇江朋友,初相见,便一见如故。很投缘,却相见不恨晚。感谢她们领着又累又渴的我,从红尘的喧嚣里,跳脱到这清雅幽静的处所,静坐将茶拭。
谈笑风生间,听她们兴之所至时,朗朗诵读词诗古句。她们的出口成章,让我瞠目结舌自惭形秽。看她们会心对视的眼神、开心的微笑,一个温婉含蓄,一个热情爽朗,忽然间很被这一刻这一幕打动。谁说人到中年就一定是拘泥沉稳、不解风情!依然可以这样满怀纯真少女心啊!老而弥纯,一点都不可耻不牵强。
这个茶馆的特别之处,是不仅可以单纯地只喝茶,还是可以用来读书的文心书咖,是镇江市图书馆的借阅还书点。每周三晚间,这里有不同主题的茶会。举办品书会交流读书心得,诵读精美篇章。偶尔会有茶艺表演。一群志同道合之人汇集于此。书香与茶香相映成趣。甚好。
书咖方便着爱读书的朋友。抬手喝茶间,眼睛瞄一眼书架。说不定就找到一本感兴趣的,借了带回家。下回喝茶时来还,或者还书后再喝一杯茶。怡情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马副官的店”来历取自民国时期的一个传说,巧的是茶馆老板也姓马。他借着往昔西津渡的风华,为大家创造一个小而美。精而雅的所在。茶馆虽然不大,但有韵致。正如镇江的山,山不在高,每一座都积淀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来一回就不虚此行。
到了西津渡,饿了可以在吃过一碗著名的镇江锅盖面。或者尝过情调西餐店“miu”里的土豆比萨之后,再溜达到这里。舒服地坐下来,点一壶喜欢的茶,喝出滋润和舒爽,会浑身通透。你想读书,你想发呆,都可以由着自己的心情随性而为。明心净性,滋润精神,真是一个放松的好地方。精致生活,莫过于此。
喝完茶,歇够了,也聊够了。起身离开,走出茶馆,茶馆门头的灯亮起来了,西津渡老街两旁的红灯笼也亮起来了。此时此刻,心中是满满的愉悦,多么美好的一日!这个有意思的茶馆,还会再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