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诗歌研究史.少数民族卷
0.00     定价 ¥ 74.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020156726
  • 作      者:
    左东岭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作者简介

梁庭望,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和教学,著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合作)、《壮族文学概要》(合作)、《奇山秀水话壮家》(合作)、《壮族风俗志》、《传扬歌》、《壮族文化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合作),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于新世纪,全面地梳理了20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的成果。全书分为20世纪前的民族诗歌研究、萌动阶段、崛起阶段、深入阶段,具体阐述了史诗搜集研究、民族民间诗歌的研究、民族诗歌的大规模搜集翻译整理、诗歌专题研究、学会诗歌史研究、少数民族文学刊物诗歌史研究、研究机构的诗歌史研究、高校诗歌史研究、民族诗歌史编写等专题,全面反思了20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的历史,对于促进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左东岭主编,由李炳海、赵敏俐、钱志熙、吴相洲、王培友、查洪德、左东岭、王小舒、梁庭望等学者共同撰写的学术史著作,共9卷,系统地反思了20世纪各个时期中国先秦诗歌研究、汉代诗歌研究、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隋唐五代诗歌研究、宋代诗歌研究、金元诗歌研究、明代诗歌研究、清代诗歌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的理论方法、学术贡献和经验教训。丛书不仅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中国诗歌研究的优劣得失,而且指出了未来中国诗歌研究的新的增长点,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的学术史著作。“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是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成果,与已出版的“中国诗歌通史”丛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和即将出版的“中国诗歌研究资料汇编”丛书(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相辅相成。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民族诗人生平事迹考证

少数民族诗人生平事迹的考证,也相当困难。毕竟大多数少数民族没有文字,也就没有古籍记载。汉文古籍的记载又往往很零碎,且多不雅之词,用之何忍?但这个工作也是写史的前提,必须解决。为此,各民族文学史编写组广泛披阅古籍,到民间进行田野调查,查阅族谱,也参考了民间传说,经过综合研究,终于大部分都解决了。以艾卜·奈斯尔·法拉比为例,他生活在唐末到五代期间,是喀喇汗王朝(850—1212)的大诗人。喀喇汗王朝是中国回鹘西迁后建立的地方政权,存在于公元850—1212年间,辖地广阔,东到今新疆中部,南到南疆且末、若羌,西达阿姆河,北至巴尔喀什湖。法拉比是出生于中亚锡尔河右岸阿尔泰的巴拉沙兖的突厥人,这一带当时是中国喀喇汗王朝的西域,突厥人的牧地。巴拉沙兖在汉文史籍中有“讹答剌”“兀答剌儿”“斡脱罗尔”等译法,曾经是喀喇汗王国的中心城市。他在家乡生活了三十年,广泛学习了各种知识,以后又先后到了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学习阿拉伯文化,终成为饮誉我国西北和中亚、阿拉伯的学者。他虽然在阿拉伯生活了五十年,但爱国之情不减,始终穿民族服装。他能够用突厥文、波斯文、阿拉伯文、希腊文写作,但主要是用母语突厥文写作,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情感。为了弄清他的事迹,专家们查阅了《西游录》《元朝秘史》《元史·太祖本纪》《乐师史》(维吾尔文献)《中亚突厥史十二讲》(俄罗斯文献)《阿拉伯音乐史》(阿拉伯文献)《音乐的西统》(日文)等众多中外史料,才弄清他不仅是大诗人,而且是学者、哲学家、文艺理论家、音乐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自然科学家(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诗人。他一生写了三百部著作,流传下来的仍有一百多部。

对藏族诗人仓洋嘉措(1683—1706)生平的研究,曾经相当困难。仓洋嘉措是六世达赖喇嘛,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精彩的诗歌(情歌),因之这些诗歌的有关内容被诬为有违反教规的“风流韵事”。正史称1706年仓洋嘉措被解往北京,逝世于青海湖滨。但蒙古喇嘛阿旺多吉所著的《仓洋嘉措秘史》等书,却有多种说法:一说他到青海扎西湖时以神通脱身,前往五台山修法;一说他被解送到青海时,皇上圣旨到,解者惧罪纵之。仓洋嘉措前往峨眉山,复经拉萨返山南被捉,又逃脱,远游尼泊尔和印度,辗转回到内蒙古,活动于青海和蒙古诸庙,1746年圆寂。十三世达赖喇嘛传纪载:“十三世达赖喇嘛到五台山朝佛时,曾亲自去仓洋嘉措闭关静修的寺庙参观。”说明仓洋嘉措实际没有逝于青海。

对于少数民族诗人创作思想的演化过程及其作品集,在朝廷有一定地位的比较容易搜集研究。如元代名臣余阙,他是西夏后裔,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明刊其诗集为《青阳先生文集》,另收录《青阳先生文集序》三篇及《青阳山房记》一篇。《四库全书》有《青阳集》六卷,《元诗选》有《青阳集》一卷。余阙善诗文,人评“公文与诗皆超妙绝伦,书亦清劲”明·宋濂:《芝园续集》。。余阙崇信孔孟仁心仁政,认为儒家学说近于尧舜,他因之“慨然忧国家之颠危,恻然闵生民之困悴”王玉汝:《青阳先生文集序》。,故其诗期望“耕夫缘南亩,士女各在行”,欣赏“谋国不谋身”的杨沛。他抨击豪门贵族“皇皇九衢里,列第起朱门”,并一度因不附权贵而弃官。类似余阙的中原少数民族诗人,如唐代的元结、元稹、刘禹锡等,也比较容易研究。但对于边疆多数少数民族古代诗人来说,就没有这么幸运。一般而言,他们既无权柄之利,也无财气之力,其诗难以付梓成集,多散于府志、县志或友人随笔之中,汇集起来比较困难。壮族诗人刘定逌(1720?—1806),广西武鸣县人,乾隆十三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因耿介,权贵侧目,愤而挂冠回乡,授徒终生,门徒甚众。能诗,才力不凡,被认为是壮乡“第一名流”,幽默故事成本。著有《读书六字诀》《论语讲义》《刘灵溪诗稿》等多种著作和诗文集。但一介文人无权无财,诗文散失,仅存诗三十多首,散录于县志等古籍中,殊为可惜。传刘定逌赴京赶考,路过山东,鲁地文魁以上联讽之曰:“西鸟东飞满地凤凰难下足”,他立刻回敬:“南麟北走群山虎豹尽低头”,文魁惊异。壮族另一位诗人张鹏展(?—1841?),太常寺正卿,为官敢于弹劾污吏,受挤,引疾归田,授徒终生。有《兰音房诗草》《谷贻堂全集》《离骚经注》《读鉴释义》《女范》等诗文稿,尽散失,今在《上林县志》等古籍中搜集,得诗歌六十多首。1958年7月17日,少数民族文学史座谈会上定的先编写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朝鲜族、哈萨克族、锡伯族、白族、傣族、纳西族等十三个民族文学史,其诗人生平事迹的研究,大都经过艰苦的过程。

 


展开
目录

《中国诗歌研究史》少数民族卷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综论

第一章  20世纪前的民族诗歌研究

第一节   汉至隋的收录和研究

第二节   唐代民族诗歌研究

第三节   宋代民族诗歌研究

第四节   元代民族诗歌研究

第五节   明代民族诗歌研究

第六节   清代民族诗歌研究

第二章  民族诗歌研究的萌动阶段

第一节   “五四”运动的推动

第二节   史诗搜集研究

第三节   《粤风》研究

第四节   红色歌谣的兴起和搜集

第三章  民族诗歌研究的崛起阶段

第一节   民族民间诗歌的研究

第二节   民族诗人诗歌的研究

第四章  民族诗歌研究的深入阶段

第一节   民族诗歌的大规模搜集翻译整理

第二节   诗歌专题研究

第三节   学会诗歌史研究

第四节   少数民族文学刊物诗歌史研究

第五节   研究机构的诗歌史研究

第六节   高校诗歌史研究

第七节   民族诗歌史编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