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人体使用手册 = The user's manual for human body
0.00     定价 ¥ 32.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36046313
  • 作      者:
    吴清忠著
  • 出 版 社 :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2006最火的健康书
    ★最值得推荐给亲朋好友,生命中最受用的礼物书!
    ★《人体使用手册》在博客来,金石堂,三民书局等,健康类排行第一名
    ★在台湾最大的网络书店博客来网络书店中,从上市之后,一直居于健康类排行榜首,至今历久不衰;是高科技人员最喜欢的健康书。
    身体需要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本正确的人体使用手册。
    现代医学面对众多无法解决的慢性病,一味的寄望未来某一天能发明新的药物,一举克服某一种疾病,这种研究方向很可能是不切实际的。
    回复正确的生活习惯,并且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疾病,使人体的血气逐渐上升,修复及再生系统发挥作用,应该是人类更有机会克服慢性病的途径。
    作者用一种易理解和具创意的诠释语言,系统地向世人介绍了中医的体系以及一些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提出了保健的基本五项,简单易行,有理有据。本书结合最现代的资讯系统观点、电脑软硬体架构,把人体当作一个完满智慧的机体,并与悠久的中医养生保健理论联系起来,其理论及方法将掀起一场养生方式大革命。
    ★长期以来,我们用一知半解的医术来对抗疾病,许多治疗的手段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得人体的吸收能力受到很大的阻碍。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人体能量的下降,而使人体逐渐失去各种功能,造成各种各样的疾病。
    ★睡眠时间不对是现代人生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这个原因造成的疾病,解决之道也只有在正确的时间里将不足的睡眠补回来一途,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替代。
    ★肥胖并不是能量过剩,身体将过多的能量储存下来,反而是能量不够,使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将垃圾排出体外。并非肥胖的人容易得心脏病,心脏病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
    ★回复正确的生活习惯,并且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疾病,使人体的血气逐渐上升,修复再生系统发挥作用,应该是人类更有机会克服慢性病的途径。
    ★我们相信人体必定比他自己设计出来的个人电脑更完美,保持健康应该就像使用个人电脑一样简单,只要依照操作说明书,不要随便施以干扰,正确地使用就行了。这本《人体使用手册》,希望帮助大家更早地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身体。
    作者说:
    身体需要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本正确的人体使用手册。
    多年以前,由于工作过于忙碌导致健康发生了问题;虽然没有被医生判定得了什么绝症,但是,睡眠愈来愈不好,脸色愈来愈苍白,体形愈来愈臃肿,体力愈来愈差,经常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病,健康成为我最没有信心的一环。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被中医的神妙深深吸引,让我放下手边工作,全心钻研这个极为有趣的科学。感谢上苍赐给我一连串很特别的机缘.让我有机会学习到一套书本上学不来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了一套比较合乎现代科学,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中医体系,我也重拾了健康,健康的自信成为我最重要的资产。
    我很珍惜这份上苍的赐予,更明白这不是我的私人资产。是上苍赐给所有人共有的。
    多数慢性病,是我们错用了身体的结果。我们需要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本正确的人体使用手册。
    正确的观念,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很多人身体力行地奉行本书中的一式三招及健康观念,健康真的就这么得到了。
    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机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低估了人体的智慧,高估了我们自已知识。
    本书为吴清忠先生完成《人体使用手册》之后六年的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法,颠覆所有我们一般对中、西医的认识,并打破中、西医对“人体构造”的迷思。他认为:“在现有的医疗技术,对于人体自我修复工作的运行知识仍是一片空白”。而机械工程师出身的吴清忠则从系统化的角度,让我们首先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零部件的巧妙组合与运作原理,进一步了解人为什么会生病,所以应如何保养身体。告诉你相信我们的身体会在“最适当”的时间,自行启动“复原工程”,让身体恢复健康。
    由吴清忠先生著述的《人体使用手册》作为他的养生心得,于2002年完稿后,在网上流行,成为众多网友分享健康经验的热门网络书。而2005年平面书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出版,更是屡居畅销排行榜首位,成为近年来最受华人读者青睐的保健养生著作。更因其通俗易懂和极具创意的诠释语言,把现代系统学理论与古老的中医养生保健精粹结合起来,使世人对中医体系以及一些常见病防治有了更为感性的初步认识。也因此掀起保健图书的出版热潮。其中所提出的日常保健的一式三招和两个重要观念,简单易行,并深入民心。广大读者身体力行,也因此引发非常热烈的讨论与互动。目前,《人体使用手册》总销售已超过一百五十万册(大陆市场近一百三十万册)。
    完成《人体使用手册》以后的六年来,吴清忠一如继往潜心中医研究。继“如何使用人体”之后,他进一步研究“人体复原工程”的课题。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人体使用手册》在2002年就完稿,已经是六年前的事了。这六年来,我遇见了几位很好的老师,学习了许多新东西。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在不断的进步之中。人体的复原过程,是这六年来最主要的体会。我不是医生,我的研究只是养生的心得,是每一个人都能自己做的。”
    针对读者通过他的和讯博客提问的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一式三招操作的细节,以及在实施了一式三招后血气上升身体开始了修复工作,因而出现许多症状,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吴清忠觉得有必要提供他新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帮助读者对身体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这本刚刚出版的新书中,作者更提出什么才是病?以及生病该怎么办?等等更新的见解。他认为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现象并不意味着生病,而没有症状也并不表示身体健康等重要的观念。他在书中写道:“养生是一种思考方式,身体出现了症状,不要立即判断身体生病了,应该先思考身体在做什么,再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每一个症状。”而如何敲胆经、疏通心包经及按摩穴位的正确方式,都以详细及清楚的绘图表现,让读者一目了然,轻松掌握,所以《人体复原过程》也是修习一式三招的重要指南。
    作者还提醒读者在面对人体复原时如能量提升的反应、排除寒气的反应、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反应、排除体内化学物质的反应、肝血增加的反应,诸如此类,应该如何面对与处理。
    人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却往往忽略日常生活的保健。在《人体复原工程》中,作者提倡改变饮食习惯,如细嚼慢咽、午后轻食等都是传统中医中被我们忽视却值得推展的理念。这才是拥有青春健美的正确方向。而情绪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疾病的根源,惟有寻根问源,才能彻底杜绝疾病的发生。所以吴清忠说:“治疗的目标是疾病的根源,不是症状。”
    那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吴清忠提出一个生动的譬喻,即身体与企业是一样的。企业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经营者身上,只有企业家自己能解决。人体也一样,大多数的疾病就像企业里的问题,必须自己改变才能改善,不能全靠医生。所以,一个有知识的现代人应该打破莫须有的知识界限,把医学当成自己也能学习的一门学问,花点精神学习养生知识,自己主导养生和祛病的工作,做自己身体的总经理。才能摆脱疾病,得到健康。
    《人体复原工程》既是《人体使用手册》的完美续集,也是中医科学化的实践典范。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健康宝典。
展开
作者简介
    吴清忠:台湾人,并非学医出身,原本在跨国公司担任高层人员,因个人疾病接触中医,后来遂辞职专门研究医学.
    06年出版《人体使用手册》一书,作者用一种易理解和具创意的诠释语言,深入浅出地系统地向世人介绍了中医的体系以并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防治知识。
展开
内容介绍
    《人体使用手册》最初流行于台湾网络,也被网友称之为“网民养生宝典”。出版之后一直居于台湾健康类图书榜首,至今仍在卓越销售榜前十名。它用中医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了人体五脏六腑的系统化的关联,提出了保健的基本五项:1、早睡早起;2、敲胆经;3、按摩心包经;4、不生气;5、保持肠胃清洁。这五种方法简单易行,指导我们回复正确的生活习惯,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身体,并且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疾病,使人体的免疫力逐渐上升,不再寄希望于药物。因为简单,所以也最容易被忽视,持之以恒才是关键所在。
    从它受欢迎程度和热销程度来看,非常适合送给亲朋好友。
展开
精彩书评
    吴清忠:从研究机器到研究人体/翁创苗[文]
    从机械研究到财务管理,从财务管理到中医研究,工程师、商人、中医研究者,不同学科的交叉,三个身份的转变,他完成了人生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他不仅为现代人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的新视角,他本人的生活状态某种程度上也是现代人的活标本。“一式三招、不生闷气、早睡早起”,近年来海峡两岸数百万人看过一本书———《人体使用手册》(花城出版社出版),吴清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他来自台湾,穿着红色T恤,精神饱满,红光满面。
    空中飞人毅然辞掉大部分工作
    说起过去忙碌的生活,吴清忠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数字:一年365天,坐飞机的次数大约是100多趟,相当于平均三天一次,最忙的时候身兼十多家公司的总经理和咨询顾问,整天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这是他以前生活的缩影。
    “家,那时对我来说是个旅馆,别人打电话通常是说有事晚上不能回家吃饭,而我打电话却是告诉太太,今晚下多点米我要回家吃饭。”在当时的吴清忠看来,事业永远是第一位,拼命赚钱也是为了家庭。“因为工作实在是太重要了,动不动就是好几百万元的美金生意,在这种情况下,家庭被牺牲了。”说到这里,他转头看了看坐在身边刚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儿子,“孩子小的时候每天就等着周末我能带他们出去玩,可是一到周末,我就只想待在家里休息,太累了。”对孩子的成长关心不够,没能常陪在身边,吴清忠说这是他最愧疚的事情。
    紧张的生活,商场的竞争,繁重的工作,巨大的压力,吴清忠透支着体力和脑力。1996年,正值45岁的他虽拿着30多万元美金的年薪,却发现身体越来越不好,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开始是失眠,最长时间七天没睡过觉,接着是牙齿开始痛,去看牙医时,医生说如果这样下去两年后牙齿可能会全掉光。“听到这话时,我吓了一大跳。”吴清忠开始焦虑不安、惊慌失措。健康重要还是事业重要?一番思考后,他毅然辞掉了大部分工作,决定暂时离开职场,在家好好休养。
    休假半年结缘中医悟人体奥秘
    在休养的6个月中,吴清忠开始看一些病理和药理的书,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慢慢地了解了整个中医的逻辑。尽管不是读医科出身,但因为先前从事过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对人体的身体构造有所理解,长期的科学训练让他很容易就融汇贯通。
    “与中医结缘,按中国人讲,是一种机缘。当你需要的时候,就自然会碰到。”当问起如何深入学习中医时,吴清忠神秘地微笑着说。在上海,他遇到了最初的启蒙老师陈玉琴,她用多年的推拿经验给他讲了很多人体经络逻辑的知识,在北京,一位中医研究者送给他一套乾隆年间的《医中金鉴》……在学习研究中医这段时间里,总会让他有意无意遇到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和他们相互的探讨和学习,使他在中医学理上进步很快。
    吴清忠从学习和感悟中提出的一些有关人体的观点,颇为让人感到新鲜。比如,他说减肥不是减重量,而是减体积;人的能源调度,就像公司里的财务调度一样,当财务好时,公司的门面和内部装潢都会随时维持在最佳的状态,各项业务机能也都运行良好。但是当财务发生问题时,必定会紧缩财务的支出,选择不重要的部门,逐一减少资金的消耗,由于现代人长期透支体力,能量日渐减少,这是慢性病频频发生的原因;人们一直低估了人体的智能,高估了自己的知识,经常在没有弄清楚人体的时候,就用一知半解的知识冒然地进行干预,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
    对于当前以药为主的中医治疗方式,吴清忠也提出了异议。他说,传统的中医医疗手段分为“砭、针、灸、药”四种,“砭”为上策,“药”为下策,而今天的中医却是以“药”为主。这是由于“砭”的治疗方法最耗医生体力,也最耗医生的时间,而且最不容易赚到钱,动手动脚地按摩像干粗活一样,形象更不佳。而开方取药,不但能用最少时间、最少体力为人看病,也能维持医生专业权威的形象,同时在药材上也比较容易抬高价格,可以使医生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是现在中医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大多数的资金都投入到药的研究上,很少投入到做病理的研究,特别是情绪和生活习惯的研究上,因为这些研究没能产生即时经济效应。而当医学变成一个商业行为的时候,医疗商业的产品利益和大众消费者的利益相违背,整个医学就被扭曲了。
    吴清忠希望能用一种容易理解和具创意的诠释语言,系统地向世人介绍中医的体系以及一些常见病的防治知识,这是他最终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人体使用手册》一书的初衷。吴清忠说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回归家庭理想中的医院像旅馆
    现代人在忙碌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不只包括身体,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吴清忠说他常常会思考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一次,他从上海飞到广州,坐在飞机上,透过舷窗看白云缭绕,他在想,以前他祖母开钱庄时从福建老家去上海收银票,用了整整两个月,而现在只需两个小时。两个小时比两个月省下了多少时间,但自己比祖母省下来的时间究竟跑去哪里了?现代人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得到了很多的物质和财富,但真的快乐起来了吗?反而把自己累死了。
    决定从叱咤风云的商场彻底退下来后,吴清忠重归家庭。谈到现在的生活,他用了四个字“回归平淡”来概括,他不上固定的班,只做一些公司的咨询顾问,做中医的人体研究,写作,白天醒来的时候用一个钟头或半个钟头的时间回复网民在他博客上提出的问题。曾经有读者发E-MAIL告诉他,按他的“一式三招”去疗理,孩子现在的哮喘病好了。听到这样的消息,吴清忠说他有一种由衷的快乐。
    吴清忠也承认自己望子成龙,但他觉得中国人把小孩的学习当成第一位,把他们健康当成第二位,小孩从小压力就大,成长的过程中睡眠不够,对身体的发育影响很大。“我跟别的家长不一样,我小孩说今天不舒服,我就帮他请假,今天很累,还想再睡,我也帮他请假,我认为,比起其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全家老小都是吴清忠“一式三招”的忠实实践者。除了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周末一起逛公园逛街,吴清忠现在有另外一忙,就是在海峡两岸奔忙,推广他的“一式三招”,请他演讲的人排满了档期,但吴清忠现在是以不变应万变,在为别人的健康而工作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放在重要的位子。
    吴清忠说,现在自己已经变成一个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希望他出的书能够带给更多的朋友和家庭健康快乐的人生,也给医学界带来一点改变。他理想中的医院应该更像一个休闲旅馆,没有药味,没有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不再是冷冰冰的白色空间,有的是指导正确生活方式的健康顾问及义工;没有手术室,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教室和休闲设施,每天有轻松的旅游节目和休闲活动……
    转自《金羊网》
展开
精彩书摘
    红血球数正常就不贫血吗?
    每个人都有过验血的经验,通常是从人体抽取一定数量的鲜血,装入一个小试管,将这些血液送到检验室进行各种化验。最常做的就是计算血液中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数量。如果红血球太少,医生就判定你贫血;白血球太多,就判定你大概在发炎,再多些就判定你是白血病。
    表面上看起来这很正规,这种检查也沿袭多年,好象都没有问题。可是,仔细想想问题可还不小。就拿贫血的判定来说,当红血球的数量不够时,医生就判定你贫血,如果少到危害生命时,就会用输血的方法来进行急救。所谓贫血就是说你的总血量太少,可是从几西西血液的测量就能得出一个人的总血量不足,这种测量真的可靠吗?
    这种测量方法,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测量出其中各种成份的比例,用化学的名词来说,就是各种成份在血液中的浓度。这是一种定性的测量,可是却得出一个总量的结果,记得在初中学过的化学课程里,这是非常不合逻辑的。这种测量方法,就好比在统计一个广场中的人数时,找出其中的一百个人,计算出其中有六十个男人和四十个女人,从这个结果居然可以得出广场中有一万人的结论一样荒谬。
    总血量是这些浓度和血液总体积的乘积,如果直接用浓度来代表总血量,那么就是假设血液的总体积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也就是说这种测量的方法系建立在假设 “人体的血液总体积是固定不变” 的基础上。可是从任何医学文献中并没有可以证明 “人体的血液总体积是一个固定常数” 的证据。一向讲究证据的西方医学,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坚持自己的原则,在这件事上就忘了该讲究的证据。相反的,人体的血管和所有的脏器的体积都是由很大变化弹性的物质所构成,从常识判断,人体的血液总体积应该是一个经常变化的数字。
    血液中有很大一部份是血清,血清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水,因此,当验出红血球数太低时,也可以解释为血清太多。红血球数太高时,很可能这个人的血清太少,也就是身体的水太少、人太干了,这些检验数据并不能用来判断他的血液总量是多了,还是少了。
    这种检查在普通人身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反正又不会危害生命。可是在急诊室里,这种检查却经常决定了患者的生和死。因为,这个指针是用来决定患者是不是需要输血的重要数据。很可能许多患者只是因为身体的水份吸收能力太差,结果造成血清很少,即使血液总量很低,可是验血时的红血球数量仍很高,得不到应有的输血急救,因而失去了生命。
    验血是各种检查中最基本的手段,如果这个部份有这么大的谬误,其它的检查又怎么靠得住呢?
展开
目录
序  
作者序
从信息科技的观点阐释中医
第一章 对现代医学的质疑
三个现代医学的现象
计算机科技的启示
人体的电压是什么
人体一定比计算机完美
关于血液检查的两个质疑
红血球数量正常就不贫血吗
如何判断人体的脏器机能转好还是转坏
第二章 人体的系统
人体的功能系统
指挥系统
能量供给系统
资源管理系统
诊断维修系统
废物清理系统
周边功能系统
网络系统
经络系统
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什么是经络
人体的硬件结构
人体的修复能力
第三章 人体的血气能量系统
五个血气水平的疾病和症状
健康水平
阳虚水平
阴虚水平
阴阳两虚水平
血气枯竭水平
……
第四章 寒气
第五章 病和症
第六章 日常保养
第七章 减肥
第八章 慢性病的调养
第九章 总结
作者访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