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让小学生学会感恩祖国的100个故事
0.00     定价 ¥ 18.8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807553663
  • 作      者:
    刘光全主编
  • 出 版 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祖国,生我养我的地方,有着我们的根,流淌着祖先的血液,回响着亲人的呼唤、洋溢着兄弟姐妹的深情5.12大地震后,祖国以她那博大慈爱的胸怀、不畏险阻的勇气,争分夺秒、不惜一切地为我们输入生命的鲜血,擎起人生的晴空。
  灾难面前,祖国是我们坚强的支撑;幸福时刻,祖国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感谢祖国为我们撑起绿荫和蓝天,感谢祖辈圣贤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感谢英雄卫士为我们升起案例的屏障,感谢祖国在灾难面前给我们爱与温暖、信心与勇气、坚强与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腾刚,当代著名作家。迄今已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预感》、《克尔萨斯的下半夜》、《个人履历表》、《秘密情节》、《百花凋零》等文集。曾获《微型小说选刊》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我最喜爱的微型小说作品奖”,《小小说选刊》1989~1990、2003~2004全国优秀小小说作品奖、首届全国微型小说个人作品集评奖优秀文集奖、首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名列2003年度中国小小说十大新闻人物,其作品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05年小说排行榜。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转载,收入《世界微型小说经典》、《微型小说鉴赏辞典》等百余种选本,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面对5.12大地震,全体中华儿女凝聚成钢铁般的长城,团结一心,共克时艰,重建家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做人的尊严;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本书精选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感思祖国的动人故事,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都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感动。读着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们不禁为祖国的灿烂文明而骄傲,为祖国曾经的苦难而热泪盈眶,为先烈的英勇无畏而感动,感恩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怀油然而生,我们的中国心会更加鲜线,跳跃的更加强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辑 一面216个弹孔的红旗:
  尽忠报国
  文/戴正文
  张自忠被誉为“国民党抗日第一名将”。这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亟待援军。张自忠奉令率第五十九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摒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苔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当日军攻破第五战区第一道防线,直扑襄阳、枣阳时,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七十四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他写信给河东的第五十九军:“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绝不半点儿改变!”渡河后,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七弹壮烈殉国于十里长山。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率部截敌后路并阻敌西进,彻底粉碎了日军进攻襄樊、威胁老河口的企图,使整个战局转危为安。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人们哭拜英灵。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愤地唱着复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烂,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坚决为张自忠将军报仇。翌年5月,其部在当阳地区将围攻张自忠将军的日军酋首横山武彦击毙。
  1940年5月28日,国民政府为张自忠举行国葬。中共中央在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祭文中给以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张自忠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联。感恩提示…
  感恩提示
  他是“国民党抗日第一名将”,无数的战绩记录着他壮烈的一生;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鄂北大捷和襄东大捷,最后身中七弹而壮烈殉国,死前依然心系国家和民族,不忑抗日救国。在战场顽强地阻击敌人,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这是张自忠将军作为一名军人守土保家的职责,更是无数抗日志士同仇敌忾保卫祖国的决心。
  在那布满血迹的道路上,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中,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共同抵御外敌,尽忠报国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历史不会忘记这些尽忠报国的英雄,今天人民美好的生活,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历史的点点滴滴都记录着他们为国家独立、为民族解放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半诚)
  他靠的是对祖国的无限熬爱和对践踏祖国的强盔的无比仇恨。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艰准因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冰天雪地的英雄赞歌:
  文/方向
  杨靖宇1936年2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面对日伪军频繁的“讨伐”,他提出“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不大不打”等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等战术,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抗日游击根据地。1938年秋,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进行军事“讨伐”,同时悬重赏缉拿杨靖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继续坚持战斗。杨靖宇和抗联战士们面对日本侵略者残酷的封锁和围剿,忍受着冰天雪地的折磨,在林海雪原上顽强地战斗着。
  1940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发现了杨靖宇,于是派人追捕他。那时杨靖宇身上多处受伤,还带领战士们连日奔走。他们饿了就吃草根树皮,渴了就抓把雪塞进嘴里。当他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他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做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这时候,他们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咔吧咔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杨靖宇和战士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后来,杨靖宇组织部队突围,自己一个人在密林中和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杨靖宇双手握枪,击毙上前的敌人。他左手受了伤,就用右手射击。敌人向他喊话,让他投降,他回答的是一串又一串的子弹。
  2月23日,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杨靖宇不幸胸部中弹,才不屈地倒下。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100米、50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敌人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想看看他吃了什么,居然能顽强地战斗了这么多天。结果他们看到,杨靖宇的胃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在场的日本人被杨靖宇的英雄气魄震惊了。
  杨靖宇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能够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靠的是什么呢?有诗日:“关东杨靖宇,豫府马骥生;壮矣殉国殇,雄哉铁干城。断粮仍驰骋,孤胆凭纵横。四岛岂亡华?白山志雄风。”他靠的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祖国的强盗的无比仇恨。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艰难困苦,直到生命的最
  后一息。
  感恩提示
  在抗日战争中,英雄杨靖宇面对日本侵略者残酷的封锁和围剿,忍受着冰天雪地的折磨,仍然在林海雪原里顽强地战斗着。没有粮食,吃的是草根、树皮和棉絮,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饥寒交迫的环境里,他们顽强地忍受着一切困难和艰险,与敌人战斗到最后。
  没有铁打的生命,但是却有钢铁般的意志。他们的心里藏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祖国的强盗的无比仇恨,因此他们可以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艰难困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历史不会忘记英雄,民族也不会忘记共和国的卫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维护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用自己的生命为祖国战斗到最后一刻。
  (半诚)
  信里满载着一名母素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更传递了一个英雄烈士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
  
  在烈火中永生:
  文/高卓娅
  1947年冬,江竹筠随丈夫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她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
  1948年春,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江竹筠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蓥山中队政委彭咏梧牺牲的消息,但她抑制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蓥山,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在那里,她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一起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
  国民党四处通缉江竹筠。江竹筠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截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但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竹筠不久就被敌人逮捕。
  她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的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江姐在临死前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了著名的“红色遗书”。信中说道:“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信里满载着一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更传递了一个英雄烈士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这种革命精神薪尽火传。在烈火中得以永生!
  感恩提示
  江竹筠没有被敌人的威逼利诱所吓倒,也没有因为丈夫的牺牲而后悔退缩,直至牺牲之前也念念不忘嘱托别人把革命的精神传给儿子。
  鲜血化不开的热情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死亡威胁不了的信念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著坚持。她完全可以选择在家养育孩子,可以守着亲人共度美好的时光,可是她不能忘记的是中国更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不能忘记她也是许许多多救国志士之中的一员。她与丈夫有着共同的志愿,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在新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就像一朵朵鲜花,在季节的交替中更换流传。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前仆后继,英勇捐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继承并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
      (半诚)
  刑场就是战场,英雄斗志如钢。刘胡兰昂首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着被烈士的鲜血柒红的铡刀走去
展开
目录
第1辑 气壮山河
时代需要英雄,尽管爱国的方式可能并不相同,但表达的是同样的赤子深情。只要你的心中充溢着爱,只要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你就能做自己的英雄,尽己所能,去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人们可能不会记住你的名字,但你的每一份付出都已刻在了祖国的心里。
先天下之忧而忧
虎门销烟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气壮山河
抗金名将岳飞
“振威将军”马福禄
抗击沙俄。保全领土
投笔从戎为报国

第2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祖国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紧紧相连。保卫我们的祖国,就是在保护自己;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的安定,怎么会有家庭的幸福。人生有许多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能为祖国的利益努力地付出,却是最为崇高和无私的一种价值。没有人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每一个人都懂得在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中有着生命最真挚的感动。
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屈原精神传千古
自古英雄出少年
“花瓦氏,能杀倭”
刘永福和“黑旗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苏武牧羊
渥巴锡回归祖国

第3辑 在烈火中永生
回首眺望共和国走过的历程,是那样的曲折,那样的坎坷。无数革命先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抛头颅,洒热血,才赢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在那洒满鲜血的道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终于,我们告别战争年代的滚滚硝烟,迎来了今天社会安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尽忠报国
冰天雪地的英雄赞歌
在烈火中永生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一面216个弹孔的红旗
太行浩气
狼牙山五壮士
红色军魂
爱国英魂恽代英
瞿秋白——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走上刑场

第4辑 从小事做起,为国为民
对祖国的爱体现了一个人高尚的品德。一个民族只有当她的儿女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为了她的繁荣昌盛而奋发努力的时候,才能够不断地发展进步。
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齐白石的风骨
蓄须明志爱国心
常香玉的义演
霍英东与新中国体育
国旗护卫队
无事时以礼相待,有事时据理力争
一面五星红旗
一个小红布包和一张中国地图的故事
从小事做起,为国为民

第5辑 东方巨响
第6辑 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7辑 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
第8辑 我和我的祖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