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行为包含大秘密
小脑瓜考虑大问题
孩子的小脑瓜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为什么这么想呢?这是孩子关注的问题,更是父母关注的问题。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似乎很幼稚的思考,有些问题父母甚至都无法回答,因为这些问题直追本源,是纯粹而未被影响过的,这些思考这些想像力是孩子求知的动力、成长的方向。
孩子从某一天的早上起来就开始他没完没了的“为什么”,你竭尽全力解答,直到被越来越快的“问题球”打得东倒西歪、无力招架。
不过,值得祝贺,因为推动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大好时机到了!因为,孩子们已经有思考能力了。有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只是感觉好奇才问的问题。
对原因的探究正是理性思维发生的起点。作为智力的核心要素,思维能力是相当的重要的。
水有源头,事有原由,万物都有起点,万事都有起因。追问原因正是孩子思想产生的原动力,是孩子进行思考与获得理性知识的途径。
追问“为什么”可以促进孩子不断地去思考,进而探求原因背后的原因,这是促进孩子思维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对于孩子而言,无论做什么都要去培养与发展想像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人类的幸福有一半以上来自想像的憧憬,人没有想像估计也不会得到幸福。贝鲁泰斯曾经说过:“想像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像,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像力的人,当他遭遇不幸时也有能力体验幸福;当他陷入贫困时也有能力感受快乐。可以说,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不善于想像的人。
而孩子的想像力往往被父母用“幼稚”、“可笑”、“荒唐”等词语压制了、忽略了、扭曲了。因此,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的脑瓜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要想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首先父母要转变观念,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为孩子的想像力喝彩吧!
想像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呢?父母不要指望依靠抽象的说教培养孩子的想像力,这项工作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中才可以有效进行。并且,越是对于幼小的孩子,这一点就越发明显。让我们来看看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牧师怎样保护小威特的想像力。
有一天,卡尔·威特的一位老朋友来家做客,他看见小威特正在用蓝颜色认真地画着一个大大的、圆圆的东西。
朋友问小威特:“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呀?”
小威特回答:“一只大苹果。”
朋友又问:“可是,你为什么要用蓝色呢?”
小威特回答:“我想应该用蓝色。”
朋友对卡尔·威特说:“老朋友,你应该教教孩子。他想把苹果画成蓝色,你该告诉他这是不对的。”
老威特竞对朋友的“忠告”十分惊讶,反问这位朋友:“为什么一定要告诉他该用红色呢?我认为他画得很好,说不定他以后真的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颜色,他吃苹果的时候自然会明白的。”
是的,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充当的角色不是去扼杀孩子的想像力,而是给他们自由想像的空间。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呵护孩子的想像力,并培养孩子善于想像的习惯呢?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扩大孩子的知识经验,增加表象储备。创造需要原材料,没有相应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形象是创造不出来的。因此,作为父母应让孩子从小尽可能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以使孩子对尽可能多的事物产生基本的认识,在未来的想像活动中,使孩子拥有更多的事物形象来参与思维过程。
其次,重视和支持孩子的游戏。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想像力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女孩抱着娃娃、男孩坐在小木凳上开车,这时也是他们想像最活跃的时候,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而沉浸在妈妈、司机的角色中。因此,游戏时孩子玩得越好,想像力的发展也越好,父母应重视和支持孩子做游戏。
第三,讲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孩子在听故事时,想像力特别活跃,他们头脑中不断出现故事中的人物、情景,想像着以后的情节。故事讲完了,有时孩子对结果感到满意,但有时他们不喜欢这样的结局,于是他们想像着新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想像力得到了发展。
有想法的孩子更聪明
“举一反三”说的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不能举一反三,则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习便成了“死读书”。
“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材。”——不知道这句话是哪位名人说的。可见,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们习惯于从新的角度去观察问题。
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的创造性。创造性不是天赋决定的,它的获得完完全全来自后天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的有意识的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通过系统的、持续的思维训练而具备超凡的创造力。
东东是个聪明而且顽皮的孩子,在学习上,他从不认为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而是尽可能地找出更多的答案。
一次物理考试中,其中有一道题是“如果给你一只气压计,你怎样才能用它测量出一座大楼的高度?”由于快要交卷了,于是这个顽皮的男孩索性在试卷上写道:“把气压计系在绳子的一头,从楼顸放下去,只需要测量它到达地面时绳子的长度就行了。”
物理老师阅卷时被这个颇具创意的答案气炸了。东东被叫到办公室,老师问他:“这是你做出的答案?你没细心读过题吗?本题是问你‘怎样使用气压计’。”
“好吧,老师,请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能找到更好的答案。”
第二天一早,男孩竞主动找到物理老师,说他发现了好些“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算起来居然有十多种。
老师十分诧异地看看他,问道:“你究竟找到了哪些方法呢?”
“比如.可以像普罗泰戈拉测量金字塔的高度那样,使气压计直立于地面,当太阳光下影子的长度与气压计高度相等时,测量地面上大楼影子的长度就能得出它的高度。”
“另外,我还可以把气压计当重物,利用动滑轮将它吊到楼顶,用绳子的长度除以2。”“还可以尝试把那只气压计干脆从楼顶上扔下去,利用重力加速度计算出自由落体坠落的高度。”
孩子一口气说完了十来种方法,老师听了问到:“你既然可以想出这么多的‘花招’,怎么就没有思考过我为什么一定让你使用气压计?”
学生笑了:“其实我明白,你是要让我通过地面和楼顶的大气压差来得出答案。”
“对啊,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早说呢?”
“我不愿意跟别人一样,这个答案太常规。”
“是想标新立异吗?”
“不是.是我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不止一个答案。”
东东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在父母培养下养成的习惯,他的父母要求他解决每个题目要想出5种解答方法,而他却要求自己能想到更多。
试着寻找新的答案,这正是创造性思维区别于常规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只有超越常规与传统,你的探索才会更有价值。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只靠简单的重复劳动取得自身学业的成功是极为困难的,只有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坚持创造性学习,才能把书读好、读活,才有可能在学习上取得突出的成绩。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呢?做父母的不妨尝试如下方法:
首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为了使孩子能自由活动,安心畅想,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友好的、愉快的、有鼓励性的、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的环境。即使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和愿望,也应该让他明白:爸爸妈妈对这些想法和愿望还是重视的。应该鼓励孩子和父母对一些事情展开讨论。
其次,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环境。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空间和进行各种活动的材料,这是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第三,父母还要教孩子学会思考。由于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孩子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启发孩子自己提问题。
第四,父母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交谈,通过交谈来激发孩子的思考。在和孩子交谈时,要尽量谈一些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思考。当孩子碰到问题时,父母可提一些具体建议,启发孩子动脑筋想办法。
别怕孩子搞“破坏”
有些父母对孩子搞破坏很生气,甚至会因此责打孩子,其实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喜欢“破坏”的孩子往往很聪明,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来得坚定。因此,聪明的父母要试着“纵容”孩子的淘气和“破坏”行为,并借机挖掘潜能,培养兴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