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忙碌童年的缘由:父亲<br> 吹牛权利<br> 无论这些妇女自己是否意识到,她们都有压力。也许桥牌和言情小说能让她们从希望的憧憬中逃避出来。对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母亲来说,孩子就成为这种空虚和无聊生存状态唯一的或主要的理由:“如果我的孩子能关注我、尊重我,那么我就不用为待在家里而感到如此悲伤了。”遗憾的是,这一推论忽略了一个事实:这种环境一下的儿童往往不能只做个孩子,而要被催促着成为小成功者。虽然传统上父母为子女的成就感到自豪且总是关心他们的教育,但当前社会的一大特征是,我们把一般对中学高年级学生才抱有的期望和焦虑(也许是错误的)加在了学前儿童身上。今天的父母不仅夸耀孩子上的大学和大学预科,而且夸耀他们上的私立幼儿园。芝加哥弗朗西斯?帕克学校的招生办主任海伦?拉克拉斯曾说,“现在进一个私立幼儿园比进一所大学还难。”<br> 父母满心希望孩子能进入优等的学前班,这种学前班不仅能提供优等的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更便捷地使孩子进人“更好的”大学预科和大学。这样一来,父母(和儿童)就陷入了亚特兰大特里尼蒂学校达拉?珀斯勒斯所说的不合理推论中:“父母认为,如果孩子没有进入某个幼儿园(沿着常春藤联合会的轨迹)”,他们就将失去后面所有的机会。其实,并没有证据证明,把孩子送到优秀的幼儿园和以后进入预科或大学之间有关系。而且,任何著名私立大学的入学考试的花费都在逐渐增长,许多父母也许不能承受,特别是在上了昂贵的学前班和小学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