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0.00     定价 ¥ 25.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10085180
  • 作      者:
    石磊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干部心理健康读本》由“健康中国”专家指导委员会推荐,具有实用性和权威性。
展开
内容介绍
    干部的心理素质是干部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干部的心理是否健康关乎干部整体素质的高下,关乎干部核心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干部的心理健康绝不仅仅是干部自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充分说明了关注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br>    《干部心理健康读本》吸收了现代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和干部职业特征,就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干部需改善的心理状况、影响干部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干部心理问题调适、心病还须心药医、干部应具备的健康心理、端正良好的从政心态七个方面作了全面论述。有理论,有案例,语言生动,充满理趣,必将对广大干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大有裨益。
展开
精彩书评
    生活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使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br>    ——亚里士多德<br>    <br>    心理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br>    ——爱默生<br>    <br>    良好的心态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br>    ——爱因斯坦<br>    <br>    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心态与想象力。<br>    ——托马斯·弗里德曼<br>    <br>    医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谁能掌握心理平衡,谁就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br>    ——洪昭光<br>    <br>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br>    ——世界卫生组织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br>    正确认识健康观<br>    对“健康”这个词,人们都不陌生,但如果要问,什么叫健康,自己的健康程度如何?未必每个人都能拿出确切的答案。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没有疾病和不适,就是健康”。这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保健。在日常社会中,人们比较注意锻炼身体,却大多忽视心理健康。一有头疼脑热就赶紧看医生,可心理出现障碍,却往往不能正视。<br>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学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85年提出健康应包括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健康的表现标志是: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在“健康”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这是对健康更为全面、科学、完整、系统的定义,因为它不仅对人类的健康状态作出了准确的判断,而且对人类健康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br>    从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健康”定义可以看出,人的健康实际上可概括为两方面: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包括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来看,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体现。若心理不健康,就没有身体健康。同样,身体不健康,也就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活动往往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与人们的正常生活、发病原因、症状和康复密切相关。健康的心理可以维持和增进人的正常情绪,维护人的正常生理状态,能使人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刺激。因此,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是完美的健康人。<br>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体健康新标准,它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态。躯体健康可用“五快”来衡量:(1)吃得快:进食时有良好的胃口,感觉津津有味,能快速吃完一餐饭。食欲与进餐时间基本相同,快食并不是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吃饭时不挑食,不偏食,吃得痛快,没有过饱或不饱的不满足感。说明内脏功能正常。(2)走得快:行走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活动灵敏,反应迅速。说明精力充沛,身体状态良好。(3)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有中心,说话流利,不觉吃力,没有有话说而又不想说的疲倦之感,没有头脑迟钝、词不达意现象,头脑敏捷,中气充足。说明心肺功能正常。(4)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睡得舒畅,一觉睡到天亮,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睡眠重要的是质量,如睡的时间过长,且睡后仍感乏力不爽,则是心理生理的病态表现。快睡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5)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感觉,便后没有疲劳感。说明胃肠肾功能良好。<br>    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来衡量:(1)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言行举止得到众人认可,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冲动感,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2)良好的处事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以现实和自我为基础,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与人交往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3)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强烈,能有选择地与朋友交往,珍惜友情,尊重他人人格,待人接物能宽大为怀,既善待自己,自爱,自信,又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的关系良好。<br>    北宋诗人苏轼有词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在世,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所难免。面对诸多困难、挫折、不如意,有的人能很好地调适,有的人则困惑、抑郁,跨不过这道心灵的坎儿。
展开
目录
    前言<br>    第一章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br>    正确认识健康观<br>    辩证理解心理健康观<br>    心理因素与心身健康的关系<br>    心理失常与心理正常的区分<br>    正确看待心理变态<br>    干部心理健康的标准<br>    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br>    干部不健康心理产生的原因<br>    干部心理保健的重要性<br>    干部产生亚健康的原因及表现<br>    <br>    第二章 干部需改善的心理状况<br>    干部的职业心理特点<br>    改善工作初期不适应的心理<br>    改善职位变更不适应的心理<br>    改善工作压力的心理<br>    改善社会压力的心理<br>    改善不良人际关系的心理<br>    改善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心理<br>    改善与子女关系紧张的心理<br>    改善夫妻关系紧张的心理<br>    杜绝婚外恋问题的心理<br>    改善女干部的不良心理<br>    改善面临退休干部的不良心理<br>    <br>    第三章 影响干部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br>    嫉贤妒能的嫉妒心理<br>    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br>    追慕浮华的虚荣心理<br>    唯利是图的贪婪心理<br>    自欺欺人的自负心理<br>    寂寞无聊的空虚心理<br>    主观推测的多疑心理<br>    遭遇挫折的悲观心理<br>    忧虑消沉的压力心理<br>    精疲力竭的疲劳心理<br>    待人冷漠的孤僻心理<br>    <br>    第四章 干部心理问题调适<br>    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br>    用读书滋养心灵<br>    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控性格<br>    用信念增强心理承受力<br>    让失调的心理恢复平衡<br>    先接纳自我再超越自我<br>    从追求完美中摆脱出来<br>    摆脱患得患失的心理隐患<br>    用豁达的心境对待人生<br>    用敏锐的观察力完善自我<br>    以良好的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br>    以牢固的记忆力表现工作能力<br>    以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创造性<br>    以良好的思维品质解决工作问题<br>    <br>    第五章 心病还须心药医<br>    利用“心理疗法”协调身心功能<br>    利用“调整呼吸节奏法”为大脑供氧<br>    利用“冥想放松法”平静大脑<br>    利用“自主训练法”提高适应能力<br>    利用“大脑训练法”激发想象力<br>    利用“暗示疗法”抵制消极心理<br>    利用“疏导疗法”排泄不良情绪<br>    利用“运动疗法”强化身心健康<br>    利用“休闲疗法”培养情操<br>    利用“生物反馈疗法”控制生理敏感<br>    利用“系统脱敏法”矫正失常行为<br>    利用“惮恶修改法”矫正癖好<br>    利用“格式塔疗法”提高自我修养<br>    利用“心理交流分析法”塑造PAC心理<br>    利用“笑疗法”排除精神委靡<br>    利用“音乐疗法”消除忧虑<br>    ……<br>    第六章 干部应具备的健康心理<br>    第七章 端正良好的从政心态<br>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