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智妙答乾隆
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虽然他没有点化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住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马上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了,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不尊敬朕?该当何罪?”
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不尊敬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注目,有碍圣上安康,故不敢劳师动众,只小僧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人情入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
在路上,乾隆说道:“和尚,今日朕上山,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考:“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但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来佛带您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
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的聪明机智心生敬佩。
智慧小语:
乾隆多次想使圆智难堪,却没想到每次都被圆智的妙答解除了。他们的对答充分显示了圆智大师的机智聪明,连能言善辩的乾隆都不得不佩服。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智慧,只要你细心去琢磨,定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机智的晏子
晏子是春秋时的齐国人,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是他才高八斗,机智灵活,举国上下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他凭借着好口才和满腹经纶很快就取得了尊贵地位。
一次,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楚国在当时实力雄厚,而齐国正处于发展之中,相对楚国而言落后一些。楚王本来就没有把其他国家放在眼里,一看站在面前的使者毫不起眼,因此对齐国尤其轻视。
楚王看晏子这么矮,一心想把他奚落一番,以显示自己国家的尊贵和强大。他料定晏子受了嘲笑也会忍气吞声,于是,楚王安排在宫殿正门旁边开设了一扇狗洞般大小的城门。晏子驾驶着马车来到宫殿门口,两旁的侍卫按照楚王的意思,把晏子请下马车,领着他来到那扇小门前,说:“我们楚王恭请你从这里进去,他已恭候多时了!”
晏子一看就明白了楚王的意图。晏子忍住怨气,转身走向正门。侍卫立即把他挡在门外,说:“你怎么能从这个门进去呢!请从那边走吧!”
晏子义正词严地说:“拜访人国,理所当然走正门。那边的门充其量是个狗门,我不明白你们强烈要求我走狗门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里边都是狗吗?我要拜访的可不是狗啊!”
守卫士兵一听,无言以对,知道来者不是泛泛之辈,只好乖乖放行。
楚王知道自己的计划弄巧成拙之后,气急败坏,决心寻机把晏子讽刺一番。晏子得意扬扬地走上殿堂,楚王气不打一处来,当着各国大臣的面,尖刻地问:“真没有想到你们齐国竟然连一个像样的人都找不出来!你这样矮小的个子是不是齐国身材最魁梧的?你这样丑陋的长相是不是齐国最漂亮的啊?”
晏子没想到楚王会如此不顾礼仪羞辱自己。他坦然地看着楚王,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大王有所不知,我们齐王素来注重邦交礼仪,在派遣使者出访别国时有很多讲究,其中有个规定就是:贤能的人拜会贤能的国君,庸俗的人就拜会昏庸无能的国君。而我又有何德何能呢?前来拜访大王,还是我求了好半天,齐王才勉强答应的呢!”
楚王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有失王者风范,确实是昏了头。但他看着晏子镇静自若的神情,心中甚是不服。
这天,楚王搜肠刮肚,又想出一个计谋。他安排好一切后,就假意盛情邀请晏子到前厅饮酒说话。正在说话之间,进来几个威猛的士兵,中间一个是五花大绑的罪犯,正低垂着头。
楚王高声问:“你们押的是何人,犯了什么罪啊?”
士兵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大王,此人是从齐国来的,在我国偷了别人的财物。”
犯人连忙跪下求饶说:“大王饶命!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楚王斜视着晏子说:“没有想到你们齐国还盛产盗贼,竟然偷到我楚国来了!”
晏子明白楚王的意图,见楚王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难自己,决定这次再也不能客气了,于是反唇相讥:“橘生淮南为橘,橘移淮北为枳,前者香甜,后者涩苦。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我看不是齐国盛产盗贼,而是您治理的国家提供了适合盗贼生长的土壤吧!否则,这个人在齐国原本安守本分,为何到了楚国却知法犯法、铤而走险呢?”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厉害,从此再也不敢刁难他。
智慧小语:
面对恶意的攻击,不要一味地躲避和忍让,而要适度反击,或者巧妙转换,或者反唇相讥,或者针锋相对,维护自己的尊严。否则,对方就会得寸进尺,使自己非常被动。
展开
——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 卢勤
让孩子们从第一本开始,读到一百,那人生就可以读到一千、一万。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张颐武
希望“中国小学生爱读本百部经典”可以让父母、老师、同学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分享读书的浓浓乐趣。
——台湾教育学专家、美国UCLA博士 王宝玲
“中国小学生爱读本百部经典”包含了让中国小学生“相伴一生,终身受益”的经典图书。
——香港东方教育研究院院长 陈仲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