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五律协同原理
0.00     定价 ¥ 7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266385
  • 作      者:
    柏益尧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五律协同原理》是《环境学系列丛书》之五,阐述环境学基本原理之四——五律协同原理。五律协同是环境调控的核心规律。制约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包括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环境规律五类,人类在实现重大目标的过程中,往往同时受到五类规律的联合作用。五律协同原理提供了五律解析和五律协同两个方法论,前者是系统分析方法,后者是系统综合方法。《五律协同原理》选取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四大领域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五律解析,探索它们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中寻求环境调控空间、调控机遇,并运用五律协同方法进行系统综合,提出了一批富有创意的见解和建议。<br>    《五律协同原理》可供政府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参阅,也可作为环境学课程的辅助教材供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作为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辅助教材和国民科学素质教育读物供大学生和一般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制约人类发展的规律有五类,即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人类在实现重大目标的过程中,往往同时受到五类规律的联合作用,当五类规律作用方向都与目标一致时,它们都成为实现目标的动力,这种状态称为五律协同。人类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目标的途径都应尽可能实现五律协同,这就是五律协同原理。五律协同原理建立了五律解析和五律协同两个方法论,前者是系统分析方法,后者则是系统综合方法。<br>    本章从“现象一规律一科学”的内在联系出发,建立五类现象、五类规律和五类科学之间的对称关系,并结合人类现有的知识体系,举例阐述了五类现象、五类规律和五类科学的本质特征和区别。<br>    1.1 五类现象与五类规律<br>    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通常不需要理性思考就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br>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是客观事物本质或本质之间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体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基本秩序。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人为创造,也不能人为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与否,都稳定地以其铁的必然性发挥作用,人类行为和自然过程都不可能违反它。规律通常隐藏于事物内部,不能为人的感官所直接认识,只有当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时才能够把握之。<br>    人们通过理性思维、实验和实践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并将之系统化、逻辑化,形成具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且不断逼近真理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科学。
展开
目录
序<br>前言<br>第1章 绪论<br>1.1 五类现象与五类规律<br>1.1.1 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自然科学<br>1.1.2 技术现象、技术科学和技术规律<br>1.1.3 经济现象、经济科学和经济规律<br>1.1.4 社会现象、社会科学和社会规律<br>1.1.5 环境现象、环境科学和环境规律<br>1.2 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br>1.2.1 原理<br>1.2.2 五律解析系统分析方法<br>1.2.3 五律协同系统综合方法<br>参考文献<br><br>人口·经济篇<br>第2章 人口发展五律解析<br>2.1 自然约束<br>2.1.1 人口再生产的自然规律<br>2.1.2 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发展的规律<br>2.2 技术促进<br>2.2.1 医疗卫生技术<br>2.2.2 生产技术<br>2.3 经济平衡<br>2.3.1 微观人口一经济规律<br>2.3.2 宏观人口一经济规律<br>2.4 社会引导<br>2.5 环境制约<br>2.5.1 适应生存——环境承载力<br>2.5.2 环境安全<br>2.5.3 环境健康<br>2.5.4 环境舒适与环境欣赏<br>2.6 中国人口发展前瞻与人口-环境调控<br>2.6.1 中国人口发展前瞻<br>2.6.2 中国人口-环境调控<br>参考文献<br><br>第3章 经济发展解析与展望<br>3.1 经济发展的五律解析<br>3.1.1 经济发展的经济解析<br>3.1.2 经济发展的自然解析<br>3.1.3 经济发展的技术解析<br>3.1.4 经济发展的社会解析<br>3.1.5 经济发展的环境解析<br>3.2 中国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br>3.2.1 中国经济发展回顾<br>3.2.2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展望<br>参考文献<br><br>第4章 能源农业发展的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br>4.1 自然解析<br>4.1.1 资源量<br>4.1.2 种质资源<br>4.1.3 土地资源<br>4.1.4 水资源<br>4.2 技术解析<br>4.2.1 能源农作物种植业技术体系<br>4.2.2 能源畜牧业<br>4.2.3 能源林业<br>4.2.4 能源农业加工业<br>4.3 经济解析.<br>4.3.1 生物燃料的竞争力<br>4.3.2 提升农业的经济地位<br>4.3.3 增加农民收入<br>4.4 社会解析<br>4.4.1 增加就业<br>4.4.2 保障能源安全<br>4.4.3 粮食安全<br>4.5 环境解析<br>4.5.1 积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br>4.5.2 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br>4.6 五律协同度分析<br>参考文献<br><br>资源篇<br>第5章 能源环境调控五律解析<br>5.1 自然解析<br>5.1.1 资源量<br>5.1.2 自然属性<br>5.2 技术解析<br>5.2.1 化石能源<br>5.2.2 核电<br>5.2.3 水电<br>5.2.4 风电<br>5.2.5 太阳能<br>5.2.6 氢能<br>5.2.7 生物质能<br>5.3 经济解析<br>5.3.1 化石燃料价格<br>5.3.2 成本比较<br>5.3.3 生物质产业<br>5.4 社会解析<br>5.4.1 能源安全<br>5.4.2 社会接受度<br>5.4.3 就业<br>5.5 环境解析<br>5.5.1 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br>5.5.2 生态环境影响<br>5.6 中国能源-环境调控策略<br>5.6.1 中国未来能源需求情景分析<br>5.6.2 未来能源供给策略<br>5.6.3 节能策略<br>参考文献<br><br>第6章 四地平衡五律解析<br>6.1 四地平衡的基本概念<br>6.1.1 四地<br>6.1.2 四地平衡<br>6.1.3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需求预测<br>6.2 四地平衡五律解析<br>6.2.1 自然解析<br>6.2.2 技术解析<br>6.2.3 经济解析<br>6.2.4 社会解析<br>6.2.5 环境解析<br>参考文献<br><br>第7章 大西线调水的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br>7.1 大西线调水五律解析<br>7.1.1 自然解析<br>7.1.2 技术解析<br>7.1.3 经济解析<br>7.1.4 社会解析<br>7.1.5 环境解析<br>7.2 大西线调水五律协同<br>……<br>环境篇<br>第8章 大气环境问题五律解析<br>第9章 水环境调控的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