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地震伤救治学
0.00     定价 ¥ 80.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9139493
  • 作      者:
    曹勇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地震伤救治学》主要包括地震伤救治的组织、管理,生命体征的急救与支持,地震伤出血的现场止血与包扎,骨折急诊与后期处理,严重烧伤、多发创伤、挤压伤的应急处理以及地震伤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结合抢救、检查和治疗3个环节,详细叙述了救治地震伤应注意的问题,还特别指出了常见的诊断和治疗误区;深入细致地阐明了地震伤救治技术、地震现场抢救技术、震后易发传染性疾病与防疫技术、机体康复和震后心理康复;就地震伤情特点、地震一线、二线救治等几个方面问题深入浅出地作了介绍;对挤压延迟性损伤在医学科技方面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同时根据地震外伤的时空特点,制定了地震外伤的院前、院内治疗程序和原则;针对地震伤救治卫勤保障、展开布局救治工作流程管理与实施及涉及的伦理问题作了详细规范。
展开
内容介绍
    《地震伤救治学》全面介绍了地震伤救治的组织管理及各类地震创伤的救治方法。重点对地震造成的机械性损伤、挤压综合征、各类地震创伤及多发创伤等提出了医疗救治指导意见。对特殊人群创伤和特殊原因损伤的救治,心理干预,伦理问题,创伤后并发症及辅助治疗,护理,后勤保障,灾后传染病监测与卫生防疫也进行了论述。《地震伤救治学》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对地震伤员的救治及其他成批伤员的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可供从事创伤救治的临床医师,医学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人员研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地震伤救治总论<br>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大地震,对许多人来讲是永难忘怀的经历,不仅仅是大地受到动摇、社会受到震撼、人身受到伤害,许多家庭破碎,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展现出强大的互助精神,许多个人、团体主动投入救助灾民的行列,其所展现出来的全民动员的社会力、行动力令人动容,也对中国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凝聚力。<br>    第一节 概述<br>    地震灾害为群灾之首,具有预报难度大、破坏面广、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重等特点。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强,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瞬间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可将一座现代化城市夷为平地,使整个社会功能瓦解以致引起社会的动荡,给每一个家庭和社会留下历史性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对地震灾害有详细的认识。<br>    一、地震灾害的概念<br>    地震灾害是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导致人员伤亡,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有大有小,尽管小地震数目比大地震多得多,但总能量中的大部分仍是由大地震释放的。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海量的大地航空测量、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高分辨率三维地形资料、数字地震资料不断获得,交流手段空前快捷,地震学研究已经进入了数字地球的阶段。这些都给地震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这些优势,人们必将加深对地震本质的认识,增强人类抵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能力。<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地震伤救治总论<br>第一节  概述<br>第二节  地震伤救治研究<br>第2章  地震应激反应心理干预<br>第一节  地震灾害与应激反应<br>第二节  震后急救期的心理干预<br>第三节  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心理干预<br>第3章  地震伤救治中的伦理问题<br>第一节  灾害医学救援的伦理问题<br>第二节  灾害医学救援的伦理学原则<br>第4章  灾害救治指导策略<br>第5章  地震伤急救的医疗支持管理<br>第一节  地震伤救治卫勤保障<br>第二节  地震伤救治分类工作<br>第三节  地震伤救治后送转运工作<br>第6章  急救<br>第一节  现场急救<br>第二节  院内急救<br>第7章  骨盆、四肢损伤的救治<br>第一节  骨盆损伤的救治<br>第二节  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的救治<br>第三节  软组织损伤的救治<br>第8章  挤压综合征的救治<br>第一节  概述<br>第二节  诊断策略<br>第三节  预防肾功能不全<br>第四节  治疗措施<br>第9章  脊柱、脊髓、周围神经损伤的救治<br>第一节  脊柱和脊髓损伤的救治<br>第二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救治<br>第10章  颅脑损伤的救治<br>第一节  我国地震颅脑伤员救治研究进展<br>第二节  颅脑损伤的现场救治<br>第三节  颅脑损伤伤员的后送与转运<br>第四节  颅脑损伤的分级治疗<br>第五节  颅脑损伤的后方医院治疗<br>第11章  胸部损伤的救治<br>第一节  伤员救治<br>第二节  感染防护措施<br>第12章  腹部损伤的救治<br>第一节  腹部损伤的发现及救治方法<br>第二节  地震引起的胃肠应激性溃疡<br>第三节  多发伤及并发症的现场救治<br>第13章  泌尿系统损伤的救治<br>第一节  肾损伤<br>第二节  输尿管损伤<br>第三节  膀胱损伤<br>第四节  尿道损伤<br>第14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救治<br>第一节  急救的几个阶段<br>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地震伤的诊治特点<br>第三节  急救处理<br>第四节  地震灾后的口腔医疗保健行动计划<br>第15章  耳、鼻、喉、颈部损伤的救治<br>第16章  眼部损伤的救治<br>第一节  发现及救治方法<br>第二节  分类场、检诊专家及硬件支持系统<br>第17章  多发伤的救治<br>第一节  多发伤特点及救治方法<br>第二节  分类场、检诊专家及硬件支持系统<br>第18章  重症监护<br>第一节  重症监护基本内容<br>第二节  创伤后并发症监护<br>第19章  创伤特殊感染<br>第一节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br>第二节  真菌感染<br>第20章  儿童创伤的救治<br>第一节  地震现场发现及救治方法<br>第二节  现场分类<br>第三节  抗感染药品<br>第四节  儿童多发伤及并发症的现场救治<br>第21章  孕妇损伤的救治<br>第一节  发现及救治方法<br>第二节  分类场、检诊专家及硬件支持系统<br>第三节  多发伤及并发症的现场救治<br>第22章  老年人创伤的救治<br>第23章  创伤后辅助检查与治疗<br>第一节  临床检验<br>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br>第三节  超声检查<br>第四节  心电图<br>第五节  内镜<br>第六节  麻醉<br>第七节  输血<br>第八节  营养<br>第九节  康复<br>第十节  高压氧<br>第24章  地震伤的护理<br>第一节  组织与管理<br>第二节  创伤护理<br>第三节  心理护理<br>第四节  康复护理<br>第25章  医疗辅助保障<br>第一节  药品供应<br>第二节  器材供应<br>第三节  远程会诊系统<br>第四节  医疗信息情报<br>第五节  质量控制<br>第26章  后勤保障<br>第一节  交通保障<br>第二节  补给保障<br>第27章  灾后传染病监测与卫生防疫<br>第一节  意义<br>第二节  灾后传染病的风险因素<br>第三节  传染病预防措施<br>第四节  传染病暴发调查与控制<br>第五节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br>第六节  医院感染控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