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临床治验精粹》:
20.扁桃体肿大并有持续性低热
用滋阴至宝汤
川某,14岁,男。初诊1981年10月8日。主诉自今年1月起有持续低热,经耳鼻科检查,告知系扁桃体化脓所致。患者曾有多次扁桃体发炎病史。1月28日接受了手术。
术后,仍易患感冒,且低热持续不消,高时可达38℃,几经治疗仍不能愈。此外,还伴有咳嗽、盗汗,严重时睡衣尽湿透。
舌有白苔,咽部发红。腹诊所见有明显胸胁苦满。据此投给了小柴胡汤加桔梗、石膏,并用黄柏末液含漱。三周后热感虽消失,但仍有37.1℃左右低热不消,故改用滋阴至宝汤。服后方一个月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体力亦复原。
滋阴至宝汤载于《万病回春》妇人虚劳门,对外感后,微热不消,有虚弱倾向者,常用此方。《回春》日治:“诸虚百损。健脾胃、养心肺、退潮热、除骨蒸、止咳嗽、化痰涎、收盗汗。”
处方构成为:当归、芍药、白术、茯苓、陈皮、知母、柴胡、香附、地骨皮、麦门冬各3g,贝母2g,薄荷、甘草各lg。
从处方构成中,可以充分理解《回春》所载各主治项目之根据。
21.慢性扁桃体炎用驱风解毒汤及黄柏末
山某,57岁,女。初诊1983年3月。体格、营养、面色均一般。主诉5年前起易感冒,反复患扁桃体炎,易化脓,每次均发高热。近来手指发颤、躯体也有时颤抖。其他有鼻塞、口苦、口渴、恶心等。咽部诊查可见舌有白苔,扁桃体红肿,但不算很严重,故而投给了驱风解毒汤并用黄柏末溶液含漱。服用药剂1个月后,不再容易感冒了,咽痛已止,未再发热。服药3个月后,一般状态良好,生活得很愉快、安适。
22.咽喉阻塞、咽下困难用利膈汤
合茯苓杏仁甘草汤
山某,61岁,女。初诊1982年12月。体型瘦,面色不佳,苍白而带有不安表情,神经处于亢奋状态。一年前起,咽部有阻塞感,吃酸梅干最舒服,似乎食管自动张开,食物可顺畅通过;但其他食品却难于通过,总像有物阻塞,不适感长期不消除。在此影响下,一年内消瘦了7kg,目前体重仅37kg。
医院检查未能确诊,自学汉方书后,从药店购回半夏厚朴汤试服,亦无效果。其他症状有肩凝、腰痛、轻度视物朦胧。腹部虚弱,有胃内停水。初诊时血压150/85mmHg。
对咽头痞塞,使用半夏厚朴汤无效时,笔者多试用名古屋玄医创意研制的利膈汤。此方可用于食管癌、食管狭窄、食管息肉、食管痉挛、食管憩室以及咽头痞塞感、咽下困难等症。以本方与甘草干姜汤合方,或与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方而用者居多。方中的半夏有治痰饮所致呕吐、利水饮、下气、去湿痰之效。栀子则有解心胸间郁热、排除痞塞、降气之能。附子则能通阳气、散壅滞、温经。
茯苓杏仁甘草汤可开胸中痞塞,具有去胸中水,引气下降之效,故笔者以之与利膈汤合方用之。
处方为:半夏6g,栀子3g,附子lg,茯苓6g,杏仁4g,甘草lg。
服药一个月后,咽及胸中感到很舒爽,痞塞感几乎已忘掉;2个月后,体重增加3kg而达40kg,血压为130/80mmHg。患者称服药后已不再感到有病。开始曾担心所患为食管癌,相信是这一处方治好了病。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