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论语疏解
0.00     定价 ¥ 55.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0119953
  • 作      者:
    黄克剑撰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为读者们解释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千古名句。
展开
作者简介
  黄克剑,1946年生于陕西虢镇。曾先后任教于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两难中的抉择)、《寂寞中的复兴》、《挣扎中的儒学》、《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心蕴林——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百年新儒林-当代新儒学八大家论略》、《黄克剑自选集》、《美:眺望虚灵之真际-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读解》、《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釆》(合著)、《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译有《政治家》([古希腊]柏拉图著),主编有《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中华文化图典》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历来注释《论语》皆以剖章析句为能事,罕有学者统摄诸章以探究其所在篇帙的总体意趣。作为一种尝试,《论语疏解》在经心于章句的辨悉时亦以篇为一可理解的散逸整体,对其看似互不连属的章句间隐然贯穿的命意作了略成一家之言的阐释。
  与依篇疏解构成一种互补,《论语疏解》对章句的理会除字词、句脉的必要训释外尚颇重相关古籍对其意之所属的印证。由参酌而考辨去孔子立教未远之战国以至两汉遗籍,不仅有助于把握语境不详的各则语录的指归所在,也为窥知整个孔门义理的原委提供了一条富于历史真切感的蹊径。
  作者把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置于先秦人文眷注重心由“命”而“道”转换的枢纽地位,这使《论语疏解》获得了一个解读和品评《论语》的独特视角。
展开
精彩书摘
  孔子的生命格调很高,但这高又不在真切的性情之外。魏晋时代,何晏、王弼之间有过“圣人无情”与“圣人有情”的争论。如果依他们都把孔子尊为圣人而论,王弼的“圣人有情”论显然更切近孔子的生命情调。可以设想,孔子一旦被削去了性情,那就可能变为某种理境上的一尊偶像。偶像化了的孔子也许依然是可敬的,只是已不再可爱。孔子其人固然因为他对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的指点而分外可敬,但他毕竟也还是一个极可亲的人。在孔子的人生践履中,理境和情境是相融为一的,理之所至也是情之所在,他所领悟到的那一层人道而天道的理致是培壅或润泽于一种高尚的情操的。如果体会不到这种情操,不能在这种情操上达到相当的生命的共感,而只是一味拘泥于孔子一些说法的字面语义和逻辑,那就既不可能理解孔子,也不可能真正读懂孔子那些往往带有随机指点性质的话语。
  关于孔子,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在他(孔子)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119页,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由此,他甚至以嘲讽的口吻断言:“(对于西方人说来)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同上书,12。页)这样品评孔子显然与孔子的真实生命无缘,它只是表达了品评者所特有的思辨的傲慢。其实,思辨从来就不是哲人智慧的唯一品格,甚至也不是它的必要品格。孔子是圣贤,也是哲人,要从这里有所发现,需要摒除思辨的偏见,改换另一种眼光。黑格尔告诉人们:“哲学史上的事实和活动有这样的特点,即:人格和个人的性格并不十分渗入它的内容和实质……在哲学史里,它归给特殊个人的优点和功绩愈少,而归功于自由的思想或人之所以为人的普遍性格愈多,这样没有特异性的思想本身愈是创造的主体,则哲学史就写得愈好。”(同上书,7页)以此为绳墨,他为后人留下了第一部真正具有世界视野的哲学史著述《哲学史讲演录》。不过,既然是以“没有特异性的思想本身”为“创造的主体”,这样的哲学史就只能是哲学史的思辨或思辨的哲学史。在这思辨的哲学史中,“特殊个人”的丰润的生命情调被排除或被外在化了,留住的不过是与逻辑演绎相应的抽象化了的运思。
展开
目录
孔子与《论语》
学而第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