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脆弱程度远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像:在持续缺氧的情况下,只需10秒钟左右,大脑就会丧失知觉;如果持续6分钟以上,将形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损伤状况下,不管多么高明的医生,都无法让你的大脑恢复原来的状态!
也许你觉得这种情况离我们很远,事实上,大脑缺氧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是一种常态,尤其是对于那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导致大脑缺氧的原因有很多。从环境的角度上讲,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大脑缺氧的元凶之一。当化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气弥漫在城市中的时候,当各类汽车的尾气喷射在马路上的时候,当你在火车站或人员拥挤且封闭的公共场所里呼出二氧化碳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都在不同程度上处在缺氧的状态之中。
这些外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想和我们的祖先一样呼吸清新的空气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愿望。为了在现代化的都市中生活,我们必须付出一些代价。而大脑缺氧就是其中之一。
环境的影响不是大脑缺氧的惟一元凶。大脑缺氧的发生还和我们的用脑方式直接相关。超长时间用脑、用脑方法不当、精神压力过大,都会导致我们的大脑缺氧。这些因素和环境不同,它们都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我们能够稍稍改变一下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以及方法,就可以极大地缓解大脑缺氧的情况。可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将大脑当作廉价的机器驱使,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我们的大脑备受其害,且工作效率越来越低。
我们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房间,同样的身体状态,在阅读不同的书籍时效果完全不同。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书,比如漫画、小说、时尚杂志之类的书,看很久也不会疲惫。
展开
——安东尼·罗宾斯
我们没有办法经常使人感到满足,但我们可以把话说得使人高兴。掌握神奇机智的语言应变技巧,无论是对演讲还是对于谈判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戴尔·卡耐基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对企业内部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
——余世雄
沟通,我说给你听不算,你说给我听也不算。沟通是我说了你有反应以后我再反应过去,还得都听得进去,然后产生一起的行动,才算沟通。
——曾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