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谢锡亮灸法:治疗·养生·保健
0.00     定价 ¥ 27.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9135525
  • 作      者:
    谢锡亮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治疗·养生·保健
  唐?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重视灸法,他在《千金方》上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疬瘟疟之气不能著人”。
展开
作者简介
  谢锡亮,男,汉族,生于1926年9月,河南省原阳县人,早年毕业于日文专科学校,1948年学习中医,1953年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先生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的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60余年。 
    曾在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工作30多年,并于1987年创建襄汾县中医医院。历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中医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山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 
    著有《灸法与保健》、《灸法》、《家庭实用保健灸法》、《针术要领》、《长寿与三里灸》等。发表过《用直接灸法防治艾滋病》等90余篇文章,还设计了简便易用的“子午流注推算盘”,拍摄了《中国传统灸法》电教片等。 
    历年来医治了大量的常见病及一些疑难病。尤其善用针灸之术,惯用深刺风府和灸法。主张用药贵专而不在多,取穴宜精而不在繁,简、便、廉、验能治大病方为良医。本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原则,认真研究人体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方法。用灸法治疗乙型肝炎,采用在穴位上直接施灸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近些年来在台湾省《自然疗法》、《明通中医药》上宣传针法灸法。 
    热爱中医教育事业,举办过30多期针灸学习班,培养出了近百名成才的中医学徒。非常重视医德教育,把“大医精诚”当作座右铭,让学生背诵,心传言教,努力躬行。现在虽届耄耋之年,但研究中医学的志向不衰,仍在为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努力工作。 
    2009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谢锡亮灸法(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详细介绍了著名老中医谢锡亮从医60余年对灸法的深刻理解、独特经验及举办30余期针灸培训班的讲义精华。全书共10章,包括灸法概论、灸法基本知识、常用灸法及技巧、经络穴位、保健灸法、常见病灸法治疗、灸法医案、名医灸法及灸法医话等。《谢锡亮灸法(第2版)》内容丰富,阐述简明,文图并茂,方法简便实用,疗效确切,是学习和应用灸法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院校学生和灸法爱好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士、针师。到公元1027年的宋仁宗时代,铸成铜人,做为考试和画经点穴之用,开世界模型教学之先声。
  这种疗法具有易学易用、经济、安全效速、治病广泛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所欢迎。历朝各代,在民间广为应用。可是到了清代,由于封建思想特别浓厚,当时的上层人物认为针灸的时候要宽衣解带,赤身露体,有伤大雅,非奉君之道。于道光2年(1822年),竟然下令,在太医院里取消了针灸科。这样一来,这门学术的发展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可是在民间却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所以针灸医学一直留传下来了。
  解放前,统治者根本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再加上崇洋媚外、民族虚无主义及中医不科学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对祖国的文化遗产横加摧残,甚至于1929年要下令取缔中医,所以这门有效的医疗方法几乎被取消。在这一段时期内形成了湮没不彰、守旧不前的局面。此时,中医界有志之士纷纷奋起,据理力争,保护国粹。如江苏澄江承淡安氏,秉承家传,擅长针灸,热心提倡,私人成立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首创中国针灸专门学校,开办针灸疗养院,大力著述和培养人才,编辑《针灸杂志》、《针灸医学》57期,曾东渡日本考察针灸医学,向全国及海外传播,颇著成效。
  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关心人民的健康事业,号召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针灸医学才得到空前的发展。我国除各中医院校设有针灸课或针灸系以外,还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成立国际针灸进修学院,北京、南京、上海设有三个分院专门招收国外学员,有许多专家、博士、医师来我国学习针灸,目前已举办数十期。解放后30年来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针灸文章已达9000多篇,发行针灸图书171种。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灸法概论
第一节  针灸医学简史
第二节  灸法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历代医家对灸法的论述
一、灸法,不论虚实寒热,无所不宜
二、热病不可灸
三、热病也可以灸
四、针、灸、药要因病而施
第二章  灸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灸法的概念与分类
一、什么是灸法
二、灸法的分类
第二节  灸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功用、主治
一、灸法的适应证
二、灸法的禁忌证
三、灸的功用及主治
第三节  施灸壮数及疗程
第四节  灸的原料及制法
一、艾绒的制法
二、艾卷的制法
三、艾炷的制法
第五节  施灸时的感传
一、感传与嗜热点
二、古今医家对施灸感传的发现与研究
第六节  施灸应注意事项
第三章  常用灸法及技巧
第一节  直接灸法
一、化脓灸(重直接灸)
二、非化脓灸(轻直接灸)
第二节  间接灸法
一、隔姜灸法
二、隔蒜灸法
三、隔附子饼灸法
四、隔盐灸法
第三节  温针灸法
第四节  艾卷灸法
一、实按温热灸法
二、悬起温和灸法
三、温灸器灸法
第五节  其他灸法
一、烧灯火灸法
二、天灸
三、电热灸
第四章  保健灸法
第一节  保健灸法概述
第二节  保健灸的实效
第三节  保健灸的方法和主要穴位
一、大椎
二、风门
三、身柱
四、脾俞
五、肾俞
六、中脘(太仓)
七、关元(丹田)
八、曲池
九、郄门
十、足三里
十一、阳陵泉
十二、三阴交
第四节  保健灸的配穴处方
第五章  经络和穴位
第一节  经络
一、经络的含义
二、经络的命名
三、经脉的循行部位
四、脏腑经脉的分布规律
五、经脉的循行规律
六、经脉的循行程序
七、脏腑的表里关系
八、脏腑经脉的属络关系
九、表里经脉交接
十、手足经脉相传
十一、十五(六)络脉
十二、奇经八脉
十三、经络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二节  穴位
一、特要穴
二、划经点穴的方法
三、分部取穴表
四、经穴的主治原则
附5A  十四经脉简要穴分寸歌
第六章  常见病的治疗配穴法
一、常见症状及杂病
二、呼吸系统疾病
三、循环系统疾病
四、血液系统疾病
五、消化系统疾病
六、神经系统疾病
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八、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
九、运动系统疾病
十、地方病
十一、外科及皮肤科疾病
十二、妇产科疾病
十三、儿科疾病
十四、五官科疾病
十五、艾滋病、早老性痴呆
附6A  用直接灸法防治乙型肝炎、艾滋病、恶性肿瘤
一、乙型肝炎
二、艾滋病
三、恶性肿瘤
第七章  灸法医案
一、内科疾病
二、外科疾病
三、妇科疾病
四、儿科疾病
五、五官科疾病
六、过用激素综合征
第八章  名灸介绍
一、黄帝灸法
二、扁鹊灸法
三、窦材灸法
四、日本代田文志灸法
五、日本其他诸家灸法
第九章  灸法医话
一、东渡归来话灸法
二、承淡安氏灸法残稿
三、日本·间中喜雄论灸法
四、灸疗杂话
五、长灸关元、足三里可保健康说
六、简便廉验的灸法
七、灸法琐言
八、三里灸长寿歌
九、中国特有的医术——灸法治疗慢性难治性疾病
十、灸法与顽固性皮肤病
十一、直接灸法的要诀与技巧
十二、初识直接灸法
十三、百岁医生金南洙
第十章  灸法的科学研究进展
一、有关灸法的文献资料摘要
二、日本对灸法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三、灸法作用机制及免疫学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