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妊娠分娩育儿实用大百科
0.00     定价 ¥ 2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7530056
  • 作      者:
    《妊娠分娩育儿实用大百科》编委会编著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妊娠分娩育儿实用大百科(超值白金版)》是中国家庭必备的孕产育儿书,孕产育儿类全国畅销书,内容更全面,理念更先进,方法更科学,体例更实用。
  孕前、孕期和产后保健秘诀
  孕育聪明宝宝的完美胎教方案
  胎儿生长发育40周全程监测
  安全无痛分娩的科学方法
  婴幼儿健康护理常识和营养方案
  早期教育与潜能开发指南
  介绍国内外最先进的育儿理念
  综合国内外最新的孕产、育儿研究成果
  倾力打造最适合中国家庭的孕产、育儿指南
  全面解答中国家庭最关注的孕产、育儿问题
  中国家庭必备的孕产育儿书,揭示轻松孕产和育儿的秘诀,全案解决妊娠、分娩、育儿问题
  全面:一部囊括妊娠分娩育儿过程所有常识和方法技巧的百科全书,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孕前准备、孕期保健、胎儿的生长发育、产前检查、分娩和产后护理、婴幼儿护理和生长发育、常见疾病的护理、家庭教育等知识,以及各种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实用技巧。此外,对同类书较少涉及的不孕不育问题也进行了科学详细的介绍。
  系统:《妊娠分娩育儿实用大百科(超值白金版)》对信息丰富而庞杂的孕产育儿相关的知识、热门话题、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方法技巧进行系统梳理,分别从孕前、孕期、分娩、6个月以下的婴儿、6个月到1岁的婴儿、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几个阶段讲述有关问题,是一部系统的专家全程跟踪式孕产育儿指南。
  权威:由国内产科、遗传学、产前诊断、新生儿护理、儿童保健、早期教育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分别撰写相关内容,为读者答疑解惑,提供最权威的指导方案,让读者在家就能轻松享受到权威专家的指导。
  科学:囊括国内外产前诊断科学、产科学、不孕不育治疗技术、儿童健康等领域最先进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最新的育儿理念和早期教育理念,对最受家长关注的育儿难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案,帮助读者真正实现科学孕产,科学育儿。
  实用:为满足中国年轻父母的实际需要,《妊娠分娩育儿实用大百科(超值白金版)》从国内各大育儿网站精心筛选出最受家长关注的近1000个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介绍了实用的科学孕产和育儿知识,并提出了最实用、最具操作性、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简明:科学系统地按阶段分章节,编撰了近1000条妊娠分娩育儿实用知识。采用百科全书式的体例进行编写,层次清晰,便于查阅和使用。
  ·针对中国年轻父母实际需要进行编写
  ·精心编选最受中国父母关注的孕产、育儿问题
  ·由产科.遗传学、产前诊断、新生儿护理、儿童保健、早期教育等领域权威专家共同打造
  ·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孕产和育儿研究成果
  ·介绍当今最新的育儿理念和育儿方法
  ·提供孕育聪明宝宝的完美胎教方案
  ·揭示轻松孕产和育儿的秘诀
  ·提供婴幼儿健康护理和营养方案
  ·推荐早期教育与潜能开发的最佳方案
  ·全案解决妊娠分娩育儿的所有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妊娠分娩育儿实用大百科(超值白金版)》是一部从中国年轻父母的实际需要出发,真正实用的孕产、育儿大百科,由国内产科、遗传学、产前诊断、新生儿护理、儿童保健、早期教育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打造而成,旨在帮助中国年轻父母轻松度过孕产期,解决育儿难题。
  《妊娠分娩育儿实用大百科(超值白金版)》分“孕育篇”和“养育篇”两部分,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妊娠、分娩、育儿方面的知识,涉及年轻父母在孕育宝贝和养育宝贝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难题,并按时间顺序分阶段编写,便于读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阅读。全书信息丰富,权威科学,囊括子国内外产科、育儿、早期教育等领域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是孕期、育儿的必备指南。其中,“孕育篇”包括“准备怀孕”、“孕期保健”、“准妈妈的变化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孕期检查和孕期疾病”、“分娩和产后护理”等,将帮助读者掌握孕前、孕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轻松做一个快乐的准妈妈。此外,还由不孕不育专家执笔编写了一章的“治疗不孕不育”,针对现代人高发的不孕不育症做了专门探讨,提出了科学方案,为相关人群带来了福音。“养育篇”包括“6个月以下的婴儿”、“6个月到1岁的婴儿”、“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家庭教育”、“健康小词典”等6章,帮助读者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智能训练,培养各种社会能力,帮助宝宝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真正实现轻松育儿。
展开
精彩书摘
  2.孕前染色体检查
  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倒位等,是导致遗传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可通过精子或卵子细胞将异常的染色体传给子女,导致遗传病的发生。由于目前在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办法,所以危害性很大。但是通过做遗传咨询,再加上婚前染色体检查,就可以发现染色体的异常,预测出胎儿发生畸形的危险程度。所以很多专家都认为,在婚前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染色体易位和倒位的人由于细胞内的基因没有丢失,所以并不会表现出什么异常的特征,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胎儿的畸形或引起流产,因此说这样的人也是很危险的。通过染色体检查,就可以发现这种潜在的危险,及时采取节育或者是流产措施,以避免因为盲目保胎而带来的危害。如果是性染色体异常,那么这样的人就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甚至没有生育能力,这也可以让新婚的夫妻早做其他的打算或者是采取相应的措施。
  染色体检查其实很简单,也没有任何痛苦,只需要从口腔中刮取一些细胞就可以进行了。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存在破坏、缺失或增多的现象,如果染色体检查完全正常,那么你们就等于是领到了一张婴儿的准生证,可以生育了。但如果在某条染色体上发现了异常,那就应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患儿的出生。虽然染色体检查很简单,对于优生优育也非常重要,可是有些人却对它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把染色体检查当回事或者是根本就不去做检查,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因此说,在婚前进行染色体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康,那么就一定要认真对待婚前的染色体检查。不要觉得这种检查只是应付了事,可有可无的。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那就晚了。与其在孩子出生后哀叹自责,还不如提前做好准备,不给自己后悔的机会。
  3.选择性别规避遗传风险
  性别与遗传病规律
  有些遗传病的发生与性别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伴性遗传,它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引起的疾病。伴性遗传病分为X伴性遗传病和Y伴性遗传病两大类,在遗传上具有一些特殊的规律。比如说有些疾病只通过母亲传给儿子,但不传给女儿;而有些疾病则只通过父亲传给女儿,但不传给儿子。这就是所谓的交叉遗传。
  关于伴性遗传病的显隐性关系,简单地说,X染色体与Y染色体并不是同源染色体,在两种染色体上也不存在等位基因。也就是说,当一个男人的X染色体上存在致病基因的时候,Y染色体上并不具备相应的基因来掩盖它,所以这种疾病的症状就会在这个男人的身上表现出来。同样的道理,如果在他的Y染色体上存在致病基因,X染色体也没有相应的基因来加以掩盖,所以症状也会表现出来。
  X伴性遗传病又可以分为X伴性显性遗传病和X伴性隐性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所引起的称为X伴性显性遗传病,而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所引起的则称为X伴性隐性遗传病。遗传性肾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等病症属于X伴性显性遗传病;血友病、色盲、夜盲等疾病则属于X伴性隐性遗传病。
  X伴性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只传给自己的女儿,但不传给儿子;女性患者则既可能传给儿子,也可能传给女儿,二者发病的概率均为50%。这种疾病的遗传性很强,可以连续几代遗传,但是患者的正常子女并不会带有致病基因,也不会再传给后代。通常情况下,正常夫妻的子女是不会出现这类遗传病的,除非发生基因突变。
  在发病比率上,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因为这种致病基因只要在一条X染色体上存在,就可以表现出来,男女都是如此。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发病的概率更高。但女性的病情通常都要比男性轻,因为女性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加以掩盖,可以减轻病情,而男性却没有这样的掩盖作用,所以病情往往比女性重。
  X伴性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要远远多于女性,因为只有两条带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相遇的时候,女性才会患病,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而男性则是只要出现致病基因,就会患病。概率比较小,但如果是近亲结婚,概率则会大大增加。
展开
目录
孕育篇
第一章 准备怀孕
1.孕前检查
2.孕前染色体检查
3.选择性别规避遗传风险
4.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5.年龄对生育的影响
6.选择最佳季节受孕
7.不宜受孕的七种情况
8.想生男孩的必要准备
9.想生女孩的必要准备
10.了解怀孕过程
11.有关怀孕知识的误区
12.了解排卵期
13.如何提高受孕率
14.怀孕的征兆
15.去医院检查是否怀孕
16.自己判断是否怀孕
17.尽早知道是否怀孕很重要
18.确知怀孕后的心态调整
19.避孕方法对怀孕的影响
20.孕前食谱

第二章 孕期保健
1.推算预产期
2.怀孕早期避免搬重物
3.早孕用药需谨慎
4.科学进食
5.远离X线检查和紫光灯
6.孕期保护牙齿和牙龈
7.应对恶心和晨吐反应
8.流产有什么症状
9.唾液分泌过多
10.胃肠胀气、胃痛、烧心
11.晕厥和不适
12.眼睛问题
13.骨盆疼痛
14.腿痛
15.胸痛
16.腰痛
17.克服孕早期的慵懒困倦
18.如何克服失眠问题
19.如何解决尿频问题
20.孕早期如何进行性生活
21.准妈妈过性生活要谨慎
22.准妈妈应该怎么睡
23.如何解决便秘问题
24.孕期要保“重
25.孕期如何穿着
26.孕期如何保持胸部美丽
27.孕早期胸的变化
28.如何选择文胸
29.为何怀孕后有乳汁溢出
30.孕期需要提前护理乳头吗
31.有利于产后恢复的姿势
32.孕期要细心呵护脸部皮肤
33.油性肤质的孕妇如何护肤
34.脸上有黄褐斑怎么办
35.准妈妈化妆要慎重
36.孕妇不宜穿高跟鞋
37.妊娠纹
38.怀孕期间头发的变化
39.先天疾病和遗传疾病的区别
40.环境对宝宝发育的影响
41.染色体畸变对宝宝发育的影响
42.了解怀孕前的风险
43.高危妊娠
44.高危妊娠监护
45.阴道出血
46.考虑如何喂养宝宝
47.为什么会出现双胞胎
48.为什么会出现三胞胎
49.多胎怀孕注意事项
50.怀孕中期的运动
51.孕期运动有什么好处
52.运动后身体过热有何危险
53.孕期要多散步
54.孕妇能进行体育运动吗
55.剧烈运动要小心
56.怀孕中期的性生活
57.怀孕中期的营养
58.孕期腿抽筋怎么办
59.感觉胎动
60.孕期阴道分泌物增多正常吗
61.孕期的兴奋与担忧
62.参加产前培训班
63.如何缓解背痛
64.怀孕期间的梦
65.怀孕后期的锻炼
66.骨盆底肌肉的锻炼
67.孕后期的营养和饮食嗜好
68.孕后期胸部的变化
69.制订分娩计划
70.参观产房
71.孕后期的性生活
72.呼吸短促
73.肩臂痛
74.体内燥热
75.怀孕后期的失眠
76.分娩前的情绪
77.孕期不能吃得过多
78.孕期不能吃得太少
79.孕期体重增长不能过多
80.孕期要调整吃素食的习惯
81.孕期饮食多样化
82.孕期禁忌食物
83.孕期要多喝水
84.孕期如何工作
85.孕期洗浴要注意
86.孕期旅行须知
87.孕期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88.孕期食谱

第三章 准妈妈的变化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第22周
第23周
第24周
第25周
第26周
第27周
第28周
第29周
第30周
第31周
第32周
第33周
第34周
第35周
第36周
第37周
第38周
第39周
第40周
第41周
第42周

第四章 孕期检查和孕期疾病
1.第一次产前检查
2.妊娠中期的检查
3.妊娠后期的检查
4.超声波检查如何进行
5.第1次超声波检查
6.第2次超声波检查
7.第3次超声波检查
8.医疗检查和孕妇自查
9.颈部透明度检查
10.血清标记物检测
11.羊膜穿刺术
12.绒毛取样法
13.脐带血抽取法
14.孕期慎重用药
15.孕期预防接种
16.放射和辐射对孕妇的影响
17.孕期谨防感冒
18.谨慎用药
19.防治感冒家庭秘方
20.常见疾病对胎儿的影响
21.儿童疾病对胎儿的影响
22.常用药对胎儿的影响
23.流产有什么症状
24.宫外孕
25.葡萄胎
26.先兆子痫
27.胎儿发育迟缓和营养不良
28.前置胎盘
29.胎盘早剥
30.贫血
31.腕管综合征
32.手指、手腕和脚踝肿胀
33.便秘
34.痔疮
35.静脉曲张
36.尿道问题
37.瘙痒症
38.白带异常
39.风疹
40.弓形虫病
41.痢疾
42.传染性疾病
43.尿道感染
44.病毒性肝炎
45.孕期受伤
46.糖尿病
47.高血压
48.心脏病
49.肥胖
50.过敏症
51.子宫纤维瘤
52.卵巢囊肿
53.癫痫
54.艾滋病
55.疱疹
56.淋球菌病及衣原体感染
57.梅毒
58.酒精中毒
59.Rh因子
60.胎儿偏大或偏小
61.子宫颈内口松弛
62.孕期胆汁郁积症

第五章 分娩和产后护理
1.分娩的基本知识
2.产前应为宝宝准备的物品
3.应为产后准备的用品
4.分娩前的呼吸练习
5.分娩前的肌肉练习
6.分娩前的放松练习
7.临产准备
8.见红
9.破水
10.破水后该怎么办
11.记录宫缩时间
12.宫缩应对策略
13.何时入院
14.到医院后做些什么
15.为什么会早产
16.早产的征兆
17.早产对婴儿的危害
18.早产可以避免吗
19.过期妊娠
20.如何选择妇产医院
21.什么情况下需要引产
22.引产方式
23.第一产程会发生什么
24.应对背痛和坐骨神经痛
25.分娩时如何监护胎儿
26.分娩前可以进食吗
27.丈夫在妻子临产中的作用
28.第一产程中如何放松
29.分娩要持续多久
30.能否选择镇静剂
31.硬膜外麻醉
32.如何选择镇痛方式
33.第二产程中的感受
34.第二产程中如何吸气憋气
35.第二产程应保持何种姿势
36.第二产程中如何用力
37.第二产程宝宝会发生什么
38.何时需要人工辅助分娩
39.外阴切开术助产
40.产钳助产
41.胎头吸引器是怎么操作的
42.胎儿娩出
43.丈夫在宝宝娩出时的作用
44.宝宝出生后放在哪儿
45.臀位分娩
46.分娩双胞胎或多胞胎
47.水中分娩
48.分娩时产妇会阴撕裂
49.如何剪断脐带
50.第三产程会发生什么
51.胎盘娩出
52.分娩后如何缝针
53.应对产后大出血
54.需要选择剖宫产的情况
55.别把剖宫产当分娩捷径
56.什么情况需要紧急剖宫产
57.剖宫产是如何实施的
58.剖宫产后的护理
59.剖宫产之后还能生孩子吗
60.迎接新生儿
61.新生儿体检
62.如果发生死产
63.死产会再次发生吗
64.第一次母乳喂养
65.新爸爸需要做的事情
66.如何对宝宝进行特殊护理
67.产后在医院的睡眠
68.新生儿的身体检查
69.产妇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70.如何缓解阴道和会阴疼痛
71.剖宫产后如何缓解疼痛
72.剖宫产后的手术瘢痕护理
73.剖宫产后是否还需要镇痛剂
74.剖宫产后的身体变化
75.剖宫产后如何排尿
76.剖宫产后如何排便
77.产后什么时候可以下床
78.产后何时子宫恢复正常
79.产后会阴护理
80.自然分娩后会阴会疼多久
81.产后尿失禁护理
82.产后6周须复查
83.剖宫产后身体何时能恢复
84.剖宫产为何情绪波动较大
85.剖宫产后能否母乳喂养
86.产后如何开始身体锻炼
87.剖宫产后何时开始锻炼
88.母乳喂养时能进行锻炼吗
89.产褥期不要盲目减肥
90.自然分娩后能立即洗澡吗
91.产后在医院不宜接待来客
92.产后何时出院
93.产后不宜多吃鸡蛋
94.产后滋补不要过量
第六章 治疗不孕不育

养育篇
第一章 6个月以下的婴儿
第二章 6个月到1岁的婴儿
第三章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第四章 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
第五章 家庭教育
第六章 健康小词典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