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热的患者,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理,以防惊厥及其它不良后果。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烦躁不安者,在降温同时给予镇静药。
药物
市场上治疗发热的药物还是很繁多的,按作用机理主要分为抗过敏药、减轻鼻黏膜充血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四类。
◆抗过敏药可缓解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的症状,同时具有轻微的镇静作用,例如氯苯那敏(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等。
◆减轻鼻黏膜充血药能够选择性地收缩鼻黏膜的血管,减轻鼻塞症状,使鼻涕减少,例如苯丙醇胺、伪麻黄碱等。
◆解热镇痛药可以退热,缓解头痛、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例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抗病毒药可以抑制病毒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并抑制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减轻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阿昔洛韦、金刚烷胺等。
◆治疗感冒的中药也很多,如中成药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感冒清热冲剂、藿香正气冲剂等,中草药如柴胡、葛根、黄连、金银花等等,这些中药具有西药所不具有的抗病毒的效果。如柴胡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解热作用,具有毒性低、退热迅速的特点。在抗病毒方面,柴胡除有抑制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柴胡不仅能够应用于治疗流感,对发热所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多种感染性疾患都有治疗作用。
食物
发热无论是服用退热药还是自然退热,都是以出汗的形式来实现的,人体在发汗散热的同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及盐分。
因此,发热时最需要的是水,其次才是营养物质,此时的饮食原则首先是供给充足水分,其次是补充大量维生素,然后才是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饮食应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发热的时候不要吃鸡蛋,因为鸡蛋内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热症状,并延长发热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浓茶往往会使人们的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热,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发热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不要吃高营养的物质,因为这样做往往会使发热患者倒胃口,甚至引起呕吐、腹泻等,使病情加重。
日常护理
发热的时候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和吃一些对疾病有利的食物是必要的,同时家庭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若体温高达39℃-40℃,且一时难以退热时,可用凉水浸过的毛巾敷在头部。注意勤换,同时可以用温水擦擦胸、背及腿部,使皮肤浅表血管扩张,有助于退热。
◆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让病人睡在舒适的床上,穿的衣服要宽松一些。
◆发热病人的房内空气要新鲜,注意通风换气,不要吸烟,房间要保持安静。
◆发热病人服药后可能会出汗,这时被服不要太厚,以免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出汗以后要及时擦干,并及时更换内衣,防止着凉。
◆发热病人应注意多喝水,这是因为人在发热时所需的水分比平时多。由于机体代谢率增高,出汗多,水分消耗大,血液相对浓缩,血流缓慢,心跳无力,因此,要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水分。可多喝糖盐水、绿豆汤、菜汤、西瓜汁、果汁等。
◆发热的病人,一般胃口都比较差,此时,要想办法给病人做些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小米粥、大米粥、豆浆、豆腐脑、牛奶、酸奶、藕粉、鸡蛋汤、酸汤面条、蒸蛋羹等,并注意少食多餐。同时,要让病人多吃一些水果,增加营养素的摄入,以利于早日康复。
◆发热病人要注意口腔清洁,吃饭后要漱漱口,早晚刷牙,使口腔清爽,感觉舒服,促进食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