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人类服饰文化全书.服饰与人生
0.00     定价 ¥ 69.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802215955
  • 作      者:
    华梅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人生”,历来是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它既可以成为文人雅士慷慨陈词的谈资,也可以是平民百姓街谈巷议的由头。古往今来,无数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抑或是社会学家、政治家,围绕这一话题所留下的著述可谓数不胜数。每个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备异,对人生的看法也莫衷一是,各有千秋,故此,人生的话题也称得上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中国服饰文化与传统的人生价值观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服饰的角度对人生进行诠释和观照,不失为一个全新的视角。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的历程。生存是生命的保存,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带有自然性;而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被更多地赋予了社会和文化的色彩。关于服饰的起源,学术界虽说法不一,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服饰在披在人类身上的那一刻起,整个人类历史的画卷就变得更加绚丽多姿。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穿衣服”和“文明人”划个等号,但对于一个文明的人,服装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服饰不仅是人类外表的物质包装,更具有多重精神的含义,在它的身上充分凝聚了人类的智慧、道德规范的约束、对未来的希冀等诸多文化内容。几乎是从服饰产生的那时起,人们就把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政治理念、人生追求等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成为证明人们社会属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展开
精彩书摘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川流不息的河水积年累月地将黄土高原上松软的黄沙搬到了下游,在沿岸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冲积平原。肥沃的黄土不仅滋养了两岸的人民,也给这一流域留下了一些很有特色的民俗服饰,土裤便是其中的一种。
    土裤是黄河流域特有的育婴衣物,也是服饰中“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典范。
    土裤的形状在不同地区也有几种不同的版本。山东地区黄河沿岸的土裤,就如同一种长方形的布袋,用棉布制作。袋子顶端有一个“U”字型的开口,儿童刚好从这里伸出头颈;在领口端的两个侧面各开有一个袖洞,这样可以使孩子由此伸出手臂,自由自在地活动;袖洞与领口的连接处,可以用纽扣,也可以系带,总之要方便开合,让孩子能顺利出入;为保暖起见,底端要用针脚密密缝牢。河北一带还有一种一片折叠式的土裤,制作时将一块方形的棉布三个角都折向中间,围成筒状,折边用针线缉住,只在下角留两个口,穿时可以将孩子的小腿和脚掏出来。上面甩下的一个角刚好托住孩子的头部。这样的裤子穿时婴儿的肩和胳膊是露在外面的,肩部要用软的布带系住。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样式也是一片对折的,外形和一个面口袋差不多,上部敞口,有两个系带,两侧缝住,底边也要留两个口。这种简易的样式也算帮了那些不太会手工活儿的年轻妈妈的大忙,尺寸较易掌握,制作又省时省力。
    过去有些人家的孩子用土裤会用到三四岁,这期间往往要根据身体的增长更换几次更大的土裤。土裤的大小要依据孩子的身高体型而定,但必须比小孩的身高略长些,多数为50至60厘米;宽度在40厘米左右。从前条件不太好的穷苦人家,一般用旧布缝制土裤;讲究一点的人家用新买来的印花棉布制作,大红大绿的印花布透露出一股喜庆劲;富裕的人家不但要拿新布做,还要在前胸、后背和领口等处镶上花边或绣一些花卉或吉祥图案。
展开
目录
一、婴儿岂醒世襁褓 已寄祝福
襁褓温情
舒适的“土裤”
说“肚兜”
“围嘴儿”与“毛衫”
新生儿穿“狗衣”
童装饰虎
小儿衣上绣“五毒”

二、孩童何天真 银锁伴我生成
弄璋弄瓦皆是喜
“洗三”风俗
满月剃头添新衣
穿百家衣戴百家锁
周岁挂线

三、成年有多重 换装意不在农
“及冠”与“及笄”
换装再生
成年的标记
“出家”与“度戒”
异域成年礼

四、姻缘从何起 红绳彩妆皆喜
“上头”、“开脸”扮新人
拴线牵巾
红烛映照新人装
穿草鞋的新娘
“露水衣”和“露水帕”
“奇装异服”扮公婆

五、寿诞几多贺 神衣王冠闪耀
多彩的生日
贺寿的礼数
寿堂之上拜寿星
高年授几杖
多福多寿的寿衣

六、“句号有多圆” 衣装均是心意
挥衣招魂
最后的行装
孝服有区分
披毯奔丧
哀毁无容守孝人
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