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风尚 : 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
0.00     定价 ¥ 49.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010090184
  • 作      者:
    李修建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魏晋名士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集政治、经济、文化特权于一身。社会背景的混乱,儒家思想的式微,魏晋玄学的兴起,道佛两教的影响,凡此种种,塑造了魏晋名士独特的生活方式与生命意识,同时也塑造了他们特有的生活风貌。作为名士,他们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意义,常常引领着社会的风尚潮流。《风尚: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即围绕着风行于魏晋名士之间的文化活动展开,包括人物品藻、服饰、清谈、饮酒、服药、赏竹、弈棋、文学艺术等。这些活动具有浓厚的美学情韵,构成中国文化史上…段流光溢彩的生活美学。
展开
精彩书评
    魏末,何晏他们以外,又有一个团体新起,叫做(竹林名士),也是七个,所以又称(竹林七贤)。正始名士服药,竹林名士饮酒。
    ——鲁迅
    真正风流底人,有情而无我,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对于万物,有一种深厚底同情。
    ——冯友兰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
    故顺《人物志》之品鉴才性,开出一美学境界,下转而为风流清谈之艺术境界的生活情调,遂使魏晋人一方面多有高贵的飘逸之气,另一方面美学境界中的贵贱雅俗之价值观亦成为评判人物之标准,而落实在现实上,其门第阶级观念亦很强。
    ——牟宗三
展开
精彩书摘
    义上的研究可上溯至鲁迅先生1927年在广州所作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宗白华先生的《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1940年)一文,冯友兰先生的《论风流》(1944年)一文,都是较早的具有开拓意义的著作。鲁迅先生的研究对后来的相关研究产生了不小影响,王瑶先生的《中古文人生活》-书即深受其影响。此外,鲁迅先生提出的“魏晋风度”这一概念被后来研究者广泛接受。宗白华先生的文章对后世美学研究更是影响巨大,文中提出的诸多观点,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经典论述。这三篇文章我们在后面还会详细讨论,这里暂不展开。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学界陆续出版了数本与本论题有所关联的研究著作,如罗宗强的(《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该书从时代思潮与文人心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以历史分期将玄学分为正始、西晋、东晋三个时代,探讨了玄学思潮下相关士人所具有的心态及精神风貌,如将嵇康认定为“悲剧的典型”,将阮籍视为“苦闷的象征”。该书重在士人心态的研究,并开启了一条士人心态史的研究思路。宁稼雨的《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东方出版社,1992年),该书从魏晋门第观念、南北文化差异、人物品藻、魏晋学术思潮、魏晋人物个性、魏晋文艺、魏晋风俗等几个方面对魏晋风度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其目标是“描述一幅活的魏晋文化风貌图”①,内容很为丰富,作者重在描述史实。范子烨的((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考察人物品藻,中篇论述魏晋清谈,下篇分析了嵇康、阮籍的游仙诗、《世说新语》的语言与人物、挽歌、啸等审美风尚,该书重在史料丰富,论述较为深入。宁稼雨的《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以(《世说新语》为研究中心,从精神史的角度对魏晋士人人格进行了考察。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1章 谁是名士:魏晋名士概论
魏晋士人,基本出身于世家大族,具有绝好的文化教养,却又生逢乱世,志向既不得伸展,生命又常难保全,于是饮酒服药,清谈啸歌,任诞放达,不理世事,竞成名士。
1.1 魏晋以前的士
1.1.1 “士”的渊源
1.1.2 西周士人:底层贵族
1.1.3 先秦士人:游士
1.1.4 秦汉士人:文吏与儒生
1.1.5 汉末士人:勇儒
1.1.6 建安士人
1.2 名士初义与名士类型
1.2.1 名士初义
1.2.2 后汉名士及其类型
1.2 .3魏晋名士及其类型
1.3 魏晋名士的出身与谱系
1.3.1 魏晋世族的形成
1.3.2 魏晋时期主要世族及名士列表
1.3 .3魏晋名士的分期
1.4 魏晋思想与魏晋名士
1.4.1 玄学
1.4.2 佛教
1.4.3 道教
第2章 人物品藻:魏晋名士的形神之美
人物品藻,就是对人评头论足,进行审美鉴赏,这在魏晋蔚然成风身材高瘦,皮肤白皙,眼睛明亮,一种女性化的身体形象成为魏晋名士的审美标准。而其背后,更体现着对人物神情之美的重视。
2.1 相人术与人物品藻
2.1.1 相人术
2.1.2 《人物志》
2.2 秀骨清相:形貌之美
2.2.1 审美标准:高、瘦、白、丽
2.2.2 以玉比人
2.2 .3审美理想:姑射山神人
2.3 神明英发:风神之美
2.3.1 神的意义
2.3.2 神重于形
2.3 .3神的体现
2.3.4 神的描述、
第3章 奇装异服:魏晋名士的服饰风尚
有些名士喜好打扮,傅粉施朱,佩戴香囊,更有甚者爱穿女装,顾盼自喜;有些名士不事雕琢,崇尚简易,粗服乱头;更有甚者赤身裸体,百无所忌。他们都将名教礼法抛置脑后,追求自我,标举个性。
3.1 三种服饰风尚
3.1.1 褒衣博带
3.1.2 傅粉之风
3.1 .3粗服乱头
3.2 三种服饰元素
3.2.1 巾
3.2.2 恰
3.2.3 木屐
第4章 清谈析理:魏晋名士的语言游戏
做个简单的类比,清谈就像现在的辩论赛。清谈是名士最为热衷的一大活动,不懂清谈,难成名士。在探讨哲学义理的同时,清谈更多成为名士的一种语言游戏。在清谈中,名士们展示着自己的哲学理论素养与口头表达能力。
4.1 清谈概论
4.1.1 清谈的定义
4.1.2 清谈的起源
4.1.3 清谈的形式
4.1.4 历史分期与清谈内容
4.2 正始清谈
4.2.1 正始清谈概论
4.2.2 正始清谈人物
4.3 竹林清谈
4.3.1 竹林七贤的清谈能力考
4.3.2 竹林清谈的影响
4.4 西晋清谈
4.4.1 西晋清谈概论
4.4.2 西晋清谈人物
4.5 东晋清谈
4.5.1 东晋清谈概论
4.5.2 东晋清谈人物
4.6 风雅麈尾
4.6.1 形制与功能
4.6.2 风流的标志
4.6.3 隐逸的象征
4.6 .4唐代的遗风
附:魏晋清谈士人录
第5章 饮酒服药:魏晋名士的诗意人生
有个名士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聚在一起只为喝酒。服药(五石散)是名士的又一爱好,何晏、嵇康、王羲之等名士莫不服药。五石散的毒性很大,却也具有美容、养生、炫富等多重功能。
5.1 饮酒
5.1.1 饮酒的文化意义
5.1.2 饮酒与放达之风
5.1 .3饮酒与享乐之风
5.1.4 饮酒与诗意人生
5.2 服药
5.2.1 五石散的源起、配方、药效等问题
5.2.2 药与魏晋名士形象
附:魏晋服药士人录
第6章 东篱采菊:魏晋名士的雅趣爱好
王子猷好竹,陶渊明爱菊,和尚支道林喜欢养鹤,魏文帝曹丕擅长弹棋,更有大量名士热衷下围棋。凡此种种;一经魏晋名士之手眼,都被赋予了高雅的文化意味。
6.1 自然
6.1.1 竹
6.1.2 鹤
……
第7章 广陵绝响:魏晋名士的文艺才情
第8章 流风余韵:魏晋名士形象的历史接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