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西北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指南
0.00     定价 ¥ 6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2838904
  • 作      者:
    王兰民,袁中夏等编著
  • 出 版 社 :
    地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西北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指南》力求将系统性、技术实用性和易读性结合起来。首先,农居的地震安全涉及多方面的问题,片面介绍某个方面很容易误导读者,因此,《西北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指南》从场地、地基到结构,从建设、使用到维护,都全面涉及。再者,农居的地震安全固然涉及到很多基础知识,但是对建造而言,需要提供具体的技术措施方案。因此,《西北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指南》在适当介绍相关基础知识后,力求提供具体实用的技术资料,如细部构造图和各类地震安全技术要求,这样,读者在理解知识之后,就可以应用相应的技术。《西北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指南》具有很好的易读性,简明、易懂和生动的文字,让初学者或者临时需要参考《西北农居抗震设防技术指南》的读者感到很方便。
展开
精彩书摘
    1.6.2 我国的防震减灾法规和防震减灾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我国的最高防震减灾法律。这部法律涵盖了防震减灾的目的、要求、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通过了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首次明确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要求。国家对需要抗震设防的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将给予必要的支持。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农村民居是长期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因此增加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抗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经济适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建设示范工程,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水平。
    各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省的防震减灾法规。此外,由国务院或者相关部门颁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也都对防震减灾的相关领域作出了规定。中央和省级防震减灾法规体系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依据和最重要的工作指导。
    各类防震减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也是防震减灾法规的必要补充。每10年左右修订一次的“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根据中长期地震预报和地震科研成果提供对未来一定概率水平的地震灾害预测,它是一般工程建设必须执行的强制性规范。此外,地震、建设等部门还编制各类技术规范和标准,用以指导防震减灾工作。
    除了法规外,我国还有各级防震减灾规划。中央的防震减灾规划指导全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制定防震减灾目标,确定防震减灾重要工作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各省以及部分市、县也制定自己的防震减灾规划以指导和推动防震减灾工作。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地震基本知识
1.1 地震的成因和类型
1.1.1 地震的成因类型
1.1.2 按震源深度分类
1.1.3 按震中距分类
1.1.4 按地震序列分类
1.2 板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1.2.1 板块构造
1.2.2 全球主要地震带
1.2.3 我国的地震和地震带
1.3 震级、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
1.3.1 地震震级
1.3.2 震级和能量
1.3.3 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烈度表
1.3.4 抗震设防烈度
1.4 地震波
1.4.1 体波和面波
1.4.2 地震定位的原理
1.4.3 地震波与震害
1.4.4 地震波的应用
1.5 地震灾害
1.5.1 地震灾害的分类
1.5.2 直接灾害
1.5.3 次生灾害
1.5.4 诱发灾害
1.6 我国的防震减灾体系
1.6.1 我国的防震减灾机构和职责
1.6.2 我国的防震减灾法规和防震减灾规划
1.6.3 监测预报
1.6.4 震害防御
1.6.5 应急救援
1.6.6 地震科技
1.7 日本和美国的震害防御体系
1.7.1 日本
1.7.2 美国

第二章 西北地区的地震灾害
2.1 西北地区的地震和受灾状况
2.1.1 西北地区的地震
2.1.2 西北地区地震灾害与经济条件的对比
2.1.3 西北地区地震灾害与东部地区的对比
2.1.4 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
2.1.5 玉树地震与“5·12”汶川地震的主要差异
2.2 西北地区活动断层分布
2.2.1 西北地区活动断层分布
2.2.2 西北地区主要地震带及典型地震
2.2.3 西北地区各省主要活断层活动情况以及典型地震

第三章 农居地震安全的基本原则
3.1 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
3.1.1 抗震设防的目的、准则和目标
3.1.2 相关法律、规范和文件
3.1.3 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简介
3.2 农居地震安全的可行性
3.2.1 经济可行性
3.2.2 技术可行性
3.2.3 农村社会发展需求
3.2.4 环保、低碳的需求
3.2.5 农居地震安全的实施效果
3.3 推进农居地震安全的基本原则
3.4 抗震设防原则
3.4.1 场地的安全原则
3.4.2 地基和基础的安全原则
3.4.3 外形布局
3.4.4 结构体系
3.4.5 施工要求

第四章 西北地区农居现状及典型农居结构特征
4.1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
4.1.1 西北地区地理气候条件
4.1.2 西北地区农村人口分布状况
4.1.3 西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4.2 西北地区农居类型
4.2.1 农居分类原則
4.2.2 主要农居类型
4.2.3 民族特色农居
4.3 西北地区农居类型的分布
4.3.1 农居类型分布特征
4.3.2 农居结构类型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4.4 西北地区的典型土木农居
4.4.1 木构架承重土木房屋
4.4.2 土墙承重土木结构
4.4.3 混合承重土木结构
4.5 西北地区的典型砖木农居
4.5.1 木构架承重砖平房
4.5.2 墙体承重砖平房
4.6 西北地区典型单层砖混农居
4.7 西北地区典型多层砌体农居

第五章 西北农居震害
5.1 土木农居的震害
5.1.1 不同烈度下的震害
5.1.2 震害机理
5.2 砖木农居的震害
5.2.1不同烈度下的震害
5.2.2 震害机理
5.3 单层砖混和多层砌体农居的震害
5.3.1 单层砖混和多层砌体农居在不同烈度下的震害
5.3.2 单层砖混和多层砌体农居震害机理

第六章 场地的震害效应及选址
6.1 场地的地震安全意义
6.2 土层结构的影响
6.3 地形的影响
6.4 地貌条件的影响
6.5 场地安全与地质灾害
6.6 地震安全农居选址
6.6.1 避开危险地段
6.6.2 慎选不利地段
6.6.3 可选一般地段
6.6.4 首选有利地段

第七章 地基和基础的地震安全技术
7.1 地基及其作用
7.2 主要地基类型及其安全问题
7.2.1 黄土地基
7.2.2 冻土和寒湿地基
7.2.3 戈壁砂砾土地基
7.2.4 冲洪积地基
7.2.5 山地坡积残积地基
7.3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7.4 基础及其作用
7.5 农居的基础类型
7.6 基础的设计
7.7 基础的施工
7.7.1 基础的埋深
7.7.2 基础施工
7.7.3 基础的最小宽度

第八章 土木农居地震安全技术
8.1 土木结构的地震安全问题
8.1.1 墙体震害问题山
8.1.2 结构震害问题
8.1.3 生土房屋墙体建造工艺
8.2 土墙的地震安全技术
8.2.1 土墙抗震性能
8.2.2 土墙抗震加固技术.
8.2.3 土墙抗震性能评价
8.3 上墙承重和混合承重平房的地震安全技术
8.3.1 土墙承重平房抗震性能
8.3.2 土墙承重平房抗震加固技术
8.4 木构架房屋的地震安全技术
8.4.1 木构架房屋震害特征
8.4.2 木构架房屋抗震加固技术
8.5 窑洞的地震安全技术
8.5.1 窑洞地震安全问题
8.5.2 窑洞抗震性能分析
8.5.3 窑洞抗震设防技术
8.6 土木农居地震安全图集
8.6.1 土木农居屋盖和木构件施工技术图
8.6.2 土木农居墙体抗震技术图
8.6.3 土木农居圈梁施工图
8.6.4 窑洞抗震技术图

第九章 砖木农居的地震安全技术
9.1 砖木农居的地震安全问题
9.1.1 墙体存在的地震安全问题
9.1.2 屋盖存在的地震安全问题
9.1.3 附属构件存在的地震安全问题
9.2 砖墙承重平房的地震安全技术
9.2.1 木屋盖施工技术
9.2.2 建筑装饰
9.2.3 砖墙的地震安全技术
9.2.4 抗震构造措施
9.2.5 抗震加固技术
9.3 木构架承重砖平房的地震安全技术
9.3.1 木构架的地震安全技术
9.3.2 抗震构造措施
9.3.3 抗震加固技术
9.4 砖木农居地震安全图集
9.4.1 砖木农居屋顶施工图集
9.4.2 砖木农居常用抗震加固技术

第十章 单层砖混和多层砌体农居的地震安全技术
10.1 单层砖混和多层砌体农居的地震安全问题
10.1.1 结构体系不合理导致的地震安全问题
10.1.2 缺少抗震构造措施导致的地震安全问题
10.1.3 屋盖的地震安全问题
10.2 单层砖混农居地震安全技术
10.2.1 单层砖混农居抗震技术的一般规定
10.2.2 混凝土屋盖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要求
10.2.3 附属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要求
10.3 多层砌体农居地震安全技术
10.3.1 多孔砖墙体砌筑技术
10.3.2 多层砌体农居抗震技术的一般规定
10.3.3 多层砌体屋盖和楼板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要求
10.3.4 多层砌体楼梯间和附属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要求
10.4 单层砖混和多层砌体的抗震构造措施
10.4.1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粱
10.4.2 门窗过粱
10.5 单层砖混和多层砌体农居地震安全图集
10.5.1 预制板屋盖施工图
10.5.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屋盖施工图
10.5.3 单层砖混和多层砌体房屋平屋顶施工图
10.5.4 单层砖混和多层砌体房屋墙体加筋图
10.5.5 钢筋混凝土圈梁施工图
10.5.6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图
10.5.7 门窗过梁施工图
10.5.8 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

第十一章 农居的使用和维护
11.1 农居的使用
11.1.1 不要随意改造
11.1.2 不要堆(吊)重物
11.1.3 不要过度装修
11.1.4 不要随便开挖
11.2 农居的维护
11.2.1 地基的维护
11.2.2 基础的维护
11.2.3 墙体的维护
11.2.4 屋盖的维护
11.2.5 楼地面工程的养护
11.2.6 墙台面及吊顶工程的养护

第十二章 房屋建造工程量估算
12.1 土方量估算
12.1.1 人工开挖土方体积换算方法
12.1.2 基坑土方量和工时计算
12.1.3 边坡土方量
12.2 砌筑砂浆工程量计算
12.3 基础工程量计算
12.3.1 石基础工程量计算
12.3.2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12.3.3 灰土基础工程量计算
12.3.4 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
12.4 土坯制作及计算
12.5 砖墙用料及工程量计算
12.6 圈梁、构造柱用料计算
12.7 现浇混凝土楼板用料计算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