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贴花钿的位置,可谓不拘一格。一枚枚小巧精致的花钿可以贴在眉宇之间、鬓角、两颊、嘴角、发髻上。在甘肃榆林石窟壁画里出现的女供养入画像中,可以看到满面贴花钿的形象,令人眼花缭乱。
花钿是如何贴在女子的脸上的呢?方法有两种,其一是绘制法,其二是粘贴法。
描绘法是用笔蘸上胭脂或颜料,在眉间绘制图案。《金石索》中描写六朝镜铭道:“鸾镜晓匀妆,慢把花钿饰,真如绿水中,一朵芙蓉出。”描绘了一位对镜描画花钿的女子,这样的情景,自有一番动人的美意。
粘贴花钿用的是一种叫做“呵胶”的胶状物,对其呵嘘一口热气,胶便融化。据宋代叶廷硅的《海录碎事·百工医技》记载:“呵胶出辽中,可以羽箭,又宜妇人贴花钿,呵嘘随融,故谓之‘呵胶’。”用呵胶把花钿粘在额上或其他地方,而卸妆时用热水将呵胶融化即可揭下来。唐代韩俚在《密意》诗中写道:“呵花贴鬓黏寒发”,指的就是这种方法。欧阳修的《诉衷情》一词中云:“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若在寒冷的时节,用呵胶粘贴花钿的女子怕是还要多呵上两口热气才能将这薄如蝉翼的花钿敷在额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