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发髻上的中国
0.00     定价 ¥ 7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29032982
  • 作      者:
    张春新, 苟世祥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春新,河北唐山人,1954年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国画专业(本科),师从冯建吴、李文信、白德松等先生,并留校任教。1990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师从刘国辉、吴山明、冯远、唐勇力等先生。1998年3月由四川美术学院调入重庆大学组建艺术学院,现为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四届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会长,全国学位办艺术学博士授权点通评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教育评估专家库专家、教育部重庆大学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重庆大学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国画院副院长、重庆书画院副院长。作品曾参加第六届至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一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教师节美展,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等三十余次(国家级)美术作品展。作品12次获国家级奖,24次获省部级奖。个人专著六部,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十二项。
    长期致力于中国人物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擅长写意、工笔人物。在中国画领域注重历史典范的传承和创新,在深入体察生活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个人风格。
    苟世祥,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教授、系主任、博士副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闻学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专家,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三峡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广播电视学研究会理事。曾师从著名神话学者袁珂研究员攻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美学、新闻传播学及区域文化理论与运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兴趣广泛,写作面宽,著述较丰,已出版《中国神话传奇》等十余部著作,并在中外学术刊物发表《中国服饰文化略论》等数十篇论文;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获省部级奖五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发髻上的中国》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方面是文字部分,另一方面是图像资料。文字主要是阐述发髻文化的历史发展年代和背景及经济兴衰与发髻文化的关系;图像资料是关键的一部分,它以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资料客观地反映了发髻的发展史,并给广大读者提供了最直观、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审美形象。 《发髻上的中国》别开生面,将历代发髻排列起来,加以论说,显然是一部“中围发髻史”,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或外国人,女人或男人,读一读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了解中国,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生活,并且是审美的最细处。在发髻上,能看出人的本质力量的追求,显示出人的心态与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远古的朴实(远古时代)
    在原始时期,原始先民的意识活动还处于一种混沌蒙昧状态,“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举止,成为了他们巫术活动的基础。在文明人看来荒诞不经的巫术中,它实际上隐含着合理的内核,正如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它教会了人相信自己的力量——把他自己看作是这样一个存在物:他不必只服从自然的力量,而是能够凭着精神能力来调节和控制自然力。”因此,“原始社会乃有普遍的巫术权威”(马林诺夫斯基)。这种普遍的巫术和巫术权威,必然要反映到原始时代的各种文化现象之中。匈牙利著名美学家卢卡奇进而指出,艺术长期以来就隐含在巫术之中。
    从目前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和考古文献看,我国原始发髻艺术的产生往往与原始先民在祭祀及图腾崇拜等巫术活动中的人物息息相关。而将我国发髻文化载入千古史册的,则是中国岩,面。
    中国是最早发现与记录岩画的国度,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记载了达二十多处的岩画。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它东起东海之滨的连云满仓,西至新疆昆仑山中,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沧源。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已有十八个省(区)的七十个以上的县(旗)发现岩画,遗址总数达数百个,岩画大约达几十万幅。中国岩画的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从题材内容上看,岩画中有人物、人面、手足印迹、神祇、动物、日月星辰等等;从形式上看,则敲凿磨刻,颜料涂绘,一应俱全。
    中国岩画产生年代十分悠久。就目前已发现的岩画看,以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和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的一部分为最早,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鸵鸟和大角鹿这两种动物最早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旧石器时代,而在新石器时代则已经灭绝,但在阴山岩画中却有一幅鸵鸟画,上面有七只直立的鸵鸟,还有两幅大角鹿岩画。在将军崖岩画附近十几米处的桃花涧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岩画的制作手法则表现出明显的原始性特征。此外,云南沧源岩画、福建华安仙字潭岩画中的一部分,则带有新石器时代遗物的显著特征。
    ……
展开
目录
鬒发如云——《发髻上的中国》序
前言
第一章 远古的朴实(远古时代)
第一节 抛向天空的节拍
第二节 图腾中的升华
第三节 美的萌芽

第二章 美的呼唤(夏商周)
第一节 与天齐高
第二节 凝固的神韵
第三节 礼乐克制与大朴不雕

第三章 顾其自然(秦汉)
第一节 怒发冲冠
第二节 百花齐放
第三节 气韵雄浑

第四章 仙曲凝神(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羽扇崩纶巾
第二节 佛自西来
第三节 飘逸逍遥的魏晋风度

第五章 富丽华贵的典范(唐代)
第一节 春江花月夜
第二节 应照离人妆镜台
第三节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第四节 诗歌里的故事
第五节 黄河故里
第六节 大漠孤烟亢
第七节 奢华张扬的美

第六章 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
第一节 少年不识愁滋味
第二节 绿肥红瘦
第三节 清明上河图
第四节 雅俗共赏

第七章 大河源头(辽金元)
第一节 天似穹庐(辽金)
第二节 前不见古人(元)
第三节 各领风骚

第八章 流光溢彩(明代)
第一节 乌云欲仙
第二节 木刻版画插图
第三节 清丽淡雅与流光溢彩

第九章 皇墙内外(清代)
第一节 闪光的朝冠
第二节 多姿的风采
第三节 对抗与融合中的审美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