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人称基隆是“雨港”,因为它是座爱哭的城市,街道大部分的时间都被雨水冲洗得光溜溜的,人也好像泡菜似的整天泡在水里。
在下雨的天气里,街头最常见的活动便是玩水了。玩水时大家童心再现,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可一回两回后新鲜劲儿过了,就忧愁得夜不能眠了。大家会望着天空,纷纷祈祷雨不要下个不停。
雨带来的麻烦可真不少。
我这人爱耍小脾气,因为讨厌带雨具而三天两头地淋雨,所以感冒、发烧、咳嗽时常有之;由于经常穿着湿透的鞋子,导致双脚变形,有时痛得甚至都走不了路;还有,下雨天路滑,重心不稳的我经常摔跟头;家中处处泛潮,我心爱的书籍也是霉斑点点……
上小学时,美丑观念要淡些,雨衣、雨鞋穿在身上笨重又难看,但我尚能忍受;初中时到台北读书,可就恨透了一副“雨人”的装扮。每回我都是全副“雨”装地从基隆上火车,出台北车站后却是艳阳高照,顿觉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就像只行动不便的蜗牛,丑毙了!后来我就发誓再也不把雨具带在身上。但这么一来,返回基隆时得走山路回家,又要跟雨纠缠个不休,身上又湿又冷,却也只得可怜巴巴地咬牙挺过。
有一次惨痛的经历让我久久都不能忘怀。那天在基隆月台,久候多时的火车终于姗姗而来,我和等待了许久的乘客们一拥而上,拼命想挤上已经拥挤不堪的火车。正当我被人群裹挟着将要踏上车时,忽觉鞋跟被人踩住,我使劲一提,雨鞋瞬间离了脚。不待我捡,它便被随后拥上来的人流给踹下了火车,落到了火车与月台的空隙处,躺在铁轨旁一动不动了。
我既不能做赤脚大仙,也无胆在火车还没开走时跳下去捡鞋,只好满脸尴尬地全身而退。目送火车隆隆离去后,我还得小心翼翼地爬下月台,捡回了那只令人生厌的鞋子穿上,无奈地等待下一班不知何时才会再来的火车。
如此种种,我对雨港怎么会有好印象呢?既然自己无力改变基隆的多雨天气,我唯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趁着结婚买新居的好时机,我搬到了台北定居。后来,连我亲爱的妈妈和外婆,也为了逃避风湿症,忙不迭地“投奔”我而来,将几十年的旧情留在了基隆。
但我怎么也料想不到,十几年后的今天,基隆这个昔日的“雨港”竟然缺水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市郊水库里的水愈来愈少,雨也极为少见了。
基隆为什么不再经常下雨了?难道是它厌倦了“雨港”这个名号,想要换个新的绰号——“太阳港”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