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天朝上国风光不再
中国曾引领世界1000多年
*曾经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曾经的世界第一科技大国
远播中华德威的郑和船队
*盛况空前的郑和下西洋
*“大明天子乃天下共主”
*“纵得奇宝无数,于国家何益?”
“天朝无所不有,无需仰赖外人”
*致命的海禁
*不在朝贡之列,葡萄牙使节被拒
*朝贡贸易的“面子”与“里子”
康乾盛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欧洲人对“天朝”的敬畏
*英国第一次遣使访华
*贫穷饥饿的康乾盛世
*马戛尔尼的预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英国平衡对华贸易的工具:鸦片
*“落后就要挨打”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PK明治维新
变法维新:大清帝国最后的机会
*“戊戌六君子”喋血北京
*慈禧太后强颜变法
第二篇 悠久的历史沉重的负担
历史只说明“过去”,并不代表“现在”
*消逝的古代文明
*悠久的历史让中国人固步自封
五千年的历史,四千年的专制
*旷世圣君从来都是杀人如麻
*改朝换代让专制愈演愈烈
*专制统治下的驭民、弱民之术
儒家文化对中国人思想的禁钢
*开国皇帝从来都不是“忠臣孝子”
*儒学经典早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
*以德治国PK以法治国
*复兴儒学可以实现民族复兴吗
万里长城既是骄傲,也是枷锁
*太空中能看到长城吗
*古代中国为何要修筑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吗
第三篇 文化只是工具福祉才是根本
宗教和文化从来都只是工具
*罗马教皇成为欧洲事务裁判之始
*德意志国王与罗马教皇的争斗
*伊比利亚人对基督教的热情
打着上帝和佛祖的名义敛财
*赎罪券是个什么东西
*中国式的赎罪券:少林寺的天价香
欧洲历史强国都不是虔诚的基督徒
*“唯利是图”的威尼斯人
*只做生意不传教的荷兰人
*与基督教决裂的英国人
文化必须发展,才能获得新生
*两个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与苏格拉底
*文艺复兴使西方人告别了漫长的中世纪
*启蒙运动使欧洲人率先迎来了现代化的曙光
*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第四篇 混乱的民族思维脆弱的民族情感
永远理不清的民族思维
*铮铮铁骨、一身正气的方孝孺
*从《十月围城》看国人思维的混乱
*“杀身成仁”与“苟且偷生”的纠结
挥之不去的受害者心态
*天津商人赵燕被美国警察暴打
*2005年的“反日”游行
*不拿金杯就拒绝领奖
中国人的“世界第一”情结
*“世界第一”背后的“弱国心态”
*中国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
故宫与星巴克的冲突
*故宫代表了什么?
*星巴克代表着什么?
*无限上纲的“光荣传统”
*理性面对全球化浪潮
被13亿人期望压垮的刘翔
*刘翔走向巅峰
*兵败北京奥运会
*被鲜花和掌声“绑架”的刘翔
*谁该对刘翔退赛负责
第五篇 多些商业理性少些民族情绪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因何搁浅
*捍卫民族品牌?
*汇源果汁卖得值吗?
*民族情感PK民族利益
达能与娃哈哈的分手之争
*达娃之争,谁是谁非?
*娃哈哈缺乏契约精神?
*达能表演跨国公司强权?
*关乎国家经济安全?
*达娃之争折射国人心态极不成熟
竞拍圆明园兽首,爱国还是搅局
*拒绝付款,理由很充分?
*搅局虽痛快,中国形象却受损
*以牙还牙,于事无补
抵制家乐福到底伤害到谁
*抵制家乐福的意义何在?
*别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抵制与不抵制,都需要理性
*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
“国际铁公鸡排行榜”羞辱了谁
*捐款是出于自愿,而非强制
*万科和王石被推上风口浪尖
*企业的使命是赚钱,而不是做慈善
第六篇 做大国 要有大国心态
中国堀起需要大国心态
*强国梦想与弱国心态
*弱国心态的历史根源
*如何树立大国心态
告别“官本位”的思维习惯
*“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
*领导就是比老百姓重要?
*国民心态助长官场腐败
心智成熟,才能拒绝被忽悠
*“京城第一神医”张悟本
*“神医”之后还有“神医”
*我们为什么总是被忽悠
摆脱封建道统,重建社会道德
*“当官就应该为民做主”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中国人的“处女情结”
第七篇 中国崛起任重而道远
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背后的辛酸
*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陷阱
*廉价劳动力带来的恶性循环
*美国人真的离不开“中国制造”吗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意义何在
*冷静看待中国GDP超过日本
*GDP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
*人民的福祉才是GDP增长的终极目标
警惕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捧杀”
*别人认为“是”并不意味着“一定是”
*西方媒体曾不遗余力地热捧日本
*美国对中国从“棒杀”转为“捧杀”
中国崛起之路,任重而道远
*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解决的矛盾
*中国实现现代化还需要上百年时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