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联想风云 : 关于一个人、一个企业和一个时代的记录
0.00     定价 ¥ 4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1506443
  • 作      者:
    凌志军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的国家始终在新与旧的激烈冲突中挣扎着前进。如果你屈服于旧体制,你会被淹没其中:如果你公然反抗,你会体无完肤。联想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掌握了与旧制度相处的方法,同时又以惊人的坚忍、耐心和技巧与旧制度中令人作呕的弊端周旋,一点一点地摆脱束缚,走向新世界。这个公司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现实,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创造伟业必须走过的那座桥梁又在什么地方。
展开
作者简介
    凌志军,祖籍广东,1953年生于上海,长在北京。十五岁到工厂做工,十六岁做农民,十九岁当兵,二十五岁成为新华社记者,三十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
    凌志军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他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连续出版九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著的《交锋》引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1996年出版的《历史不再徘徊》,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图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追随智慧》、《联想风云》、《中国的新革命》这三本书,都是在2P世纪第一个十年完成的。从很多方面看,中国在这几十年经历了西方世界几百年经历过的变化,但是从另外一些方面看,这个国家仍然顽固地保留着旧时代的特征。中国人第一次被日新月异的商业革命所激励。这又导致了他们对意识形态革命的普遍的厌恶和摈弃。新革命取代了旧革命,对于利益的追求成了人们行为的动机。这是一个伟大的进程,包含着一连串耀眼的成就.也包含着层出不尽的丑陋勾当。光明与黑暗交织在一起,新思想和IB思想此起彼伏,促使我的写作发生了一个改变,从关注这个国家的政治进程转而描述她的商业进程。
    我没有试图印证官方的立场,也不想刻意追踪市场的风向标。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唯上和媚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名利场上的阶梯。然而我们如果回过头去看,就会发现历史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它通常会让很多最权威最聪明最有名望的大人物显得可笑和无足轻重,也会让一些小人物变得伟大和不可磨灭。
展开
精彩书摘
    5月5日柳传志回到香港联想,仍对北京的问题放心不下。孙宏斌引发的风波以这种方式平息,在那些深悉中国机构中人事纠葛的人看来,不会感到意外,但对柳传志来说却是一个重大打击,而且还将在日后很长时间里面发生影响。他在大会上赞扬过的13个分公司全都人心浮动,业务陷于瘫痪,财务方面的混乱状况浮现出来。如果分公司搞砸了,那么整个联想1990年的销售计划也会泡汤,在“联想微机”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等于零。
    但是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他的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计划受到重创。他所欣赏并且刻意提拔重用的三个年轻人中,孙宏斌“暴露出真面目”,陈恒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卷入其中,剩下一个郭为也遭到公司元老们的质疑。郭为本来就同公司的老一代没有足够的沟通,这次也是摇摇晃晃走过来的。可是柳传志仍然信任郭为,说他只不过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想不太通,认为对年轻人是一种打击。后来随着他对这件事真实情况的了解,就非常坚决地参加了工作”。作为公司紧急成立的监察部(相当于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郭为在孙宏斌一案中“勇敢地站了出来”,成为公司与公安局、检察院之间的联系人。为了让郭为有机会证明自己的立场和才干,柳传志让他接替孙宏斌的位置,收拾分公司的混乱局面。郭为迅疾离开北京,率领一个“五人小组”一口气跑遍所有建立分公司的城市。
    郭为接手的是极其棘手的任务。他的第一个使命是处理那些紧急的财务问题,检查账目、控制分公司领导者的胡乱开支,并且追究违规行为。在当时的联想集团,几乎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年轻人拥有魄力,但没有足够的经验。老一代人经验丰富却不肯涉足其中,他们深知分公司个个都是泥潭,深不可测,弄不好就有没顶之灾。
    郭为本来就有“公司有难,人人有责”的信念,又希望抓住这个机会修复自己在老板和公司员工中的形象。“那是一个矛盾旋涡,风险很大,”他对小组里的同事这样说,“很多人要跟你玩命。因为你要查账,就可能发现他的经济问题。”事实上,他们的确遭到那些人的威胁:在一个分公司接到恐吓电话,叫他“小心小命”;在另一个分公司看到那位总经理随身带着一根警棍;在第三个分公司听说有人要把他扔到嘉陵江里。有一天郭的助手给他一个喷雾装置,对他说:“这是防身武器,遇到有人加害,你就喷他。”
    ……
展开
目录
引子中国故事
第一部分 叛逆者(1984-1989)
第一章 脚踩两只船
1984年10月17日
物质匱乏的国度
名正言顺地追求新生活
义无反顾,但不分道扬镳
到哪里去寻找“第一桶金”
第二章 忍辱负重
柳传志、倪光南的共同梦想
李勤出场
通往个人电脑的道路
初战告捷
80年代中期的联想人
被损害与被欺骗的痛苦经历
“汉卡之喜”与“汉卡之忧”
工程化
你得明白自个儿是谁
被遗漏的历史记录
第三章 远见
80年代中国的世界主义潮流
香港联想
人穷志不穷
加入我们,一起创业
两代人
把AST控制在自己手里了
“紧日子”
“联想式汉卡”得其荚名
新闻媒体的狂轰滥炸
联想式汉卡的发明权之争
无名英雄竺题刚
市场的“微笑曲线”与公司的“曲线救国”
危机
“技术至上主义”带来的麻烦
奖金税
80年代结束了

第二部分 领袖的时代(1990-1994)
第四章 “斯巴达克方阵”
用联想微机取代AST
办公司就是办人
孙宏斌事件
在矛盾旋涡申整顿分公司
“天条”和“入模子”
开放“牢骚市场”
1991年春:成了官方格外关注的对象
大规模生产带来的质量问题
90年代初期的浪漫广告
……
第三部分 笑在百花前(1995-1999)
第四部分 变革或死亡(2000-2004)
尾声 新联想
附录 联想之路:四址五条成功法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