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世界历史常识全知道
0.00     定价 ¥ 19.8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1308436
  • 作      者:
    于海娣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02
收藏
内容介绍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活的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想要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不掌握必要的历史常识。人类历史是如此漫长悠远,器件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虽然历史文献众多,但是真要学点历史,有点儿历史常识,却又让人不知从何处下手,普通读者更是很难找到入门的捷径。<br>    《世界历史常识全知道》所选内容丰富,且极具代表性、典型性和影响力,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必知的历史常识,丰富知识储备,开拓视野。全书分为史前时代、古代文明、中世纪历史、文艺复兴及新航路的开辟、肩带历史、现代历史等6个部分,涵盖了人类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与一体。我们力图以丰富的史料、精彩的故事、珍贵的图片为你献上一幅幅文明传承、朝代更替、英雄辈出的历史画卷。让你能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轻松第徜徉于历史长廊之中,既了解历史,又拓展视野,更开阔胸襟。
展开
精彩书摘
    早期人类的进化<br>    人类起源<br>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说明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第二年,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明确提出人猿共祖论。此后,进化理论不断被完善,古人类化石相继被发现,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观点逐渐得到大家普遍认同。<br>    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即尚未向人转化的纯粹动物的祖先阶段。正在形成中的人阶段,即亦猿亦人阶段(直立行走,能使用简单工具是具有人的特质的基本表现)。完全形成的人阶段,即能制造工具的人阶段,该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别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人类起源经历了漫长的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劳动。<br>    南方古猿是已知人类进化系统的最早代表,根据在南非发现的化石而定名。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约400万~100万年前的南非和东非,大体可分为纤细型和粗壮型两类,其中纤细型后来进化成更进步的人类。南方古猿已能直立行走,身体各方面也都不同于猿,具备了一系列人的特征。<br>    距今约300多万年前,早期猿人出现,这是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也称能人,其脑容量约700多毫升,与南方古猿相比,他们的脑容量明显增大。早期猿人已学会了制造工具。<br>    距今约150万年前,晚期猿人出现。晚期猿人又叫“直立人”。其头骨扁平,骨壁厚,上脊粗壮,脑子明显增大,脑容量大约为800~1200毫升。直立人平均身高为160厘米,其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这说明原始人类发展到这一阶段时,直立行走的姿势已很成熟。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猿人、德国的海德堡猿人、中国的北京猿人,都是古人类进化过程中比较典型的晚期猿人。尤其是北京猿人的发现,比较明显地揭示了从猿到现代人转化的中间状态。<br>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猿人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直立人。直立人头骨扁平,而且向后缩,脑量的增大是直立人体质进步的最大特征。<br>    ……
展开
目录
史前时期<br>早期人类的进化<br>人类起源<br>南方古猿<br>早期猿人<br>晚期猿人<br>爪哇猿人<br>尼安德特人<br>克罗马农人<br>语言的产生<br>弓箭的发明与使用<br>旧石器时代与血缘家族<br>血缘家族<br>普那路亚群婚<br>旧石器时代<br>欧洲旧石器时代<br>西亚旧石器时代<br>非洲旧石器时代<br>东南亚旧石器时代<br>复合工具的出现<br>母系氏族公社<br>氏族公社<br>母系社会<br>新石器时代<br>近亲结婚的禁止<br>对偶婚的产生<br>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br>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r>社会文化<br>战争的起源<br>弓和弩<br>矛和盾<br>父系氏族公社<br>金石并用时代<br>父系社会<br>私有制的产生<br>军事民主制<br>国家的产生<br>第二次社会大分工<br>第三次社会大分工<br>原始社会的文化<br>蒙昧时代<br>野蛮时代<br>原始社会的音乐和舞蹈<br>原始宗教的萌芽与图腾崇拜<br>……<br>古代文明<br>中世纪历史<br>文艺复兴及新航路的开辟<br>近代历史<br>现代历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