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核危害——核辐射离我们还有多远
核辐射能否成为人类健康的威胁?
如果为人类的发展历程写一部记录史,那么2011年注定是不能被遗忘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的3月份,日本这个位于太平洋上的岛国便接连不断地向世界投出了重磅炸弹——首先是发生于2011年3月11日的9.0级大地震,然后就是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和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这些灾难都给人们带来了难以忘怀的惨痛记忆和极大的恐慌情绪,也使无数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了威胁,尤其是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日本“3·11”地震之后,福岛核电站终于不堪重负,在大自然的重击之下发生了核泄漏事故。
随后,“日本核泄漏”事故便成了继日本地震之后的又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恐慌——日本核泄漏的严峻形势是否会加剧?它是否会危害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的身体健康?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不但没有减少人们的恐慌情绪,而且其态势似乎正在使人们之前对核泄漏事故的担心逐步转为现实。
2011年3月30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宣布,日本将永久废弃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到6号机组;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干事长天野之弥随之发表看法,他认为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形势非常严重;美国核管理委员会主委亚兹柯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日本核泄漏事故的实际情况要远远严重于日本官方的说法。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机构都认为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形势异常严峻,如果没有及时地控制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那么我们就难以预测之后人们的生活、生命和健康将会受到怎样的不良影响。
我们通过一些常识可以知道,核技术虽然会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会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它也是一项危险的技术,谁也不知道核技术会在何时大发脾气,并给人们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历史上的一些核泄漏事件,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核灾难已经使人们见识到了核技术引发的灾难造成的惨重后果,而越来越严峻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发展形势也令人心惊。显然,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担心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了。
很快,日本核泄漏事故的冲击波也影响到了中国,引起了中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为了消除人们对核泄漏事故的恐慌,帮助人们正确应对核辐射带来的危害,卫生部网站在2011年3月15日发布了题为《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问与答》的文章。这篇文章明确地告诉人们,如果核辐射对一个人的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戈瑞,这个人就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疾病等危害健康效应。日本虽然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但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终究较远。因此,日本福岛核泄漏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和大量的放射性烟云在到达中国之前必然会经过一段长距离的旅行,而这段长途旅行的辛劳是放射性落下灰和放射性烟云难以承受的,因此中国很难出现如此高剂量的核辐射照射的情况。
同时,这篇文章还提醒人们,所谓的核事故指的就是在核设施或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的偏离运行状态的事故。实际上,聪明的专家们早在建设核电站的时候就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安全设施,这个安全设施的目的就是在特殊时刻保护居住在周围的人们不受核辐射的伤害。可是,如果相关的专设安全设施在某种状态下不能够及时的发挥作用的话,那么核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也许会达到人类不能接受的水平。此外,核辐射对人类造成的伤害程度与核辐射发生后的烟尘漂浮距离也有关,而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的烟尘漂浮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还要看当时的风速和气候条件如何。
至此,我们至少可以确认,当日本福岛核泄漏产生的核辐射在到达中国的时候,其破坏能力已经因长距离的影响而被大大减弱了,因此我们不必对福岛核电站和核泄漏事故过于恐慌,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视核辐射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医学界在充分利用放射线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在尽力将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降至最低。在对放射医学和关于人体辐射防护的研究中,专家们为辐射剂量设立了多种衡量模式,也为它设立了许多计量单位。截止到目前,比较完整的衡量模式就是“当量计量”。所谓的“当量计量”,就是指生物体在吸收某种射线或粒子之后,该生物体发生的生物效应和辐射量。“Siever”就是当量计量的标准单位,中文译名为“希沃特”,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位瑞典的生物物理学家RolfMaximilianSievert。此外,“Siever”也译为“希伏特”或“西弗”。希沃特的英文简记是“Sv”,中文简称为“希”。计量学中为“希沃特”的定义是,1希沃特等于1公斤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的能量。
现在,我们暂时不论此次日本核泄漏的众多事实和核辐射对人类产生的危害,而单纯地从射线辐射的理论角度出发来理解“希沃特”。事实上,希沃特是一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人们在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计量辐射的单位是“毫希沃特”。除此之外,人们常用的计量辐射的单位还有微希沃特等。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众多的关于日本核泄漏的新闻报道中听到大量的有关“微希沃特”和“毫希沃特”的说法,这也似乎恰恰证明了核辐射的威力。相关数据表明,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性遭受4000希沃特的辐射线照射,他很有可能因此而失去自己的生命。
这些理论告诉我们,核辐射有可能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核辐射危害的时候束手无策。现在,专家们早已运用科技手段了解了核辐射将会带来的损伤,并研究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躲避核辐射的方法,因此我们不必惧怕核辐射的危害。
对于自身来讲,我们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够正确面对、认识核辐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正确地预防核辐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