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茶之书
0.00     定价 ¥ 2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406083
  • 作      者:
    (日) 冈仓天心著
  • 出 版 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冈仓天心(1863-1913),原名冈仓觉三,1863年生于日本横滨一个商人之家。七岁起同时接受汉学与英语教育,十六岁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就读,受到其师Fenollosa启发而对保存与发扬日本传统艺术及美学不遗余力。曾任日本美术学校的筹建者、校长,创立日本美术院,去职后游历于印度与中国,最后任职于波士顿美术馆东方美术部门,其著作《茶之书》、《东洋的理想》与《日本的觉醒》即写于这段时间。天心自幼学习外语,因其典雅动人之英文写作,三种著作皆于美国和英国出版,影响20世纪之初西方人对日本的印象可谓非常深远。
    谷意,台湾大学法律系、法律研究所法学组毕业,目前为专职翻译。译有《建筑的七盏明灯》、《茶之书》、《世界文明史·后篇》、《英国国会》、《人类的故事》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旅英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相继用英文写下《东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1903)、《日本的觉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茶之书》(The Book of Tea,1906)被并称为冈仓天心的“英文三部曲”,前一部刊行于伦敦,后两部刊行于纽约。
    三部作品中,《茶之书》的影响最大,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泽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该书在为冈仓天心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向西方世界谱写了一曲意味深远的以“茶道”为主题的“高山流水”。
    “茶道”为日本传统美学之精髓,作者文笔清雅隽永,蕴藏文人气息,带领读者一窥日本古典美学的世界。
展开
精彩书评
    《茶之书》能引发中国读者思考的地方应不只这些……我们可以欣赏日本茶道的美,我们可以共同品味艺术殿堂里的人类思想与艺术的精华,然而,当冈仓天心满怀深情地守护“大和之心”时,难道我们不也应当好好守护我们的“中华之心”?
    ——“冈仓天心研究”著名专家、学者蔡春华

    冈仓天心的《茶之书》,把世俗形下的饮馔之事,提升到空灵美妙的哲学高度,甚至视为安身立命的终极信仰。
    ——台湾作家蔡珠儿

    《茶之书》,是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书,能让日本人以及东方人认识自己的文化。
    ——日本文化观察家李长声
展开
精彩书摘
    由石材砖瓦结构的传统所孕育而出的欧洲建筑师,在面对木头青竹搭设而成的日本屋合时,也许不愿意承认里头会有什么能称得上是建筑学的东西。一直要到非常晚近,研究西方建筑的人士中,才终于有人懂得欣赏日本雄伟的寺院,赞扬它们掠获人心的完美姿态。既然连最经典的建筑也只受到此种对待,我们自然难以期待外地人,对于茶室那精致深邃之美,能够加以领略,抑或是体会它在建筑与装置原则上,截然不同于西方之优点所在。
    茶室(数寄屋),望文生义且又名副其实地,不过就是一间小房间,甚至只是一座小草屋。数寄屋这个词,本义即为“时兴之所”。而近来,许多茶道流派的大师,纷纷依据自己心目中茶室的构思,对传统摆设改弦易辙,将大量中国元素纳入其中。如此一来,数寄屋也可以有“虚空之所”或“不全之所”的意思。就其材质特性无法持久,目的也只是建来盛载一时涌现的诗意而言,茶室不啻是间“时兴之所”;就它在满足当下所追求的美感之外,便完全不做多余的装饰摆设而言,茶室确实是间“虚空之所”;就它刻意留下一些未竟之处,交由想象力来加以补足而言,正足以作为一处崇拜“缺陷”的圣地,因此也的确是间“不全之所”。时至今日,日本的室内装潢,依旧极端简洁朴素,在外国人眼中可说是到了无聊的地步,也是由于我们的建筑观念,自16世纪以来,便深受茶道的理想影响所致。
    ……
展开
目录
导言
序一  一碗人情,百年茶典
序二  高冈仓松照天心
一  一碗见人情
二  茶的饮法沿革
三  道与禅
四  茶室
五  艺术鉴赏
六  花
七  茶人风范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