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简易足摩保健
0.00     定价 ¥ 18.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47810620
  • 作      者:
    阮继源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简易足摩保健》在概述人体解剖和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足部按摩的刺激量、常用手法及足诊等专业知识和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其功能、按摩实施方法以及多种常见病症的足部按摩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主要临床表现:(1)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以偏侧肢体或单肢的发作性轻瘫为最常见,通常以上肢和面部较重。主侧(往往是左侧)颈动脉缺血可出现失语。眼症状表现为单眼突然黑嚎或视力丧失,持续几分钟可恢复。(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头昏、眼花、眩晕、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以眩晕最多见。可在突然改变体位、急剧转动头部时两下肢突然无力而跌倒,但常可立即自行站起。一般意识清楚。预防: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低脂、低糖饮食,锻炼身体,戒烟等。重点反射区:小脑、脑干、颈椎、大脑、垂体、第二至第五趾额窦、生殖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包括多种疾病,脑梗死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脑梗死主要有脑血栓形成和栓塞两种类型,而脑血栓形成又是最主要的。血管腔闭塞后引起该动脉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和坏死。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多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起病较急。多数在1~3日内达到高峰。一般意识清晰。在6h内病情达到高峰者称为暴发型,或中风型,病情一般较重,可有昏迷。也有发病2星期后症状仍在逐渐进展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因闭塞的血管不同而不同。梗死发生在大脑中动脉的较多,可引起对侧的半身瘫痪和不明显的半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受累时可出现失语。预防:积极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重点反射区:额窦、小脑、脑干、大脑、垂体、肾上腺、生殖腺。根据病变部位添加:面瘫加三叉神经、上颌、下颌、面,上肢瘫加肩、肘、肩胛部,下肢瘫加膝、髋关节。又名震颤麻痹。这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变。一般在50岁以后发病,40岁以前极少。主要临床表现:起病缓慢,逐渐加重。震颤在静止时出现,多自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随着病程延长可波及到四肢、下颌、唇舌和颈部。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多自一侧上肢近端开始,逐渐扩展到四肢和全身。面肌强直使表情减少造成“面具脸”。随意动作减少,动作缓慢,语声低沉。行走时常为碎步、前冲。重点反射区:肾上腺、面、额窦、小脑、脑干、大脑、垂体、颈椎、甲状旁腺、生殖腺、甲状腺、迷路。又名阿尔茨海默病。这是大脑变性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大脑皮质广泛萎缩。30岁以后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根据发病年龄,60岁以前称早老性痴呆,60岁以后称为老年性痴呆。其实两者是同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起病隐袭。最早期、最突出的症状就是遗忘,尤其是近记忆力丧失,继而出现进行性智能减退,表现为反应迟钝,判断力和理解力下降,重复语和无意义的动作。最终严重痴呆,卧床不起。重点反射区:肾上腺、额窦、小脑、脑干、大脑、垂体、甲状腺、面、颈椎、生殖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