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 : 美国记忆力冠军教你记忆一切 =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 : 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membering everything
0.00     定价 ¥ 39.00
青岛市图书馆
  • ISBN:
    9787508631462
  • 作      者:
    (美)乔舒亚·福尔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为美国记忆力锦标赛冠军,在全球记忆选手排名第47;知识、写作背景雄厚。美国Penguin以120万美元购得版权,英国的Penguin又以六位数字英镑买下本书版权。《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美国记忆力冠军教你记忆一切》版权已售十三个国家和地区。派拉蒙影业公司亦买下本书的电影版权。在畅销书榜排名为第15名。在欧美国家极为畅销。
   
   海报: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美国记忆力冠军教你记忆一切》全书分11章,阐述了已被人们遗忘的古代记忆的技术,以及现代人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强化锻炼大脑的记忆运作。通过对比记忆力超强的人和记忆力较弱的人的差异,以及记忆天才的锻炼模式,发觉记忆的密码,运用编号、视觉、图表、声音、图像、关键点、细节、分块记忆语义记忆、转化记忆等方面,辅之以测试实例,体会记忆锻炼之道,营造属于自己的记忆技术。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美国记忆力冠军教你记忆一切》在探寻记忆术历史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关于记忆的基本法,在联想、意象、定位的三原则为中心,详细讲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记忆里训练过程,其间阐述了关于记忆宫殿的建造、记忆编码表的构建、扑克牌记忆、人物记忆、诗歌记忆、随机数字记忆、电话号码记忆、购物清单任务清单记忆等,堪称是近年来讲述全面记忆的佳作。可以有效帮助我们锻炼、记住有利于更好生活工作学习的一切的工具。
       针对人群广泛,对记忆力的提升,其实每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人们都需要;且本书讲述简洁,文笔流畅,读来毫不生涩,易于理解和学习。
       目前,人们对记忆力开发的关注正在与日俱增。市场上讲述开发记忆方面的精品不多,而像这样的全面著作就更是不多见。
       记忆技巧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备工具。通过书中作者称为记忆大师的实践,每位读者不但能够轻松学会专业的脑力训练技巧,补强记忆力,有效对抗记忆力退化,更能因此有效提升与增进个人的学习力。
   

展开
作者简介
    乔舒亚·福尔(Joshua Foer),《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家地理》、《时尚先生》、《石板》等报纸杂志撰稿人。2006年美国记忆力锦标赛冠军,美国记忆力第一人,2006年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第13名。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我们大约1360克重、充满褶皱的大脑内,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大脑的潜力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
    关于记忆力,我们有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我们总以为自己记不住东西,或者忘性太大。其实,我们上过的每一堂课、听过的每一个讲座、耳闻目睹的一切,始终都潜藏在我们的头脑里,等待着合适的线索唤醒它们,让它们重新进入意识中。这与我们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查找到维基百科里的知识是一样的道理。而记忆力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思维在不同主题之间的跳跃能力,二是培养大脑在旧有思想中创造出新的联系的能力。
    乔舒亚·福尔原本是自由记者,在采访过一次美国记忆力竞标赛之后,他为记忆大师们令人目瞪口呆的超级记忆力所折服,对记忆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得知似乎“智力平平”的普通人经过适当的训练也能拥有超级记忆力之后,他在一位世界记忆大师的帮助下,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专门的记忆力训练,然后参加了美国记忆力锦标赛并一举夺冠。
    福尔使我们对记忆力有了全新理解和认识,同时提供了各种实用的记忆技巧。从西蒙尼戴斯发明的记忆术,到怪诞的“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图像,到“记忆宫殿”,到记忆编码表,再到PAO系统,福尔带领我们探索记忆的奥秘,使我们意识到,每个普通人都拥有记忆天赋,只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我们的超级记忆力完全可以释放出来!
展开
精彩书评
    在人类所有认知过程中,记忆力的作用应该是最根本的,而且其影响力也是最大的。
    ——东尼·博赞

    这本书对记忆力这种人类身体机能进行了精彩的概述,同时也记述了福尔这位拥有普通记忆力的记者夺得美国记忆力锦标赛冠军的过程。语言诙谐幽默,极富吸引力。
    ——丹·艾瑞里,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怪诞行为学》作者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乔舒亚·福尔创造了一种新的非小说文体。它不仅是一本科学新闻类书,也是一个探险故事,同时还是一本混有生动人类记忆力研究的成长小说。如果你想了解我们是如何记忆,如何提高记忆力的,那就读这本书吧。
    ——乔纳·莱勒,《连线》杂志特约编辑,《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作者

    乔舒亚·福尔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极少有人关注的事实:大脑可利用的空间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跟着爱因斯坦月球漫步》并不是一本指导人们记忆人名或钥匙位置的手册,它探讨的是长期困扰人类的有关记忆力的问题,同时揭示出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设想:人类完全掌控自己的大脑。
    ——斯蒂芬·法提斯,著有《几秒钟的恐慌》作者

    他在写一本人类记忆力的书的时候,却研究了小鸡性别鉴定行业,这样的作者你能不喜欢吗?福尔是一位魔术师,他的大脑充满活力,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丝清凉的微风。在阐释一个如此复杂的话题时,他驾驭了如此多的人文学科知识,而且内容既诙谐幽默又充满原创性。在读书的过程中,你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到底吸收并理解了多少知识。这本书的确是一个奇迹。
    ——玛丽·罗奇,《打点行装去火星》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采访到东尼·博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年中有9个月,他都在外出演讲的途中。他自己夸口说,这些年他坐飞机飞过的路程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来回飞8次。另外,他自己似乎在培养一种超然离群的气质,接近他似乎越来越难。这些似乎是成为一名自尊心强烈的大师的前提条件。最后,在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上,我拦住了站在桌子后面的东尼·博赞,恳请一起坐下来谈上几个小时。他当场打开了一本由3个大圆环装订起来的活页夹,然后展开了其中的一张全景图,颜色亮丽,看起来有3英尺长。这是一张上一年的日历,上面分块满满地写着他的行程。到西班牙、中国和墨西哥3次,然后还有澳大利亚和美国。其中有3个月时间,他都没在英国停留过。他告诉我,至少在最近的三四周里,他没有时间接受我的采访。但是到那时,我就得回美国了。他说,他不在的时候我也可以去参观一下他的家,照几张相片。他的房屋坐落在泰晤士河畔,就在去剑桥的路上。
    我回答他说,不知道自己能从一座空房子里学到什么。
    “噢,你能学到不少东西呢。”他说。
    最后,通过他助理的安排,我得到了一个小时的时间。那时,博赞会从伦敦BBC的一个录音棚出来,准备回家。这一个小时就是在他的轿车里。助理要我提前赶到怀特霍尔街的一个街角处等候,然后说:“你是不会错过博赞先生的车的。”
    确实没有错过。他的车晚了半个小时才到,是一辆20世纪30年代的出租车,车身是闪亮的象牙白。看起来好像他刚从BBC的录音棚赶过来一样。车门打开,博赞在里面向我招手,说:“进来吧,欢迎来到我这间小巧漂亮的旅行休息室。”
    我们聊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他独特的着装,这个问题我必须问。
    他这次穿的衣服和上次我在美国记忆力锦标赛上见到他时的着装一模一样,一件很独特的黑色海军制服,制服上有5粒金色的大纽扣。他跟我说:“这可是我自己设计的。以前演讲的时候,我穿的衣服都是标准的制服,没有经过特意设计。但是,后来我发现,在做手势的时候,我总是要拽一拽衣服。要知道,我的手势可是很值钱的。于是,我把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剑术师的衣服研究了一遍。我观察到,他们的胳膊根本不会受到衣服的影响。原来,那些褶边和长袖并不是为了舞剑时看起来漂亮才设计的,而是起着保护的作用,并且剑术师在刺剑的时候也能产生推力。所以,我才自己设计了衣服,目的是为了自由行动。”
    博赞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你强烈地感觉到,这个人希望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谈话的时候,他没有漏掉任何一个音节,而且情绪一直都很高昂。他的指甲修剪得很整齐,脚上穿的意大利皮鞋做工也很精细。他胸前的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个折叠得很整齐的手帕。他在给别人写信时,总会写上一句话“Floreant Dendritae!”意思是“祝你的脑细胞生生不息健康成长!”在给别人留语音短信时,他的结语一直都是“东尼·博赞,留言完毕”。
    我问他的第二个问题是,他那令人难以置信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他告诉我,大部分自信是从武术练习中得来的。他的合气道水平已经达到黑带段位,空手道差1/4的水平也将达到黑带段位。他坐在汽车的后座,即兴表演了隔空劈和影子拳等一系列招数,他的动作很快。他说:“我学这些招数基本上是用不到的。你想,你可以轻易杀死别人,也可以把别人的眼睛挖出来,把别人的舌头割掉,还用得着打斗吗?”
    一旦找到机会,博赞就会提醒我,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男人。他正在学习舞蹈,种类包括 “交际舞、现代舞和爵士舞”。另外,他还是作曲家、作家、诗人和设计师。他创作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歌曲包括《菲利普·格拉斯》、《贝多芬》、《埃尔加》等。他还写过几篇关于小动物的短篇小说。他的笔名叫“莫格利”,就是《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里那个小男孩的名字。他最新创作的一本诗集叫《协和式客机》,记述了他乘坐协和式超音速喷气式飞机38次跨越大西洋的经历。另外,他不仅设计了自己的衣服,也设计了自己的房屋和里面的家具。
    出伦敦市区大约45分钟,我们的象牙色战车驶入了博赞的庄园。他要求我在写文章提到这个地方时,不要写出它的名字,“叫它‘柳林风声’就行了”。
    他把自己的房屋称为“曙光之门”(Gates of Dawn)。我们脱掉鞋子,进入屋里,踮着脚在屋里走来走去。地板上摊着一堆图纸和几本带有插图的儿童书籍,内容是关于“一个学习不好,但是想象力却极其丰富的小男孩”的。还有一台巨大的电视机,边上散落着一百多盘录像带。大厅里放着一个书架,上面摆放着全套《大英百科全书西方世界伟大名著》(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几本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所著的经典科幻小说《沙丘》(Dune)、3部古兰经以及大量博赞自己的书,其他就没有什么了。
    我问道:“这是你的图书馆吗?”
    他说:“我每年只在这里住3个月。在世界其他地方,我也有图书馆。”
    博赞对旅行极其着迷,喜欢在世界各地游历。有一次,我问他,如果让他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每年写出几本书的话,他会选择哪里。他回答我说,他几乎可以在世界各大洲找到安静的地方写作。“在澳大利亚,我选择大堡礁;在欧洲,只要有海的地方,我就可以写作;在墨西哥也可以写作;在中国,我选择西湖湖畔。”早在童年时期,他就已经开始了旅行生涯。博赞生于1942年,11岁时和父母移居温哥华。他的父亲是一位电子工程师,母亲是一位法庭速记员。他说,自己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也有普通孩子的烦恼,在普通的学校里学习”。
    博赞和我坐在屋子外面的院子里,他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衬衫,没系纽扣,戴着一副宽大的弧形老年太阳镜,保护着他的眼睛。他回忆道:“小时候,我最好的朋友名叫巴里。那时,他总是在1-D班,而我在1-A班。1-A班里全是学习好的学生,D班里全是学习差的学生。但是,一旦我们来到大自然中,我就感觉他是个天才。他只要看到昆虫和鸟的飞行方式,就能够分辨出那是什么昆虫,是什么鸟。赤蛱蝶、画眉和黑鹂看起来很相似,但是他能把它们区分出来。我的自然课分数是所有学生中最高的,但在考试中,其实就是回答 ‘列出两种生活在英国河流里的鱼’这类问题。实际上有103种。当我拿到高分时,我突然意识到,坐在差生班级里的那个孩子,我最好的朋友巴里,在我拿到第一的这个科目上,其实比我知道的要多得多。所以,他应该是第一,而我不是。
    “我也突然意识到,在我当时所处的那个学校系统里,其实没有人知道什么是聪明,也不会区分聪明人和不聪明的人。我知道自己并不聪明,但是他们都认为我是最优秀的。巴里是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却认为他是最差劲的。这种生活环境刚好把事实颠倒了。然后,我开始思考:究竟什么人才是聪明的?是谁来评价的?谁有资格说你是聪明的?又有谁有资格说你是不聪明的?他们这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博赞说话的时候,条理很清晰,他说这些问题在上大学之前一直困扰着他。
    他告诉我,在进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第一年的第一天的第一节课的第一分钟,他就接触到了记忆术。就在那一刻,他的人生道路就定了下来。第一节课是一位英国教授的课,这位教授当时阴沉着脸,长得“很像一名矮个子摔跤运动员,头上只剩下一缕白发”。他走进教室,把手背在后面就开始讲话了。这位教授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博赞回忆道:“他能清清楚楚地说出缺课的学生的名字,以及这些学生父母的名字,他们的生日、电话号码甚至家庭住址。说完之后,他看着我们,脸上挂着一丝冷笑。当时我就爱上了记忆术。”
    下课以后,博赞冲出教室,追上这位教授。“我问他:‘教授,您是怎么做到的?’他转身对我说:‘孩子,我是个天才。’我说:‘这是肯定的,先生。但是,我还是想知道,您是怎么做到的。’他简单地回答:‘不告诉你。’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每天我们都有英文课,每次我都要问他。那时候,我感觉他肯定手握一只圣杯(Holy Grail),但是不愿意和大家分享。他瞧不起他的学生,认为告诉他们就是在浪费时间。有一天,他在讲课时说:‘在我和你们的糟糕关系开始之初,我向你们展示了人类记忆力的神奇力量,但是你们都没有注意到。现在,我要把一些编码写在黑板上。我就是依靠这些编码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壮举。我确信,就算我把这样的宝贝放在你们面前,你们也不见得能够看到。我现在是把珍珠放在猪的面前,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说完,他对我使了一下眼色,然后把那些编码写在黑板上。就是‘记忆系统’。看到这种方法,我突然感觉自己可以把所有东西都记忆下来。”
    那天下课之后,博赞一直感觉恍恍惚惚的。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对大脑这台精密的机器的工作方法完全是一窍不通。这让他感觉很奇怪。依靠这么简单的记忆技巧就可以让一个人大脑中的信息量猛增,但是在20岁以前,都没有人教过他这种方法。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更厉害的、他还没有学到的东西?
    “我去图书馆问管理员:‘你能帮我找一本关于怎样利用大脑的书吗?’管理员把我领到医学区。我转回来继续问她:‘我不是要找关于大脑怎么运作的书,而是要找怎么运作大脑的书。它们稍微有些区别。’她说:‘哦,那应该是没有这样的书。’我想,汽车、收音机、电视机都有操作手册,为什么大脑就没有操作手册呢?”之后,教授建议他到古代历史区找找,那里或许会有一些介绍最基本的记忆术的书籍。博赞发现,为了学到教授的这种记忆力,他沉迷在了图书馆的古代历史区。他开始阅读一些古希腊和罗马的记忆术方面的书籍。没过多久,他开始利用《修辞学》中的地点记忆法和图像联想法应对考试,利用这两种方法,他甚至把全部的课堂笔记都背了下来。
    大学毕业后,博赞在加拿大打过几份零工。刚开始是做农场工(“我认为,得到那份工作的原因是,我在简历封面写了‘铲大粪’几个字”),然后又进入建筑行业。1966年,弗朗西丝·耶兹出版了《记忆之术》,这是触及记忆术丰富历史的第一本现代学术书籍。这一年,博赞回到了伦敦,担任《智力》(Intelligence)杂志的编辑。这本杂志是一份国际化刊物,由高智商俱乐部门萨(Mensa)创建。博赞在大学期间已经是这个俱乐部的会员。在同一时期,伦敦市请他到伦敦东区的几所学校做代课老师。博赞说:“我当时可是一名很特殊的老师,可以称为‘拎着脑袋走天涯’的教书匠。如果哪位老师被学生揍了,我就得代他上课。”
    大多数情况下,博赞在他负责的每个班级待的时间都不长,最多就是几天,所以包括一些好心的教师在内的大部分教师都认为,他不可能改变什么。为了找到帮助那些问题学生的方法,或许也是为了分散他那过剩的自信心,博赞开始使用他在大学里学到的古老的记忆术。博赞说:“我走到一个班级里,问学生们,他们觉得自己笨不笨。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笨学生,他们自己也就相信自己很笨了。他们一直被反复灌输一个观点,那就是他们很无能。于是我说:‘好吧,我们来测试一下。’我给他们作了一次记忆力测试,他们当然过不了。然后我说:‘看来你们还真是挺笨的。’然后,我教给他们一些记忆的方法。再次测试的时候,有20道题他们就能答对20道题。然后,我说:‘你们告诉我你们很笨,也向我证明了你们确实不聪明。但是,在刚才的测试中,你们的分数都很高啊。’然后,我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对于一些从来没有在考试中得过高分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崭新的发现。”
    在自己练习过记忆术之后,又拥有了向别人传授记忆术的机会。博赞开始通过新的方式普及这种古老的记忆术,他尤其重视在记笔记的时候利用记忆术。几年过去以后,他建立了一套自认为是崭新的记笔记的方法体系,这种体系借鉴了《修辞学》中的古老智慧。
    博赞说:“记笔记到底是在记什么,我努力尝试寻找其中的本质内容。然后我发现了编码和符号、图像和箭头、下划线和变颜色等方法。”博赞把他的这种新的系统称做“思维导图”(Mind Mapping),还把这个名称注册成为商标。根据“思维导图”,在记忆的时候,首先从记忆内容的要点出发,画出一些线条,连接一些次要的内容。然后,再从这些次要内容出发,画出一些线条连接一些更加次要的内容,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所有的要点要提炼成词语,词语越少越好。如果可能的话,每个词语要与一幅图像联系起来。这就像是一个提纲,爆炸性地在一张纸上发散开来,而且图上各个部分的颜色都不同。“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张相互关联的网,看起来很像是带刺的灌木丛,或者神经元的突起。在画图的过程中,整张纸逐渐被五颜六色的图像填满,这些图像是按照次序排列的。这张纸的功能就像是一座记忆宫殿,只不过这座宫殿是画在纸上的。
    博赞说:“大多数人对记忆力的功能都误解了。他们认为,记忆的时候,主要就是死记硬背。也就是说,只是简单地往大脑里填充信息,直到大脑被一堆事实堆满。他们没有意识到,其实记忆力主要是一种想象的过程。学习、记忆和创造力都是大脑最基本的运作过程,只不过需要不同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技巧和记忆这门科学的目的,是要提高人们想象出图像,然后把一些毫不相干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的能力。创造力,是找出毫不相干的图像之间的相似点,并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新事物,并将其以诗歌、建筑、舞蹈或小说的形式在未来表达出来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力其实就是未来的记忆力。”如果说,创造力的本质是联系不相干的事实或思想的能力,那么相互联系的官能越多,大脑中存储的事实和思想也就越多,那就更有能力创造新的思想。博赞不断强调,记忆女神莫涅莫绪涅(Mnemosyne)是缪斯的母亲。
    记忆力和创造力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从直觉上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完全不是互补的,而是大脑的两个不同的运作过程。不过,在古代,人们认为记忆力和创造力完全是一回事,很多人甚至是想当然地这么认为的。在现代英语中,“inventory”(库存)和“invention”(创造)两个词语共用一个拉丁词根“inventio”。如果你学习过记忆术,就能看出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密切联系。“invention”(创造)其实是“inventory”(库存)的结果。如果没有事先提炼过一些旧的思想,如何能够提出新的思想?如果一个人要创新,他的大脑中必须事先存储一些合适的信息,他必须拥有一个存储现有思想的银行,在其中选择有利于创新的现有思想。而且,只有一种信息的库存是不够的,要有一系列、编有索引的信息库存。他需要一种方法,帮助他在正确的地方找到正确的信息。
    这就是记忆术的终极功能。记忆术不仅是一种帮助人们记录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辅助创新与创作的工具。纽约大学英语系教授玛丽·卡拉瑟斯(Mary Carruthers)曾经写道:“古代人意识到创作活动依赖于一系列布局良好、并且完全可以利用的记忆库,而这种意识就构成了当时修辞学教育的基础。”事实上,大脑就像现代人使用的文件柜一样,里面放置着诸如重要事实、引用和思想等记忆类文件架。这些文件夹排列井然有序,不易丢失,还可以直接重新排列或联系在一起。记忆力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思维在不同主题之间的跳跃能力,二是培养大脑在旧有思想中创造出新的联系的能力。卡拉瑟斯继续写道:“在中世纪,记忆术作为一种技艺,除了应用于记忆领域,最重要的作用是辅助创作。人们练习记忆术,就是为了利用它们创作出新作品,包括祈祷词、沉思录、布道词、画作、赞美诗、小说和诗歌等。”
    1973年,博赞的“思维导图”和记忆术被BBC发现,BBC邀请他与电台教育频道的负责人会面。这次会面之后,BBC推出了10集系列片《启动大脑》(Use Your Head),而且同时出版了同名书。博赞在英国立刻成为小有成就的知名人士,他因此也意识到了自己所推崇的记忆术中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之后,他开始整理关于记忆术方面的思想,然后把它们重新包装,逐渐汇编成一系列自助性书籍。他的很多关于记忆术的思想都直接来源于古代和中世纪关于记忆术的论文。迄今为止,他已经出版了120多本书,包括《完美记忆》(Use Your Perfect Memory)、《充分发挥你大脑的潜力》(Make the Most of Your Mind)、《同时使用左右脑》(Use Both Sides of Your Brain)、《超级记忆》(Use Your Memory)、《掌控记忆》(Master Your Memory)等。(我和他的司机单独相处过一段时间。我问这位司机,对他的老板的书有什么看法。他只有一句简单的评价:“肉一样,但做法不一样。”)
    不可否认,博赞是一个营销天才。他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如今,在全球的60多个国家里,他培训了300多名教师,教授学生提高记忆力、快速阅读和运用思维导图的课程,他们都获得了博赞授权的特许经营权。 除此之外,还有1000多名正式教师向学生教授由博赞授权的记忆力系统。博赞预计,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包括书籍、录音带、电视节目、培训课程、脑力竞赛和演讲在内的博赞产品的销售总额将超过3亿美元。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天才难觅
第2章
记得太多东西的人
第3章
高手中的高手
第4章
世界上最健忘的人
第5章
记忆宫殿
第6章
怎样记住一首诗
第7章
记忆的终结
第8章
瓶颈期
第9章
有才能的十分之一
第10章
我们中间的小雨人
第11章
美国记忆力锦标赛
后 记
致 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