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如何借战争这把双刃剑称霸世界!
美国二战海报大集锦!众多军事作家联袂推荐!
堆山积海的作战物资,盈千累万的战争债券,隆隆作响的民主兵工厂……用数以千计的战时海报描绘那条被遗忘的战线
海报里的战争:没有硝烟的第二战场,无有杀戮的敌我较量
同仇敌忾的全民总动员:讲述美国在二战中怎样从熟视无睹的旁观者转变为力挽狂澜的主战者
20万文字+上千幅彩色图片:以独特的二战宣传海报为视觉窗口,深度展示二战美国大后方的点点滴滴与社会变迁
海报:
《战争总动员:美国二战国内史》以上千张精美的二战美国战时海报为主要切入点,向读者详细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后方社会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全书共由12章组成,涵盖了当时美国国内战争动员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战事宣传、资助盟友、招募征兵、促进生产、物资供给、战争债券、民间援助、反敌反特、疾控预防等多个方面,让读者从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侧面认识到,整个美国是如何从一个漠不关心的中立者转变成一个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而竭尽全力的主战者。本书不仅是对相关领域的一个有益补充,同时亦是一部介绍美国二战期间社会进程的简明断代史。。
美国东部时间4月30日晚上9点20分,摩根索靠坐在罗斯福旁边,一旁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工作人员还在忙着调试话筒、扩音器以及广播信号输出器。9点30分整,美国民众听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声音,这个声音来自摩根索。“针对众多美国民众关心的国防计划何时开始的问题,美国政府将于明天上午给出正式的答案。”摩根索随后设问道,“很多人可能会问:‘我们能做些什么?’我的回答是,美国国防债券和印花税票将在美国的每个州、每个县、每个城市、每个小镇上对外发售……任何一位公民都有权购买以为美国的国防工作尽自己绵薄之力”。停顿片刻后,摩根索接着补充说,“还有人会问:‘那政府需要我们的储蓄做什么?’这是个好问题,因为你的政府希望为你们中的每一位创造一个持有美国民主份额的机会,一个捍卫民主和扪心自问‘我是否甘愿付出’的机会”。
发言结束之后,摩根索拿出一张准备好的面值500美元的债券向民众表示,自己手中拿着的债券将于明天上午与其他债券一起公开出售。随后广播切换至千里之外的堪萨斯城,由该市邮政局局长弗兰克·沃克(Frank Walker)宣布国防债券和印花储的蓄购买已正式开始,他提到摩根索手中的这张债券正是由他亲自转交给对方的,而这第*张债券的购买者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此时广播切换回白宫,罗斯福开始正式谈话,他希望各位爱国的美国公民“都能在民众和政府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购买债券和印花税票来保卫家园并捍卫美国政府历来提倡的自由”。
这次“炉边谈话”等于正式宣布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债券推广计划。就在这次谈话的前一天,《纽约邮报》的首席经济专栏记者西尔维娅·波特(Sylvia Porter)在分析了摩根索的债券推行方案之后随即撰文对即将进行首秀的美国国防债券进行了点评,而这篇神作中的诸多预测在后来均被一一验证:“明天早上的华盛顿,罗斯福总统将会购买第*张国防债券,这标志着美国乃至全世界*大规模的一次债券计划将正式开始……有超过1.6万家邮局和上千家银行将在明天同时开售债券,这将是一战时期自由债券的翻版,尽管我认为这两者之间至少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当年的那些高压宣传和强迫兜售伎俩将不复存在;然而对作为8000万亲身经历过那段时期的美国人来说,他们似乎看不出这两者之间的更多差别……财政部希望通过一年半的债券推广从中筹集30~40亿美元的资金,只是当年伴随债券不请自来的征税工作让很多经济观察家们对这一目标持谨慎态度……”
第一章 鼓舞士气
第二章 敌我分明
第三章 厉兵秣马
第四章 加速生产
第五章 军需补给
第六章 军工安全
第七章 战争债券
第八章 定额配给
第九章 后方支持
第十章 巾帼英雄
第十一章 谨言慎行
第十二章 疾控预防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作为总体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均相当重视战时宣传,而海报则是战时宣传直观的手段之一。但目前国内外对战争海报的研究非常之少。陆乐先生是国内这方面的深入研究者,曾在本人主编的《深度战争》上发表过《二战美国海报》一文。这一本通过海报来进行讲述的《美国二战国内史》,是水到渠成之作,不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让大家能够了解美国在二战中的战时宣传,更能够让我们看到海报在推动美国取得胜利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唐思(reichsrommel),专业勋赏文化文集《号角》主编
但凡研究战争者,往往把眼光放在前线战士的生死搏杀,亦或是双方将帅的殚思竭虑上,对其他方面则多有忽视。而这本《战争总动员》将从一个极为有趣的窗口——战争海报,来一窥美国普通民众是如何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本书中的画面能帮助今天的我们了解那场残酷战争中更多的细节,正是这些无数的细节综合成的伟力,埋葬了法西斯。
——顾剑,《最后的空战:剑指柏林》作者
绝大部分人热衷研究美军在二战中的作战行动,却很少关注美国国内情况。本书结合二战期间大量精美的宣传海报,揭示了世界第一强国在二战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内在因素,那就是胜利始终源于后方!
——赵玮,《钢铁、鲜血、神话》作者&《巨人的碰撞》译者
德国人和日本人在战术层面上可能并不逊色于美国人,但让他们无法企及的却是来自美国后方的庞大物资补给和资金支持。美军缘何在二战中取胜?本书或许能从新颖的角度给你带来更多的启发。
——胡烨(一剑倾心),《武装党卫军第二“帝国”师官方战史》作者
很多人都认为,美军之所以能取得二战的胜利,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二战后期对德国和日本本土持续发起的空中打击;然而,本书将提供一个全新的阐释,它会让你惊讶地发现,真正拖垮轴心国的,根本就不是美军的航空大队抑或是战斗舰队——美国后方夜以继日的生产能力与源源不断的财政资金让轴心国徒呼奈何,或许胜负的裁决早在美国宣战的那一刻便已作出。
——蒙创波,《天火焚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