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图解小儿按摩祛百病
0.00     定价 ¥ 38.00
青岛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2706729
  • 作      者:
    崔绍珍,宋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每一位小宝宝的家长都应该看一看、学一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宝宝按摩手法!
  宝宝少生病,妈妈少担心!宝宝生病了,父母怎么办?大病小病都要去医院排队吗?
  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恨不能替他(她)承受疾病带来的病痛,着急上火没办法的时候就需要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处理宝宝的突发状况,现在可以试着用推拿按摩的手法来帮孩子缓解病痛并尽快恢复健康。结合中医理论,标本兼治,用按摩的方法治疗宝宝常见疾病,效果好!
  《图解小儿按摩祛百病》从治疗已病入手,给爸爸妈妈讲解了如何用按摩的方法帮助孩子摆脱疾病的困扰、恢复健康身体。书中还有示范照片,清晰明了;同时,这些按摩对于孩子来说也会是一种放松和享受。
展开
作者简介
  崔绍珍,山东蓬莱人,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主任医师、北京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特邀专家。在二十余年的儿童保健实践中重视探索钻研和积累,特别是在儿童健康发育、儿童营养与喂养、婴幼儿教育护理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曾独立完成《儿童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儿童高血压干预措施的探讨》等课题的科研,获首届中国主任医师学术年会二等奖。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儿童保健科普文章百余篇,出版专著7本,包括《育儿学校》《早教学校》《问答式育儿百科》《育儿必修课》等。

  宋艳,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获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硕士学位,针灸推拿功底扎实,尤其对于小儿按摩有所钻研。曾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针灸技能操作大赛,在个人及团体项目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展开
内容介绍

  《图解小儿按摩祛百病》主要立足于传统中医理论,针对婴幼儿常见疾病讲述推拿按摩的治疗方法,既方便又无副作用,符合当今家长的需求。内容上深入浅出,针对小儿的每一种常见疾病所需的按摩手法,都配有相应的照片,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小儿按摩中的常用穴位
  全天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通过小儿推拿按摩就可以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为年轻的父母介绍一些有关小儿推拿按摩中常用的主要经络穴位。小儿推拿按摩讲究的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样的顺序,因此,我们也分别从小儿头部、面部、胸腹部、上肢部,腰背躯干部及下肢部这几个方面来教父母们怎样找准各个穴位,以便对症找穴。
  全天下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通过小儿推拿按摩就可以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为年轻的父母介绍一些有关小儿推拿按摩中常用的主要经络穴位。小儿推拿按摩讲究的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样的顺序,因此,我们也分别从小儿头部、面部、胸腹部、上肢部,腰背躯干部及下肢部这几个方面来教父母们怎样找准各个穴位,以便对症找穴。
  头部、面部的常用穴位
  小儿的头部、面部的按摩穴位,攒竹、坎宫、太阳和迎香会常常用到。这些穴位主要用于感冒的治疗中。人中是急救穴位,按摩睛明、四白等穴位有助于视力。
  天门(攒竹)
  迎香
  四白穴
  四白穴
  睛明睛明
  太阳太阳
  百会
  囟门
  人中
  迎香
  坎宫坎宫
  天枢
  气海
  天枢
  乳旁
  乳根
  膻中
  中脘神阙
  关元
  丹田
  中极
  天突
  2胸腹部的常用穴位
  图解小儿按摩袪百病4图解小儿按摩袪百病4
  天枢
  气海
  天枢
  乳旁
  乳根
  膻中
  中脘神阙
  关元
  丹田
  中极
  天突
  3腰背躯干部的常用穴位
  第一部分
  大椎
  风门
  肩井
  肺俞肺俞
  心俞心俞
  膈俞膈俞
  肝俞肝俞
  脾俞脾俞
  胃俞胃俞
  肾俞肾俞
  大肠俞大肠俞
  七节骨
  龟尾
  腰俞腰俞
  后承山
  肩井
  委中
  4
  上肢部的常用穴位-1
  小儿的五指上集中了小儿按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而且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螺纹面依次对应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按摩这些穴位和经络,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大肠经、小肠经、胃经、板门、内劳宫、内八卦等通常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天河水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其按摩手法以揉法和推法为主。
  脾经
  内劳宫
  内八卦
  天河水
  胃经
  板门
  大肠经
  四横纹
  小肠经
  肝经
  心经
  肺经
  肾经
  5上肢部的常用穴位-2
  按摩手臂上的三关可以治疗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按摩六腑有助于发热和便秘等疾病的治疗。按摩外八卦可以治疗便秘等症,外劳宫穴是治疗风寒感冒常用穴位。
  在本书以下内容中,爸爸妈妈会发现,小儿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中都会用到手臂部的这些穴位。所以,爸爸妈妈要对小儿手臂部的穴位尽量多了解,多熟悉。
  六腑
  小肠经
  三关
  曲池
  阳池
  合谷
  外劳宫
  二扇门
  阴池
  外八卦
  6下肢部的常用穴位
  膝眼
  足三里
  上巨虚
  前承山
  解溪
  丰隆
  大敦穴
  三阴交
  箕门
  第二部分
  小儿按摩基本常识
  1学会小儿按摩的手法
  小儿按摩,又称小儿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的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者部位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按摩。在治疗已病方面,与吃药、打针相比,小儿按摩可谓是一种既无痛苦也无不良反应,又能缩短病程的辅助治疗方法;而在治疗未病方面,小儿按摩更是一种方便实用的保健手法。
  小儿按摩,因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按摩的手法和技巧则成为使其达到预期效果的有效保证。这些手法和技巧可谓是小儿按摩中的瑰宝,它是自古以来众多小儿按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长期积累、总结、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小儿按摩是无数世代医者的智慧结晶。
  小儿按摩的基本手法要求均匀、柔和、轻快和持久。只有遵循这样的手法要求,才能很好地达到调节婴幼儿腑脏、气血、阴阳的功效。爸爸妈妈在家对小儿进行按摩时切忌随心所欲,否则会南辕北辙,不能达到防病、祛病或保健的目的。
  推法
  推法是小儿按摩中最常用的按摩手法之一。而根据不同的需求,推法又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和分推法三种。
  直推法是用拇指指腹或者食指、中指指腹在选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直线推动。
  旋推法是用拇指指腹在选定的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分推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的中点起分别向两侧方向的推动。
  一般情况下,小儿的头面部、上肢部、胸腔部、腰背部和下肢部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会常用到推法来按摩。
  揉法
  揉法是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手掌根部、或大鱼际在选定的部位旋转揉动。这种手法也是小儿按摩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揉法在操作时指端或掌根紧贴皮肤不移动,用力使此处的皮下组织随着指端或掌根的揉动而滑动。
  按法
  按法是用拇指、中指指端或掌根部按压穴位,一压一放反复进行。用手掌按压多用于胸腹部。这种手法用力要缓和渐进,稳而持续,切勿用力过度。通常,这种手法与揉法配合着应用。
  摩法
  摩法是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穴位或治疗部位上,有节律地摩旋。这也是小儿按摩中常用手法之一。摩法通常用于按摩前的导引和按摩后的放松。
  捏法
  捏法是用双手拇指、食指将皮肤捏起,随捏,随提,随放,并随着动作向前推进。但如果捏拿的皮肤过多,手法就不容易捻动向前,而捏拿过少,又会容易滑脱。要注意,捻动一定要沿直线进行,不可歪斜。
  掐法
  掐法是用拇指指甲重刺选定的穴位。掐法用力讲究的是循序渐进。掐法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用力比较大,因此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所以在掐法治疗后要再使用揉法,以疏通经络,让气血通畅。
  拿法
  拿法就是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中指三手指,或者用双手的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在选定的部位和穴位对称地用力,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
  2
  小儿按摩中常用的辅助介质
  在为小儿按摩时,为了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可以借助一些润滑物质,例如水、酒、油类的液体或者滑石粉等,以润滑皮肤,增强手法力度。类似这样的物质就被统称为按摩介质。根据不同疾病类型,按摩介质选用也各有不同。
  生姜汁
  选取适量的新鲜的生姜,切碎捣烂,取其汁液用。生姜汁可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能够帮助小儿消化。一般在胃寒呕吐及腹痛腹泻、风寒感冒时使用此种按摩介质。
  鸡蛋清
  将鸡蛋蛋清与蛋黄分离,取蛋清用。蛋清有补益脾胃、消肿止痛、清热除烦的功效。一般在治疗小儿感冒时常用蛋清作为按摩介质。
  大蒜汁
  将大蒜剥皮洗净捣碎成汁,加入少许清水搅匀即可。由于其性辛、既可温中健脾,还可止痒,因此,一般揉膻中、脾俞、清肺经治疗小儿咳嗽,可以使用大蒜汁作为按摩介质。
  婴儿油
  家庭中常用的婴儿油也可作为一种按摩介质。婴儿油是针对小儿的娇嫩皮肤而研制的,特性比较温和,一般都可作为润滑的介质来使用。
  3
  分清小儿体质,选择按摩手法
  根据每个小儿体质的不同,中医把小儿体质分为健康型、寒型、热型、虚型和湿型五种类型。按摩时针对小儿不同的体质和病症施以相应的手法,可以帮助小儿尽快恢复健康。
  健康型小儿
  健康型小儿身体壮实,精神饱满,面色红润,睡眠充足,大小便正常。这样体质的小儿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保持营养均衡,就可以持续拥有健康,通常不用采用特别的调养方式。
  寒型小儿
  寒型小儿通常面色苍白,手脚冰凉,不爱活动,吃饭没有胃口,吃的食物稍不合适就会腹泻。针对这种类型小儿的身体特点,父母每天要给小儿捏脊5次,并按揉内劳宫100下。同时,饮食上要注意温养脾胃,要经常让小儿吃鸡肉、羊肉、核桃等辛甘温类食物,避免寒凉食物,如冷饮类,西瓜等。
  热型小儿
  热型小儿从体态上看比较壮实,面赤唇红,非常抵触热的东西,喜欢凉的东西,喝水也爱喝凉水,脾气烦躁易怒,贪嘴,大便干结。平日里,父母可以给孩子清天河水。天河水在宝宝前臂内侧正中线,从腕到肘呈一条直线,按摩时用食指、中指两指沿这条线从宝宝的腕推向肘。每次推200下。热型的小儿平时容易患咽喉炎,外感后极易高热。饮食要以清热为主,可以多吃些甘淡寒凉的食物,如冬瓜、苦瓜、萝卜、绿豆、芹菜、梨、西瓜等。
  虚型小儿
  虚型小儿一般面色委黄,少言寡语,不爱活动,整个人看上去神疲乏力,且汗多、饭量很小,大便溏软。父母平时要给孩子补五脏,疏理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各100下。所谓补,就是在五指指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虚型的小儿呼吸道易感染,在饮食方面,要气血双补,可以让孩子经常吃一点儿羊肉、牛肉、鸡肉、虾、蟹、木耳、核桃、桂圆等。切忌苦寒生冷的食物,如苦瓜、绿豆等。
  湿型小儿
  湿型小儿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大多形体肥胖、动作迟缓、大便溏泻。平时,父母要多给小儿捏脊,每天5次,推板门200下,从小儿的拇指一直推到大鱼际就可以了。在饮食上,要以健脾、祛湿、化痰的食物为主,如扁豆、海带、白萝卜、冬瓜、鲫鱼、橙子等,也可经常吃薏米粥。不要吃甜腻酸涩的食物,如石榴、蜂蜜、大枣、糯米、冷饮、冰冻食物等。
  4
  父母按摩须知
  ◆在按摩治疗之前,要保持治疗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还要避免邪风侵身,如果温度偏低,可以在小儿体表盖上被单。
  ◆按摩顺序按从上到下的原则。例如治疗某个疾病时,既要按摩太阳穴,又要按摩肺俞穴,那么就要从头开始,先按摩太阳穴,再按摩肺俞穴。
  ◆按摩手法中的“补”和“泻”。向上为补,向下为泻;向里是补,向外是泻;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轻者为补,重者为泻。手法中常说的清就是泻。本书中提到的补就是顺时针的旋推。
  ◆关于按摩中提到的寸和日常中所说的寸是有区别的。中医里按摩中找穴位所说的寸,通常以患者本人的拇指的宽度为1寸,食、中、无名指、小指四指宽度之和为3寸。
  ◆小儿皮肤娇嫩,所以在推拿按摩时,手法一定要轻柔,平稳。切忌来回随意推拿或不按要求推拿。
  ◆小儿的常用穴位一般都在手部,要记住,心经、肝经、肺经宜清不宜补,相反,脾经和肾经宜补不宜清。
  ◆在给小儿进行推拿按摩时,父母切忌急于求成而手法过重、次数过多。要知道,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给小儿按摩时,可以相对减少每个穴位的按摩次数,使小儿有一个适应过程并逐渐接受,以免小儿出现抵触情绪或因手法过重对小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如果出现严重外伤、骨折等危重病症时,一定要将小儿及时送往医院检查治疗,不能再盲目用按摩法,以免贻误治疗。
  ◆注意小儿皮肤病,如有出血迹象或尚不确定的急性病,特别是怀疑有外科疾病时,不要再用按摩治疗,需要及时将小儿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是泻;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轻者为补,重者为泻。手法中常说的清就是泻。本书中提到的补就是顺时针的旋推。
  第三部分
  小儿常见疾病的按摩治疗
  如今,小儿一旦有点儿不舒服,全家便开始总动员,可以说跑医院、吃药、打针是家常便饭。其实,抗生素、消炎药对小儿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对成人的危害。如果发现小儿不舒服,提早用正确的按摩方法来为小儿治疗,这样既可免去跑医院之苦,也能让小儿免受吃药、打针之苦,而且小儿的自我修复能力又远远比大人的强。
  用推拿按摩的手法为小儿治疗疾病,一定要遵循其手法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否则不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
  如今,小儿一旦有点儿不舒服,全家便开始总动员,可以说跑医院、吃药、打针是家常便饭。其实,抗生素、消炎药对小儿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对成人的危害。如果发现小儿不舒服,提早用正确的按摩方法来为小儿治疗,这样既可免去跑医院之苦,也能让小儿免受吃药、打针之苦,而且小儿的自我修复能力又远远比大人的强。
  用推拿按摩的手法为小儿治疗疾病,一定要遵循其手法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否则不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小儿按摩中的常用穴位
1.头部、面部的常用穴位
2.胸腹部的常用穴位
3.腰背躯干部的常用穴位
4.上肢部的常用穴位-1
5.上肢部的常用穴位-2
6.下肢部的常用穴位
第二部分小儿按摩基本常识
1.学会小儿按摩的手法
2.小儿按摩中常用的辅助介质
3.分清小儿体质,选择按摩手法
4.父母按摩须知
第三部分小儿常见疾病的按摩治疗
1.感冒
2.发热
3.咳嗽
4.百日咳
5.扁桃体炎
6.肺炎
7.小儿哮喘
8.咽炎
9.慢性鼻炎
10.囟门闭合晚
11.流口水
12.打嗝
13.积滞
14.厌食
15.呕吐
16.腹痛
17.便秘
18.腹泻
19.痢疾
20.肥胖
21.遗尿(尿床)
22.水痘
23.湿疹
24.荨麻疹
25.近视
26.自汗
27.盗汗
28.佝偻病
29.夜啼
30.冻疮
31.鹅口疮
32.鼻出血
33.噎食的急救方法
34.远离感冒困扰
35.增强免疫力筑起抗病防线
36.告别挑食和厌食
37.肠胃好,身体壮
38.身高和后天也有关系
第四部分小儿的四季保健按摩
1.春季养肝的保健按摩
2.夏季养心的保健按摩
3.秋季养肺的保健按摩
4.冬季养肾的保健按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青岛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